調研組
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的產業變革正在加速興起,傳統電纜企業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互聯網+電纜”正逐步成為電纜行業發展的主流。
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纜股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進行數智化轉型,成為電纜行業轉型發展的典型案例。
安纜股份坐落于安徽天長市,創建于1991年,前身為“安徽電纜廠”,是集核電站用電纜、高壓電纜、艦船電纜、特種電纜等系列全規格線纜產品的系統研發、設計、制造、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華龍一號”三代核級電纜領域標桿企業、中國特種電纜領軍企業。
2020年,安纜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利稅1.15億元。安纜股份是國內主要核級電纜研發和生產基地,三代核電站用電纜連續多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企業研發的華龍一號1E級嚴酷環境下電纜通過國防科學技術鑒定,填補了國內此類產品的空白。
安纜股份先后獲得安徽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示范企業、安徽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擁軍示范企業、安徽省數字化車間、安徽省智能工廠、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證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近年來,安纜股份積極進行數智化轉型,打造“精益制造、智能制造、透明制造”的智能生產管理模式。
打造以效率為基礎的“精益制造”。傳統的生產制造企業缺乏對數據的開發和利用,對生產全過程無法做到精細化管控,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安纜股份以精益體系為基礎,打通從產品設計至生產的全流程,通過設備數字化、互聯互通、系統集成等將生產工藝自動下發至設備,實現精準設計驅動精準制造,通過IT、OT數據采集、融合、分析,挖掘數據價值。通過產品工藝路線、設備產能及生產效率、生產切換時間等基礎數據的研究,利用仿真軟件對車間布局進行優化,確定最佳的生產流程,從而消除不必要的浪費,提高生產效率。
打造以數字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數字化管理是“中國制造2025”的明確要求,也是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
圍繞“全面實現數智化”的目標,安纜股份通過打造“流程型數智安纜”模式,綜合將“智能生產系統與過程”與“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深度融合,覆蓋了包括研發、生產、銷售、物流全過程的管理流程,搭建了以ERP、PLM、MES等為主的系統網絡。
通過采用先進控制系統,工廠自控投用率達到95%,關鍵生產環節實現基于模型的先進控制和在線優化。安纜股份智能化轉型主要是基于工業互聯、設備互聯兩大平臺,打通供需鏈、產品鏈、管理鏈,實現生產模型化分析決策、過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質量動態跟蹤以及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一體化協同優化。
打造以客戶為導向的“透明制造”。安纜股份通過“精益制造”和“智能制造”,從而實現“透明制造”的生產管理模式。
通過建立工廠內部互聯互通架構,實現工藝、生產、檢驗、物流等各環節之間,以及數據采集系統和監控系統、制造執行系統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高效協同與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數據統一平臺。實現對物流、能流、物性、資產的全流程監控和高度集成,建立數據采集和監控系統,生產工藝數據自動數據采集率達到96%。
安纜股份通過打造“透明制造”的生產管理模式,能夠對產品從原料到客戶的全流程監控,做到全流程可視化和可溯源化。
經過數年的數智化轉型,公司優等品占比提升6%,生產效率提升25%,綜合能源消耗量降低了20%,運營成本減少了9%,關鍵生產工序數據自動采集率達到96%,自動控制投用率達到95%。
產業數字化就是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安纜股份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為傳統制造業企業推進數智化提供了可行性樣本。
一是順應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趨勢。傳統電纜行業粗放、低效的生產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產品高端化、精品化發展的要求。安纜股份主動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開展數智化轉型,率先步入現代化信息管理和現代化智能制造的新時代,實現精細化生產、數字化管控,讓工廠充滿智慧,讓智慧創造價值。
二是注重對數據的開發和使用。安纜股份打造的“精益制造、智能制造、透明制造”智能生產管理模式,核心還是基于對數據的采集、融合、分析,通過構建“服務大數據、運營大數據、制造大數據、設備大數據”等工業云平臺,實現對生產過程全流程的監控和高度集成,并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提升決策效率,以數字化智能化打造智能化生產體系。
三是打通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安纜股份積極推動同國家電網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中國石化易派客等平臺的打通,共同構建上下游協同、過程透明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樹立了行業標桿,具有典型的行業示范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