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



提起太極拳,你最先能想到什么?
70后:武術、陰陽魚。
80后: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電影《太極張三豐》。
90后:公園里穿白色太極服打拳的老人、上學時的間操。
……
不同人的心中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點沒有分歧: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走過申遺成功一周年,太極拳的發展愈發熠熠生輝。尤其在國潮當道的今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太極拳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喜愛,而且參與人群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當今全國從事太極拳練習的人口超過5000萬,目前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太極拳運動。世界上習練太極拳的人數已近5億。以沈陽為例,目前已經擁有100多個具有一定規模、有牽頭人、有教練員的太極拳健身隊伍,在廣場、公園、學校、機關院內習練太極拳的群眾隨處可見,一大批太極拳愛好者、習練者,茁壯成長。
練拳要從心開始
58歲的太極拳師王霏在沈城風景秀美的渾河南岸開了一家太極拳館。時值周末,正有十多名學員跟她學拳,看到我來,她點頭示意了一下,就繼續做著示范教學。學員中最大的70多歲,年輕的有30多歲,他們反復體會著每個動作的要領,有的還用手機錄下教學視頻。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輕靈,柔中帶剛、剛中有柔,輔以舒緩的音樂,更容易使人沉心靜氣,精力集中。
王霏本名王萍,是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小旺的入室弟子。2015年,她在遼寧舉辦的國際武術大賽中獲得兩個一等獎和一個二等獎。2018年,她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國際武術大賽中獲得兩枚金牌。近幾年,她減少了參賽的次數,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太極拳的教學之中。
兩個小時的教學課讓學員們累得滿頭大汗,一結束紛紛到場邊喝水。王霏面色紅潤,氣息平穩,腳步十分輕盈,說起話來中氣十足。我驚訝地問她:“太極拳看起來慢悠悠的,為什么他們做起來這么累?”王霏說:“這里面細節很多,每一個姿勢都要做到位,還要注意呼吸的方法,因此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如果只看動作幅度,不看動作質量和運氣方法的話,那不就成了體操嗎?你再仔細看看,雖然大家大汗淋漓,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說明心情是愉悅的。”
王霏6歲開始習武,最開始家里人是反對的。從小活潑好動的她經常在公園里玩耍,看到有人打拳,許多人圍觀叫好,她覺得好奇總會鉆進人群中看熱鬧。打拳的師傅在考核弟子們的時候,問大家誰先來做動作,沒想到她第一個跳進圈里大喊“我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這樣,王霏從觀摩別人打拳開始,一點點地自學,直到打得像模像樣了家里人才知道,不過“木已成舟”,也就隨她去了。她從長拳開始,算是入了武術的門。
30歲之前,王霏學習的都是外家拳,力量剛猛,外形完整,用起來講究速度和招法的變化。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太極拳,她一下子就被這種舒緩柔美而又能以柔克剛的內家拳吸引。于是,她向太極名家李德潤求教,后又被陳氏太極拳掌門人陳小旺收為入室弟子,成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
王霏還記得第一次參加國際武術比賽時的情景。2015年的國際武術大賽在遼寧舉行,她一個人報名了三個項目。第一個比賽是“陳氏老架一路”,這不是王霏的優勢項目,她覺得能有個紀念獎就不錯了。十個評委打完分,成績隨即公布,她在臺下焦急地等待。第五名不是她,第四名不是,第三名也不是,王霏覺得這次比賽沒戲了,于是就起身到后面準備接下來的比賽。沒想到,最后公布的一等獎竟然是她,隊友都在為她歡呼,卻發現她竟然沒在現場——此時的王霏正在通道里調理氣息呢。面對意料之外的驚喜,王霏心里產生了一些波動,這給她之后的發揮帶來了一些影響。雖然在接下來的“傳統48式”里也拿到了一等獎,但她在最擅長的“競技套路42式”比賽中只獲得了二等獎。
“那時我還是功力不夠,比賽的時候太緊張,情緒受外界影響起伏太大,內功修為還得提升,還得練。”提到此處,王霏還是頗感遺憾。她遺憾的不是比賽成績,而是覺得沒能展現出最佳的狀態。練拳是從心開始的,敬畏自然,尊重規律,因此,拳是練給自己感受的,不應該被外界過多干擾。
相比于直接奔放的外家拳,含蓄內斂的太極拳卻顯得更為“入世”。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兩千多名太極高手聯袂演繹絕世太極,氣勢磅礴,靈動脫俗,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太極拳熱”,大到白發老者,小到幾歲幼童,都開始學習太極拳。在公園、廣場或是學校操場,也增加了許多練習太極拳的人群。
傳統太極拳的魅力
太極拳的作用可以分為技擊和健身修心兩個方面。在明末清初陳王廷初創太極拳的時期,由于時局動蕩、戰亂頻繁,需要有一技防身,因此,太極拳更多展現出的是技擊方面的作用。在現今社會中,外養身、內修心的功能讓更多人了解了太極拳,喜愛上了太極拳,太極拳也因為受眾越來越廣而得到發揚和傳承。
2018年以后,王霏把重心放在了太極拳的教學上。現在學習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年齡越來越小,有很多還是小學生,因此,打好基礎非常重要。只有從剛開始學的時候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規范的動作,后期練習才能事半功倍。現在網上學習的視頻資料很多,很多人圖方便都在家自學。王霏說,視頻自學可以幫助熟悉基礎方法和套路,但要想精進,最好還是有人現場指導,隨時糾正氣息吐納和發力方法,也許對于關鍵的地方只要點撥一兩句,就能順利進階。比如有的人在初學動作的時候不好意思問,總是憋著氣,導致行氣不順,時間長了就容易橫氣填胸,特別難受。王霏就幫助他重新調整動作,捋順氣息。“只要氣沉下來了,腳就是穩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太極拳雖然看起來慢,但要結合呼吸和意念以及每個動作的完成度,對于打拳人來說強度并不小,因此,許多初學者打完一套拳后往往會大汗淋漓。王霏每天早晨都會打一套拳,然后再開始一天的工作。“有時候情緒不好或者休息不好,早晨起床會感到頭疼、胸悶。打一套拳,出點汗,馬上就會感到呼吸通透、氣血充沛、神清氣明。”王霏說。
太極拳作為一項零損傷的有氧運動,可以調理氣血、疏通經絡,這也是能吸引更多人參與練習的主要原因。“幾乎所有的體育運動都是在挑戰身體的極限,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而太極拳是以養性健身為主,通過招式的陰陽變化來調節人體內陰陽的平衡,使人的臟腑、經絡和氣血等處于有序的動態平衡的最佳狀態。”王霏說,“現在年輕人生活、工作壓力大,多處于亞健康狀態。練習太極拳可以幫助他們徹底放松身心,達到減壓的效果,因此近些年頗受年輕人的歡迎。”
太極拳是時尚,也是慢功夫
由于在打拳時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意念貫穿于手眼身法步之中,很容易讓人達到“忘我”的境地,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現今社會的娛樂生活比較豐富,外界的誘惑比較多,玩玩游戲、刷刷短視頻,大把時間過去了,但這種“忘我”過后,人內心的感覺是空虛的。打太極看似簡單,實則每一個動作都有獨到之處。在體會這種“獨到”時達到“忘我”,是一種主動探索的滿足,會讓內心感到愉悅和幸福。
太極拳可以提高專注力,因此,王霏還把太極拳帶進了校園。“一方面能讓孩子們勞逸結合,智力體力全面發展,提高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標志,讓傳統文化進校園是一種傳承,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太極拳的申遺成功讓人振奮,但是近幾年間,社會上卻出現了一些關于太極拳等傳統武術的爭議話題——比如,借武術的名頭私下約架,“假大師”招搖撞騙等行為。
在王霏看來,正是因為近些年來太極熱度較高,才出現了一些自吹自擂的所謂武術“大師”,他們借著約架炒作蹭熱度,甚至靠“神化”太極拳宣傳作秀。武術要想健康發展,必須要規避和消滅這些亂象。
以實戰為主的散打和以表演、健身為主的套路本就是武術的兩個體系,但后者并不會因為實戰性不如前者就價值降低。武術實戰性的應用場景有限,現在人們更看重其強身健體的功能,尤其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更顯得接地氣一些。以太極拳為例,不分男女老幼、室內室外,也不用特殊的器械,練習的門檻非常低。而且動作特別優雅美觀,白鶴亮翅、青龍出水、玉女穿梭、金雞獨立……這些招式打起來非常好看,只從招式的名稱上來看,就有一種韻味十足的美感。
王霏是遼寧省武協會員、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太極拳教練。如今,跟隨王霏學拳的學員已有千余人,除了在拳館授課外,她還在一些學校、社區、醫院、企業中擔任太極拳指導教練,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王霏說,現在練太極拳是個時尚,很多人會趕時髦扎到這個圈子里來,但太極拳是一門沉心靜氣的慢功夫,需要持之以恒地練習。堅持下去,必有所成。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