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宋昌
摘要:教師在課堂中為保障教學有效性,應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嘗試有效策略,同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優秀教學理念的踐行中,推動學生主動參與互動。教師落實新鮮方法,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不同問題,傳播先進思想,讓學生主動完成信息技術知識學習。教師應在具有輕松、愉快氛圍的空間內顯現出本學科教學的獨特性,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在思維意識上對學生進行引領。基于此,以下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幾點思考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課堂教學融合;幾點思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目前,信息技術已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應用,不僅創新了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但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發展的同時,還有不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利用多媒體播放或投影教材資料,對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深度應用缺乏有效手段,進而導致學生對課堂活動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
一、優化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明確教師教學重點
信息技術是一門和現實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學科,為了在現實的教育政策的引導下更好地推進小學計算機的科學教育,信息技術教師在正式的教學課程開始之前,需要先整理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需要提前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綜合評估,認真研讀信息技術教材,了解本校內自己能夠調動的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設備,然后按照自己的現實需求和教學目的,整理出全面的、豐富的、系統的信息技術知識框架。教師預設好自己的教學框架,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和自己的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階段,明確勾勒自己的教學重心,針對教學重點內容,完善和補充教學資料。例如補充視頻資料、操作動圖等內容。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后,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在現實的教學課程進行過程中,因為現實的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教師必須緊密結合當下的時代發展潮流,并且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此外,學生的學習進度可能無法和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完美適配,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可能會發現一些疏漏之處,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自己的教學內容,通過優質的教學內容,全面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打造沉浸式學習的學習氛圍,綜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在豐富和完善課程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獲取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
二、創新教學手法,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的有效創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和學習任務,使學生的學習目標得以明確,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因此,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變化,靈活創設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得到優化。例如,在“電腦病毒的危害與網絡信息安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播放有關電腦病毒的視頻資料和實際案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畫面中,進一步建立對電腦病毒和信息安全的認知,進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關于電腦病毒的舊聞——“熊貓燒香”病毒,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進行介紹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關于病毒的知識,并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如“病毒是怎么進入我們的電腦呢?會給我們的電腦帶來怎樣的危害?”“你們知道哪些有效的殺毒軟件呢?你們覺得哪一款比較好用呢?”“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遏制電腦病毒呢?”
三、設計課前導學、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程他們是陌生的,但由于年齡特性,小學生可能在學習之初對于信息技術課程都充滿較強的好奇心。但研究發現,這種好奇心僅僅是出于“好玩”的心態,并不能支撐學生完全地進入到課程學習中來。因此,要想真正地提高課程效率,就必須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德國教育學家曾說過“教學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對你所教授的課程感興趣”。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如何教學,而是思考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進而衍生出學習興趣。在此之中,課前導學是最高效也是最直接的興趣激發方法,有效的課前導學能夠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喚醒學生學習欲望。例如,我們可以利用電腦軟件演示課程操作內容,這種直觀的課前導學可以讓學生瞬間明白課程學習內容進而引發學生興趣。例如在學習在畫圖軟件中如何使用顏料盒給圖形填充這一內容時,老師可以先在學生面前進行課前演示,可以通過軟件由深到淺地給《星空》著色,在老師的操作下漸變的背景顏色深淺不一,給人十分震撼的感覺。這時學生可能會很驚訝原來電腦軟件中的小顏料盒還能繪制出這么美麗的畫面,這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到課程學習中來。
結束語
新時期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師將貫穿始終的傳統教學方法進行變革,優化教學目標,明確高效課堂構建的價值,嘗試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奠定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基礎;通過不同的提問方式,教師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深化學生的學習感悟,吸取信息技術學習的優勢。在符合學生學習能力、思想契機和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教師落實不同的方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讓學生高、精、準地掌握相關內容,獲取信息技術學習的不同方法,為學生日后對信息技術內容的操控和延展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宋貴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導入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163-164.
[2]龐春冬,鄭國臣.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7(34):241.
[3]鄧懷陽.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7,33(0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