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微
摘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做好有效的幼小銜接工作一直都是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及家長所關注和重視的。
關鍵詞:幼小銜接;兒童發展;適應;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其身心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當幼小銜接的主體(兒童)從幼兒園初入小學這個新環境時,會出現許多的不適應,比如疲勞、害怕學習、上學不開心,這些不適大多與幼小銜接工作做得不當或不到位造成的。
一、幼小銜接的現狀
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一個整體,幼小銜接工作做得順利,兒童會很好地接受新環境、新事物,與新朋友相處愉快,能夠接受小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節奏和進度。反之,幼小銜接工作不順利的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兒童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現象,心理上情緒低落,甚至交際不良、厭學、成績不理想。
二、幼小銜接出現的問題
1.幼小銜接的內容過于片面
幼兒園主要以游戲和能力發展為主,小學主要以課業和學習知識為主。幼兒園里,老師像父母一樣照顧兒童的方方面面;小學老師注重成績,師生個別溝通機會較少。小學老師和家長在追求“體智德美勞”發展的過程中,會偏向于“智”的發展,如:認識多少漢字、學會多少算術、學會多少英文單詞,從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生活的獨立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兒童的學習興趣)的培養。
2.幼小銜接的方式不夠合理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教師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都出現了變化。對教學課堂中某個新知識點反應緩慢或是回答不上來,久而久之開始不自信、漸漸地就會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從而會有討厭學習的心理。
3.家長缺乏科學的幼小銜接觀
不少家長,在家過早地進行兒童“智力開發”,或是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學前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并沒有認真地分析,只是一味注重于眼前的學習效果。這些會導致在入學后忽視課堂學習的重要性。
三、幼小銜接的改進關鍵點
針對上述幼小銜接存在的誤區,讓兒童順利度過地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家長和老師要相互配合,形成統一的思想認知,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對兒童開展針對性的指導。
1.明確差異,角色轉換。幼兒園教師要了解小學教育體系、小學的教學法,小學教師要明白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兒園的教學體系,做好學校與幼兒園的對接。幼兒園和小學重在保留兩個教育共性的前提下,既不能一味地要求幼兒適應小學的生活,同時還要強調讓小學教育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
2.遵循規律,培養習慣。幼兒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尤為重要,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學習習慣。
3.平穩心態,樹立自信。給予兒童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兒童自信心的建立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賴、相信成人的觀念、想法,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評價中獲得了自信,在潛移默化中會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當然我也一定可以做到。
四、幼小銜接的應對策略
策略1:把手引領,提高兒童對環境的適應力
為消除兒童進入小學后的陌生感與焦慮感,小學教師可在新生報道時,統一時間段,組織帶領學生熟悉一下新環境,參觀校園,提前讓兒童有一個入學的心理準備。
策略2:幼小合力,加強兩者之間的交流
1.大班幼兒與小學生之間的交流。幼兒園可以在畢業前組織大班幼兒參觀附近的小學,了解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小學生們可以去和大班幼兒表達自己入學的想法和感受。兒童和兒童之間的交流是最為直接的,主體感受也最為深刻。
2.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之間的交流。增強幼小雙方的聯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兩者可共同搭建教研平臺,安排每周/每月固定的時間,借此機會共同學習,互相探討。
3.小學和幼兒園之間的交流。小學與幼兒園間可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設置相應的“我要成為小學生了”“我眼中的小學”等相應的幼小銜接主題活動。開展講座,向大班兒童家長介紹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容易出現的問題等等,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策略3:輕松應對,掌握科學教育理念
1.積極轉變家長的觀念,能夠為幼小銜接工作保駕護航。幼小銜接,不是一個短暫的時期,而是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到小學入學這一段的長期過程。首先,家長需要平穩心態,不可一味地追求結果。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進一步加強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書包、削鉛筆、自己打水、學會自我保護等等。
2.教師向家長介紹幼小銜接中的一些措施,如鼓勵兒童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的能力、閱讀姿勢和技巧等等。同時,要接納個體差異,個別問題個別分析,針對個別性與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共同討論相應的解決措施。
策略4:多元評價,把握兒童發展
進行有效評價是能夠更好促進兒童發展及所做措施的一個效果反饋。多元評價,應體現在評價的內容、方式和主體上。例如,在幼小銜接的評價內容上不僅僅只著重于知識性的掌握,還有交往能力、思考能力、獨立能力等其他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評價方式可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而評價的主體,往往是以教師為主,然而家長和兒童也要參與到其中。
總之,兒童的發展是階段性的,也是連續性的。而幼小銜接是具有雙向性,所以需要幼兒園、家庭、小學等各方面有機配合,共同完成。我們只有在教育觀念中達成共識、在教育行為上形成教育合力,積極解決幼小銜接的問題,努力減少兒童在幼小銜接上的不適應,才能實現真正的幼小銜接,為兒童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