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丹
摘要:幼兒園主題課程的實施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來完成,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提問與回答來完成的。因而分析和優化提問的設計是教師的必要技能。本文中,筆者結合實際經驗,論述教師對于提問的優化。
關鍵詞:幼兒園 ?社會領域教育 ?提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幼兒園主題課程的實施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來完成,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提問與回答來完成的。錢夢龍曾說過:“問題提得好,好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這句話告訴我們: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師問的好,幼兒的語言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的提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提問過于單向,教師為了提問而提問,使孩子處于被動回答的狀態。
2.提問范圍狹窄,教師的提問常局限于活動內容本身,很少能激發幼兒自身的經驗。進一步促進幼兒感知能力和社會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
3.給幼兒思考的時間少。在教師提問時,教師總是朝著自己心中的答案。
那么如何設計問題、引發幼兒積極思考;更好的發揮提問的作用,帶領幼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探究問題的本質,有效開展主題課程呢?
一、緊抓文本中心思想
在主題課程實施中教師的提問要緊抓文本中心思想,圍繞中心展開,要難度適宜,以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引領幼兒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如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中社會領域活動“寶寶和媽媽”的主題目標就是引領孩子感受、體驗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領悟如何關愛親人、表達愛意。因此,教師的提問要思考:問題是否緊緊圍繞“愛”的主題目標?問題是否真能激發幼兒對于愛的思考?是否能引發幼兒主動、生動、活潑表現“愛”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何為“問題”的問題。如《猜猜我有多愛你》,教師提問讓幼兒感受到周圍其他人對他的愛,不單單拘泥在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欣賞故事,理解“愛”,進而表達“愛”。
因此,教師在提問設計時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悟出文本中心思想,緊扣主題課程目標,以精練的語言設計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引發幼兒有效思考,自然有效地生成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重視社會情感的培養
《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由此可以看出,《綱要》是把情感和態度作為幼兒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的,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個體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教師在社會領域教育中的提問應注意對幼兒情感培養方面的引導。如主題活動“寶寶和媽媽”中,教師要重視對幼兒“愛”的情感教育。通過一系列談話活動,增進幼兒對家庭成員的了解和親愛之情。通過“關于愛,你知道什么”、“什么是家庭”、“我的媽媽有多辛苦”、“我怎樣長大”、“我怎么樣愛媽媽”等等,這些問題看似隨意,卻能喚起不同個性的幼兒積極探索“愛”的意思。對生活經驗豐富的,會給你講一個有關于他和媽媽愛的故事;對愛表現的幼兒,可能會通過擁抱的方式讓你了解;比較愛問的幼兒,可能會去主動咨詢有關于愛的事情。這樣的提問調動了不同喜好、不同能力幼兒的情感在談話中滲透。
教師要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的資源,這種資源就是孩子每天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教師的提問、引導在幼兒的情感培養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鼓勵、肯定、正面誘導等積極言語,最能激起幼兒積極向上的情緒。因此,教師必須懂得注重幼兒情感的培養,引導幼兒體驗并獲得豐富的情感。
三、結合其他領域教育
主題活動是系列的活動,它的每個活動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提問設計也是環環相扣的,帶給幼兒更多的遐想、思考空間。有的教師圍繞活動小目標開展,而忽略大主題的活動精神,沒有將新舊知識鏈接與重組。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認真思考每個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尋出共性,設計提問,引發幼兒深入主題活動。如活動《帶蛋寶寶上幼兒園》,教師提問“你是怎么保護蛋寶寶的”,有的說“我送蛋寶寶一對翅膀,讓它飛起來”;有的說“我讓蛋寶寶睡軟軟的床”;還有的說“我給它穿漂亮的衣服”……幼兒的這些回答正好為下一個活動《裝飾蛋寶寶》做了一個課前準備。“你喜歡誰送你上幼兒園,為什么”,并請幼兒做蛋寶寶的爸爸媽媽,引出《愛我你就抱抱我》、《接娃娃》的歌曲,抒發愛媽媽的情感,進而為下一個 《我的好媽媽》埋下鋪墊……
以此類推的方式,引導幼兒在每一個活動之前都能認真思考,不僅能鞏固幼兒對已學知識的理解,更能激發幼兒在兩個活動之間尋找共性、探索新的領域的同時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引發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主體活動。
結論
教師需要智慧,教學需要策略。課堂的提問是影響成敗的關鍵,應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教師要不斷優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積累更多經驗,使自己回應能力做的更好,讓自己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如果教師自身沒能內化教材,沒能對每一個文本進行分析和內涵挖掘,那么教師的提問一定是單向的,課堂也一定是沉寂的。只有賦予了教師自己的思考和心血,課堂才有靈魂,主題課程才能得到更有效的進行和開展。因此用心的分析和優化提問是駕馭教材的根本所在,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始終秉持這一教育觀,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