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與時俱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梳理黨百年來的歷史,黨總能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始終把先進文化建設作為工作重心,以此引領人民把握方向,凝聚力量。回望走過的百年歷程,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發展經濟、增強國力的同時,要充分挖掘、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獨特魅力和強大影響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復興,當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系統論認為文化在整個國家系統中是協調政治、經濟、社會及其它要素的關鍵,當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時,會推動經濟發展。否則就會起遲滯甚至相反作用。可見,發展先進文化,持續保障文化先進性,大大有利于國家的發展。
縱觀中華民族發展史,從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漢魏六朝的風云際會、唐宋大家的絢麗篇章,到明清之際的時代變遷,仁愛知禮等為代表的向上向善優秀文化理念已深深融入中華文化之中,成為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基因圖譜。從人類歷史廣闊視角來看,時代變遷抑或王朝更迭,無不是文化重構且與時俱進的過程。很明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文化的作用是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沒有它的支撐,發展將變得黯然失色,強盛更無從談起。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歲月,毛澤東同志從來沒有放松文化建設工作。他認為,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由此,黨領導開展了促進文化建設的工作,產生了延安文化、左翼文化、抗日文化等,開辟了促進革命勝利的第二條戰線,起到了“輕騎兵”作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文化建設工作與其他工作一樣放在了重要位置來抓,社會各個領域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各種人才相繼涌現,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得到大力提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市場競爭和有序開放的持續深入,使發展要素被充分調動,促使中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但也出現了一些精神頹廢、道德滑坡的客觀現象。
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堅持發展好經濟,還需抓好文化的建設,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他認為要加強物質文明建設,就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更好地加強黨的建設,增強綜合國力,黨先后在精神文明建設上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執政觀和價值理念,社會各階層群眾對此是廣泛支持和堅決認同,并成為社會的新風尚。基于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識,對黨的先進文化建設的認識,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包括文化自信在內的“四個自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達到新高度新境界。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要持續加強對社會輿情的控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因此黨在思想文化領域要重點抓好意識形態建設,把控輿情導向。可以通過設立基金,獎勵那些價值導向好、道德力量強、傳遞正能量的作品,引導文化企業的投資方向,不論在文學、電影、電視、戲曲等領域,還是在相聲、雜技、舞蹈、體育等方面,充分敘述、展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各行各業、各條戰線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道德楷模,體現黨的領導、時代的進步、人民的意志,唱響主旋律、傳播新風尚、歌頌新時代。
堅持社會主義文化與時代同步,就要堅持加強黨的有關文化先進性的理論研究,時刻保持文化建設工作的時代性、人民性。同時,還要善于吸取古今中外先進文化精髓,積極創新,大膽轉化,推動發展,引導社會成員明方向、辨是非、知榮辱,同各種錯誤思想作堅決斗爭。
隨著5G時代到來,雖然很多需求變得方便訴說、實現,但在輿情管控、社會價值觀引導上還有一定難度,引領社會思潮、弘揚先進文化是當務之急。要讓不同階層的群眾能夠感受、接納并直接參與先進文化的建設過程,人人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者、踐行者。要制定有利于培育、創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氛圍,宣傳典型,營造向善向上的文化發展環境。要主動把控網絡空間話語權,適時組織網民就一些社會公共話題進行討論,闡述觀點,表達情感,了解人民最真實的思想,促進、豐富和發展當代先進文化建設。另外在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文化安全網絡等方面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改進、提升。
推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力量,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浸潤和引領。黨在百年歲月錘煉中,以自覺、自信、自強的意志力堅持領導文化建設走向新境界,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兼收并蓄的新時代,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將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臻于更高境界。按照時代發展要求,持續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是實踐使然,更是歷史必然。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問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張亞君.先進文化及其文化載體論[J].飛天.2009(14).
[5]祁述裕.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建設的四個突出特點[J].行政管理改革,2017(11).
(作者單位:中共長治市潞州區委黨校 申聯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