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華杰的家中,有一間屋子,里面成百上千幅“作品”堆積如山,或者那不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作品。他雖是一名畫家,但有每天堅持練字的習慣。“你每天可以不畫畫,但必須得寫字。” 這是大學時老師告訴他的。
“我一般早上起來都是先寫字,再畫畫,這些都是這學期寫的。”華杰指著兩個裝滿作品的箱子說。這是他到山東藝術學院任教的第二年,因為家還在濰坊,他常常是濰坊和濟南兩地奔波,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練習與創作的進度。繪畫于他而言,樂在其中。
亦師亦友? 情深“藝”長
兒時的華杰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名畫家、一名教國畫的大學教師。雖然小時候喜歡繪畫,但上中學時,他的理想很樸素,只想進工廠、當工人。20世紀80年代,讀大學的人很少,他作為一個在工廠里長大的孩子,從未奢望過有一天能讀大學。在母親的堅持下,他讀了美術班。在那里,他遇見了恩師王珂(現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我在王珂老師的帶領下系統學習繪畫技巧與理論知識,這為我之后的繪畫創作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跟王珂老師學藝,讓華杰看到了步入大學的希望。至今他還記得當年高考時的場景,考速寫時,一位很帥氣的監考老師對他表示了肯定:“你畫得不錯,好好畫”。對于當時的華杰來說,那是一份大大的鼓勵。他最終考入了曲阜師范大學。
畢業后,華杰任教于濰坊學院。2009年,華杰考取了首都師范大學的研究生。
“華杰品學兼優,中學時代就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楷模。大學時受李廣平先生影響,喜歡西方藝術與新文人畫,不為成法所縛,忘情于山水之間。讀研期間,得益于首都師范大學多元的藝術氛圍,廣納博采,豐富了自己的藝術修養,作品多反映現實中自己熟識的生活,注重生活中的感受,且取得了可觀的成績。”這是王珂老師對他的評價。
篤志進取? 雖遠必達
“說來有些慚愧,我最初去北京,只是想拿個學位。”華杰笑道。2009年至2011年,他在北京讀研;2014年,他又進入中央美院中國畫創作高級研修班學習。在北京的六年,對于他來說,不僅提高了繪畫水平,還開闊了視野。
在首都師范大學讀書時,華杰專攻水墨人物畫:“畫農民,或是畫藏族同胞等少數民族的,我可以畫,但我肯定不如那些有生活經驗的人畫得好。我一直待在高校里,所以選擇了都市青春這一題材。”水墨風格的都市青春,成為他藝術創作的特色之一。
“這幅畫作被南昌美術館收藏了。”他指著手機里留存的畫作照片說。每一幅畫作的背景、去向,他都如數家珍。從最初確定這個選題方向開始一直到現在,他還在堅持與此選題的相關創作。
北京讓華杰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還讓他擁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臺。2012年,他曾一年參與了十余次美術作品展,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他的作品在中國美協展覽中3次入選、3次獲獎,也是在這一年他成為中國美協會員。2013年,他的作品榮獲山東省政府文藝最高獎“泰山文藝獎”一等獎。
黃河厚土? 赤子真情
2020年,華杰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主題創作《黃河灘區——勝利歡歌》面世,這幅作品長4米,高1.8米,畫作匯聚了20多位石油工人的形象。“這幅大型創作前前后后我畫了近半年。”兩年時間過去了,這幅作品已經輾轉多個展覽,至今還未回到他的手中。
華杰是這樣形容其他創作與大型創作的區別:“指揮一個又一個小的戰役和指導一個大兵團作戰,是不一樣的。”進行大型創作時,他一般需要先構思主題、畫無數的草稿,直到滿意后,才開始正式的創作。“有的大型創作涉及的人物比《黃河灘區——勝利歡歌》更多,更難把握。” 近兩年,他參與了多次大型主題創作,常常是時間緊任務重。他坦言,過去進行的大型創作中也有些許遺憾,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盡力完善、做得更好。但這一次次創作挑戰,還是讓他收獲頗豐。
2021年冬,華杰又一次來到東營,他本想看看油田、見見石油工人,可惜事不遂人愿,因為油田搬遷等原因,他未能如愿。新的一年,他還將進行黃河主題的大型創作。為了完成新的創作,他可能又要一次一次去往東營,切切實實地感受黃河岸邊人們的生活,力爭在新的創作中做到盡善盡美。
華杰說:“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做一個藝術家要有殉道的精神’,真正的藝術不是一場‘秀’,而是一種‘修行’。它看上去平淡無奇,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的駭人心魄,但卻是踏實沉淀在每一天的實踐中。” 堅定的信念,謙和的心態,讓他在藝術的道路上,不忘初心,迤邐前行。
(編輯/張媛媛)
個人簡介
華杰 ,1970年生,1993年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美術系; 2009年考入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并獲碩士學位; 2014年就讀于中央美院中國畫創作高級研修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國畫系副教授,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客座教授,山東美協人物畫藝委會常務委員,山東中國畫學會理事,山東畫院簽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