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在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并且幫助學生形成有利于成長發展的世界、人生、價值觀念,從而在語文學習中促進學生的社會道德思想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師應基于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并且教師可以根據情感教育策略來促進學生的思想解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快學生學習觀念的形成。因此,本文通過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促進了學生未來的發展,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加深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對小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語文教學占據了很重要的部分。教材編輯部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制定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語文教材,并且在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富有教誨和情感的文章。在小學教育中提供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也可以通過傳達他們的感受和豐富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來促進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情感世界的豐富
在小學教育中使用情感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情感世界添加色彩。由于小學生在社會中沒有經歷過什么事,缺乏生活體驗,無法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并且在遇到困難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因素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師通過有效的情感教育,催化小學生的情感教育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自我控制能力,磨練學生的品格,構建學生的情感世界,并且情感教育在人文素養教學中也會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培養。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完成的問題,而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地進行。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和個體的多樣性,深度探究教材中的文章內容,使情感教育方案合理化。在學生的學習中進行有效的教學和指導,給學生提供在情感體驗中學習的機會,以達到培養學生健康情感和教育目標,使他們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特別是學生在缺乏社會經驗的情況下,由于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健全,使他們缺少對事物的自我判斷能力,因此,在語文課上,教師增加情感教育的內容,以促進小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的積極思考。
(三)有利于凈化學生的思想
由于互聯網信息時代的發展,學生們可能會更多地被網絡所包含的負面信息所誤導,也影響了學生辨別事物好壞的能力以及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很容易使他們偏離正軌,并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將情感教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可以凈化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區分好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并灌輸正確和積極的心態,這將有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增加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在學生的外部感知和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許多小學生的心中是一個偉岸的身影,是他們敬仰和無限尊重的對象。每個小學生都希望給自己的老師留下好印象,并珍惜與老師交談和學習的機會。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情感教育的先決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誠的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教師應保持和重視這種自我形象,不應以不尊重學生年齡、缺乏知識而不尊重或歧視他們。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相同的特點和相同的教學接受程度,會有個別學生存在學習成績不好的現象。
教師不能對這些學生的努力一味地產生否定心理,而是肯定他們努力,幫助他們找到原因并鼓勵他們繼續學習。沒有形成明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學生會在日常學校活動中出現一些錯誤,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分析和引導學生從內心認識到自己行為中的缺陷,而不是強制性地讓學生糾正缺陷。在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中,學生體驗到了教師對自己的感受,對教師的感受作出了更積極的反應。這種良好的情感互動能夠通過情感溝通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深度挖掘教材,做好課堂設計
小學教育的要求和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教材來實現的。教材是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和編寫的,因此,對教材各部分的深入學習、了解和掌握是情感教育的基礎。通過對教學材料的熟悉,教師也產生了自己的想法,能夠將作者和文章中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帶到自己的方式中。用陶行知先生的話來說,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塑造良好教學的有效性。要做到這一點,有必要深入研究教材。當老師以自己的方式自然地講述一些事情時,學生們會有一種很好的情感體驗。通過對教材內容及其深層次意義的探討,設計好課堂教學。此外,教材的深化是應用其他情感教育策略的基礎。
(三)通過構建教學情境開展情感教育
小學生在社會中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很少,使小學生很難在教師的講解中學會并記住知識,更不用說充分理解了。盡管許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的準備和教學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由于各種因素,教育的整體質量仍然不令人滿意。基于此,為了將情感教育作為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整合,教師需要引入多媒體技術,整合互動、趣味性和其他元素,例如圖像、聲音、文本、動畫和其他元素等,為學生構建情感教學情境。利用良好的視頻體驗,全面激發學生的哲學思維和情感。然后,在實踐教學目標的背景下,提出相關的思考和研究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探索,讓學生形成感知情感的能力。
結論
在過去,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基礎知識上,并根據考試要求引導學生背誦和練習。這種單一、無聊的教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耗學生學習的激情。因此,教師必須在學生理解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融入教學,教學內容科學的建立在情感教育和價值因素的基礎上。此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學會將課程內容與學生聯系起來,創新語文課程教學理念,并引入專門針對學生情感和生活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先前教學的基礎上,設計足夠的教學階段,同時考慮到實際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直觀、具體的感受體驗和小組學習管理。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有利于未來發展的觀念,為小學階段的情感教育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江樹軍.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散文百家,2020(33):167.
[2]張洪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文淵(小學版),2020(6):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