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蘭
摘要:讀寫結合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受到教師對具體教學方法和內容了解的限制,一直以來,讀寫結合的作用發揮有限,“隨課微寫”等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應用比較隨意和盲目。本文主要探討“讀寫共生”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隨課微寫”,為有效開展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共生;隨課微寫
引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內容和思路,從中學會作者描寫人、事、物的方法、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手法,讓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教師還應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進行應用,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主創作,將寫作中的自身感受應用到閱讀中來,輔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和課外閱讀材料,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讀寫共生與隨課微寫相關概述
(一)讀寫共生理念
“讀寫共生”是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緊密關系而提出讀與寫結合的教學理念,認為閱讀是知識的吸收過程,寫作是對知識認識的傾吐過程。將閱讀與寫作深度結合,形成一種互相扶持、互相影響的關系,就是“讀寫共生”理念的最終目的。
(二)隨課微寫
“隨課微寫”顧名思義跟隨課堂教學文本進行微型寫作,用精煉的語言來描寫人、事、物,抒發自身情感、表達自己的觀點。通常來講,“隨課微寫”都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完成,寫作長度不超過200字,沒有固定的形式要求,是一種有針對性、緊貼教材內容的寫作訓練方式,有助于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成長。
二、讀寫共生理念下初中語文隨課微寫的特征
(一)緊貼課文內容
“隨課微寫”必須緊貼課文內容,體現出“隨課”的特征。課文所體現出的文本表達特征、觀點、情感應當在微寫作中被著重體現,這需要教師合理化設置微寫作任務和要求,充分參考教材的課文特征和閱讀寫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二)內容短小精悍
“隨課微寫”的寫作內容必須短小精悍,能夠在不多于200字的篇幅內完成對目標人、事、物的描寫,完成對自身思想或情感的闡述和表達,才是一篇合格的“微寫作”。在隨課微寫的訓練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不斷錘煉和修改來提升語言表達的簡潔程度,追求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效果。
(三)教學目標明確
“隨課微寫”的內容跟隨課文閱讀材料的變化而變化,外在表現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教師需要深度挖掘課文閱讀材料的主要特征,挖掘課文中的寫作要點,圍繞核心內容來設計寫作任務目標,而不是讓學生在200字不到的篇幅中完成立意、選材、描寫、表達、修辭手法等全套寫作技巧應用,這明顯與微寫作相悖。一篇文章中并不會用到全套的寫作技能,寫作技能之間也沒有嚴密的邏輯關系,隨心應用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
(四)課堂即時完成
“隨課微寫”的“隨”指的就是微寫作需要在課堂上即時完成,借助課文閱讀所產生的情境、語境來引導學生完成寫作。很多初中生寫作缺乏真情實感、文字缺乏對讀者的觸動,其原因就在于缺少寫作情境。“有感而發”的前提是有產生感觸的具體情境,當情境缺失時想要產生感悟、感觸對于初中生而言還非常困難。所以,一旦教師選擇將微寫作放在課后時間,學生就會從課堂閱讀的情境氛圍中脫離出來,寫作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三、讀寫共生理念下隨課微寫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確定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閱讀材料,閱讀材料中蘊含著非常多可供學生學習、借鑒的寫作技巧,教師不可能在一次微寫作訓練中完成這些寫作技巧的教學,微寫作的篇幅也不允許如此多的寫作要素堆積其中,因此,確定教學目標保證寫作訓練的有效性十分有必要。比如《故鄉》中作者用遠近層次的表達方式來描寫祥林嫂、閏土的人物形象,教師在本節課的隨課微寫中可設置針對人物描寫的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模仿作者在《故鄉》中的描寫方式寫一篇有關人物描寫的微作文。又比如《蘇州園林》中作者用總分方式介紹蘇州園林,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教師可為學生設置“用總分方式介紹自己游覽過的建筑物、公園或其他場所”。這樣明確的任務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了重點突出,課文則為學生提供了模仿的范本,有助于學生在“隨課微寫”中獲得成長。
(二)引導微寫思路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隨課微寫”必然不可停留在模仿課文范本的層次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獨特的、個性化的視角去展開寫作,將寫作對象與學生進行結合,培養學生寫出老生常談以外的作文。以朱自清的《春》為例,“春天”被很多作者、詩人進行過描繪,能夠歷經時間淘洗保留下的文學作品中對“春天”的描寫都富有個性化特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本來尋找微寫作思路,避免老生常談。教師可對學生采取引導反問的方法,設置系列問題“課文中寫作對象是什么?”“對象有何特點?”“你對這個寫作對象有怎樣的第一感受?”“你的感受與作者的描寫相同嗎?”“如果你來寫,會怎樣寫這個對象?”在《春》的隨課微寫中,教師可利用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對春天的印象,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展開自己描寫春天的思路,提升整個微寫作的質量。
(三)細化微寫評價
“隨課微寫”除了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寫作,教師的評價量化也需要盡快完成。教師對學生微寫作的評價細化需要根據具體的寫作任務來制定,從“合乎要求”、“措辭規范”、“技巧應用”等幾個角度來進行評價。學生微寫作是否合乎寫作任務的要求,字數是否在規定范圍內,是教師評價的首要問題,“隨課微寫”必然要緊貼課文范例和寫作任務。若學生出現“跑題”情況,作文措辭、技巧應用再優秀也無濟于事。措辭、技巧應用需要建立在文本解讀的基礎之上,教師需在此前提下進行細化評價,根據句子搭配合理、用詞準確生動、寫作技巧使用恰當程度來進行綜合評判。教師對微寫的評價是指導學生在讀寫結合中再接再厲的關鍵一環,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課微寫”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環,既要緊貼教材課文,又要讓學生在課文情境中完成寫作訓練,充分發揮讀寫結合在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教師應按照課文范本設計“隨課微寫”內容,借助閱讀與寫作的相互關系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玉玲. 初中語文隨文微寫分類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
[2]張家莉. 琴瑟和鳴 和諧共生——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 語文教學之友,2021,40(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