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龔雨

[摘要] 兒童道德認識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學校教育的規則意識、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共同導致低年段學生檢舉型告狀行為頻發。正確應對此類告狀行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積極營造民主氛圍,并發揮與家長的合力,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 低年段學生;檢舉型告狀;應對建議
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低年段學生告狀行為出現的頻率最高,教師眼中“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對他們來說也許就是意義非凡的大事。如何應對,直接關系到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低年段學生告狀的主要內容和心態類型
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的生理發展和客觀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低年段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面對新的學習環境時,對教師會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因此告狀行為頻發。
1. 低年段學生告狀行為的主要內容
筆者在近一年的教育實踐中,對低年段學生200例告狀事件做了調查,并根據他們不同的行為習慣和告狀目的做了歸類分析。比較而言,學習與表現較好的學生告狀不多。
由表1可知,在眾多告狀事件中,以維護學校、班級規則為目的的檢舉型告狀占據半數以上。因此,筆者以檢舉型告狀作為研究低年段學生告狀行為的切入點,具有普遍意義。
2. 檢舉型告狀行為的心態類型
根據學生發起檢舉型告狀行為時的不同心態,可將其分為揭發檢舉型和嫉妒報復型兩類。
(1)揭發檢舉型
此類學生有較強的規則意識,本身行為良好,一般情況下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班級的各項規則。當他們發現同伴違背規則,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會及時向心中的權威揭發檢舉,希望老師出面以正規則。
(2)嫉妒報復型
有些學生極易受到外界行為的暗示,一受到委屈或遇到與自己有關的得失便耿耿于懷。發起此類告狀的學生多數是曾經被告狀過,他們緊盯告狀學生,一旦發現有違反規則的行為,出于嫉妒報復心理會迅速發起告狀,希望老師出面嚴厲懲罰。
二、檢舉型告狀行為的原因剖析
1.內部因素
低年段兒童正處于他律道德階段,主要行為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絕對服從權威者的觀點;第二,通過結果判斷行為的對錯,很少考慮原因;第三,行為的結果只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處于此階段的兒童有著越來越強的規則意識,一旦發現有違背規則的行為時就想制止,但常常自身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求助教師這一權威力量。
2.外部因素
孩子從踏入校門就要開始學習學校的規范要求。漸漸地,學生的規則意識會逐漸建立并強化,一旦出現違規行為,就會有學生用告狀的形式來檢舉。此外,受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渴望成為老師心中的好孩子,所以一旦發現他人有違反規則的行為,就會向老師告狀,從而證明自己是維護規則、遵守規則的好孩子。
三、檢舉型告狀行為的策略研究
檢舉型告狀行為,在低年段學生的學校日常生活中最為頻發,科學、合理、有效的應對方式,對小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 正向引導,強化班級民主管理
(1)樹立正確道德觀念——“他真的很棒”
發起檢舉型告狀的孩子普遍觀察能力都很強,要抓住孩子善于觀察的優點。因此,筆者在班級設定了一個“他真的很棒”的課前活動環節,規定在想說別人缺點前,要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出你所觀察到他的優點。
“他真的很棒”這個活動環節,積極轉移了學生的關注點,既使同學之間關系更加融洽,也使大家感受到了被認可的喜悅,點燃了心中積極進取的星星之火。
(2)積極營造民主氛圍——共同商議策略
有些學生違反規則不是他們不能遵守,而是因為不重視或不能認同規則,一旦被告狀,多少有些不服氣甚至心生怨恨。對于這類一方難以認識清楚、稍具爭議的規則問題,筆者認為教師解決時不宜武斷,更不能獨斷,應在班級積極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參與進來,共同商議,形成決策。
在一次課堂上,兩個學生起了爭執,一個學生向老師告狀:同桌拿了他的新本子用。老師沒有立即批評被告狀同學,而是向全班同學發問: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會怎么辦?針對這次事件,同學們給出了很多處理建議,告狀雙方最終也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這種引導學生們共同想辦法、共同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僅能幫助學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使學生明白互幫互助、合作意識的重要性。
2. 各司其職,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1)提高教師的素養——發現美的眼睛
上文提到,低年級的孩子在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會找到班級的“權威”所在——老師,老師作為“法官”,必須擁有相應的專業素養。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對學生再多一點信任、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寬容。
我班新轉來的孩子鵬鵬,常常是各類告狀事件的主角??此破胀ǖ乃?,身上其實有許多閃光點。于是,老師在班級開展了一次以“營救王子”為教育主題的班會。鵬鵬就是那個“王子”,想要成功營救,同學們必須找出三個放人的理由。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最終找出了十幾條,“王子”被營救出來了,眼睛里有了不一樣的光彩。其他孩子在找尋的過程中,也突然發現,那個似乎不招人喜歡的鵬鵬,身上也有很多優點,關于他的告狀也越來越少。
(2)暢通家校合作——我們在一起
學校教育要想取得1+1>2的效果,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
一次課間,兩個學生起了肢體沖突,相互告狀。雙方家長剛見面時也都怒氣沖沖。老師先是表示看到孩子受傷,心里也很心疼,和家長產生情感共鳴。然后推己及人,如果對方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你的心情是否和現在一樣?最后,和家長強調,你們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對問題的解決態度,對孩子也有很深的影響。雙方家長冷靜下來后,非常贊同老師的觀點,雙雙帶著孩子和對方道歉。這兩個孩子現在成了最鐵的好朋友,也成了班里的“和平大使”。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告狀行為,應當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何施蓉.小學生告狀行為研究——基于昆明S小學的調查[D].云南師范大學,2019.
[2] 毛曉瑜. 小學生告狀行為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