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數字轉型條件下,文化傳媒行業具有數據匯集、處理和可視化的內在驅動,同時具有同信息技術融合的先天優勢。通過構建“知識-技能-態度”重要性測度指標,設計“通識型”信息技術能力要求和培養目標,規劃相應的培訓內容與模式,對文化傳媒專業人才信息素養與技能培養,可提升文化傳媒專業人才的科學、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能力。本文對文化傳媒行業數字化趨勢以及對專業人才信息素養要求進行了綜述,研究提出了一種信息素養與技能培養模式,并對實踐效果進行了總結。
關鍵字:傳媒;信息技術;素養與技能培養;課程開設模式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必須滿足國家整體的經濟戰略和發展的要求。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為特點的新經濟,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文化傳媒等諸產業中,推動行業人才進行跨行業的技能學習,達到知識擴展和能力創新的目的。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信息技術等信息行業一個又一個顛覆性的技術走上前臺,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逐漸開始顯現,產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相關技能人才采取行業結合和行業融合式培養方式。因此,如何創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技術素養與技能培養模式,是當前文化傳媒專業人才職業發展中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綜述
目前國內產業數字轉型條件下文化傳媒專業人才信息素養與技術培養實踐,很難滿足信息技術在行業中產業化快速發展對交叉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職業核心能力評價指標中,數字應用能力包括數字信息解決、數字運算和運算結果展示與應用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包括選擇收集信息、整理開發信息、展示應用信息能力。信息技術素養與技能培養指標體系按照“知識-技能-態度” 重要性,可構建為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系列指標、行業應用系列指標和轉化能力系列指標。通過細分量化并將各個指標融入到素養與技能培養課程開設全過程,可區分信息技術開發、應用、素養三個層次,進行信息素養與技能培養模式探索。信息技術開發以傳統語言編程為支撐,重點進行底層代碼開發,實現定制化信息技術生命周期服務。信息技術應用以既有行業信息技術分析軟件為支撐,進行信息技術+行業的軟件應用培訓。信息技術素養面向文化傳媒專業人才,通過信息技術+專業的素養培訓,實現相關人員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培養。
二、信息技術素養與技能培訓課程開設模式
信息技術素養與技能培養既要融于文化傳媒,又要服務文化傳媒,需要建立信息技術通識測度指標體系,在“元組”級層面上設置綜合性、交叉型培訓內容,在課程、師資、實訓、就業等資源多方面實現全面融合,幫助相關人員實現多元知識和復合能力的融合發展。通過實現課堂、實驗和實訓的三融合,加快完善與之相匹配的培訓課程布局、教研與服務布局,推動文化傳媒專業人才在知識、素養與技能方面的轉型。
一是課堂融合,包括課程融合和培訓空間融合。課程融合就是在文化傳媒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設置傳媒藝術必備的專業技術課程,也要有針對性的增設新一代信息技術通識課程,增強培訓對象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各專業融合,不斷夯實文化傳媒專業基礎,打牢文化傳媒專業基本功。建立融合試點,從交叉專業入手,發揮優勢專業的融合能力和引領作用,以點帶面,逐步展開,逐漸深入,打造成果。培訓空間融合主要指培訓場所的跨專業使用,交叉融合培訓可跨越文化傳媒相關專業等專業,與各專業現有課程互通有無,建立一體化課堂。同時,交叉融合培訓可將虛擬仿真引入培訓中,購置面向傳媒的虛擬仿真軟硬件培訓設施,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通俗化,創設適于進行虛擬培訓的人工環境,實現真實空間中一切要素的轉移,滿足多專業共同在一個開放平臺進行信息技術等知識元組信息交互的需求。
二是實驗融合,既包括實驗室的融合,也包括實訓內容的融合。實驗室融合就是聯合建立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實驗室、現代演藝技術實驗室,購設軟硬件設施,匹配師資隊伍。開展文化傳媒類專業培訓教研方法向網絡思維、大數據思維方式轉變的研究,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計算思維等跨界理念與方法深入藝術類專業的教研全過程,形成新的思維范式,并具體化為新聞傳播、影視藝術等專業的培訓模式,以此改革創新文藝類學科在不同層面的教研過程,推動這些專業在與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交叉領域實現重大社會和科技創新,滿足專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實訓內容融合,就是將信息技術專業實訓與文化傳媒類的實訓進行融合,構建綜合性的實訓小組,讓實訓真正聯動落地,形成專業互補。
三是實踐融合,主要是實習、實訓、實踐和集中式社會實踐的融合。整個實踐培訓體系應該是由低向高、由易到難的統籌設計,是一個完整的實踐鏈條,是前后銜接、缺一不可的。文化傳媒相關專業跨學科融合培訓需要在課堂和實驗融合的基礎上,構建從“驗證(練習)”到“能力實訓”,再到“綜合性實踐”,最后“設計性實踐”的實踐技術指導培訓鏈條。從縱向上,文化傳媒相關專業跨學科融合培訓面向實踐培訓的多個層次,包括學習練習、基礎實踐、綜合實踐、創新實踐等四個層次,將跨學科融合培訓過程分布到各專業實踐節點,使培訓對象主動參與各專業培訓內容的再造過程,確保學生實現行業全面深層感測、行業數據實時融合處理;從橫向上,文化傳媒相關專業跨學科融合培訓體現在實訓、實習、集中性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同時還應與理論培訓體系保持緊密結合,在激勵型自主創新和交互型合作協調的培訓生態中,形成文化傳媒相關專業跨學科的深度融合。
三、總結
面對信息技術專業逐漸向行業領域拓展的新形勢,信息技術素養與技能培養逐漸與相關行業發展緊密相關,成為支撐行業培訓的基礎。針對文化傳媒專業人才開展信息技術素養與技能培養的探索實踐,目的在于適應未來新技術和新產業需求,改造提升傳統文化傳媒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賦能文化傳媒類產業發展,推動培訓結構中不同專業人才的融合發展。
課題項目:2022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河北傳媒學院2020年度培訓改革研究項目(JW2020010)。
作者簡介:李微(1978.12),男,漢族,河北定州人,博士,河北傳媒學院副教授,從事通信與信息工程、信息技術技術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