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從2019年7月開始,IBM這家百年長青的IT老店,就一直在試圖通過一次徹底的業務轉型重新煥發青春。
2019年7月,IBM耗資340億美元收購紅帽;8月,IBM宣布將其軟件組合全面基于OpenShift云化,推出“IBM Cloud Paks產品組合”;此后,2020 年7月9日,收購Red Hat一周年的紀念日,IBM新任CEO Arvind Krishna發表博文,稱:對于IBM來講,“混合云平臺”將有可能改變IBM的歷史,乃至影響IBM的未來,并將“混合云”定義為IBM繼主機、中間件和服務平臺三大行業領袖產品之后的“第四個平臺”,從而全面確認IBM全新的“混合云平臺+AI”戰略——對于IBM來講,全新的“混合云”平臺和IBM 具有獨特技術優勢的AI得到了同樣的重視。
與技術、產品戰略相對應,IBM從業務和架構也做了極大的調整:一方面,精簡服務部門,將資源集中在混合云領域,將GTS部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Global Technology Services)下最大的業務單元,“基礎架構管理服務”單獨拆分出來,成立Kyndryl(勤達睿)公司獨立上市,又將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Global Business Services)轉變成為以IBM Consulting (咨詢)命名的“IBM全球專業服務業務的新品牌”;同時,在2021年初整合軟件、系統、伙伴生態等部門,成立了全新的科技事業部,將IBM的整個核心部門聚焦在“科技事業部”和“咨詢”兩大板塊。
“剛剛不久前,IBM推出了2022年新的品牌主張:Let’s create,攜手共創——IBM強調的是,我們希望大家相互理解,共同進步,攜手共創。就如同Arvind Krishna 2020年4月剛剛到任時說的一樣:IBM強調技術,同時,IBM也強調技術價值的傳遞,并決心要做21世紀最受信任的技術合作伙伴。”繆可延,IBM副總裁、IBM中國總經理在2022年3月初,率包括服務、混合云業務、AI應用業務、網絡安全、生態業務,以及開發中心等核心中國市場業務團隊負責人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繆可延強調,IBM是在過去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第一批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也是第一批在中國投資建立制造中心、全球采購中心、設立實驗室、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敖裉?,世界有很多變化,每個用戶都會有很多的選擇,但是我們仍然要明確,IBM在中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服務好所有的用戶——尤其是信任、喜愛IBM科技的用戶。”對于過去一段時間IBM所做的技術領域和業務的調整,繆可延認為,IBM中國總體定位是“把握新機遇,共創共贏新生態”?!?在中國,我們要改變合作伙伴生態的規模和方向,我們要做大規模,同時要找準什么樣的合作伙伴是可以和我們產生互動的。”繆可延說。
事實上,市場和用戶對IBM在2022年最關注的幾個關鍵詞,恐怕非混合云、AI和共創莫屬了。
“ 在過去兩年里,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優化,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優化自己,讓我們能更好地服務客戶。對我們而言,如果用戶投入3000萬只能獲益3000萬或者4000萬,而且只有70%的成功率,這不叫優化,或者只能稱之為一個項目。我們要做的,是讓用戶投入300萬,卻能獲益3000萬這樣的優化——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許偉杰,IBM中國混合云與AI華東及華南大區總經理強調,在利用技術服務用戶的過程中,混合云+AI最大的價值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優化企業核心關切的業務——諸如供應鏈優化、流程優化、銷售計劃優化、IT運維優化、研發優化和生產優化等——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一般大型企業要做流程優化,往往是自頂向下,先做咨詢,然后調研,樹立目標、設計方案,最后做轉型,不僅進程挺長,而且成本高。”許偉杰談到揚子江藥業做流程優化的案例:“去年,我們使用IBM Cloud Pak for Business Automation,幫助其實現流程優化。其中,IBM有一項黑科技叫流程挖掘,類似對于企業流程的漏洞掃描,可以通過自動化的方式,利用AI技術繪制出來一個客戶流程視圖和流程所有正在進行的行為。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對企業業務自下而上的掃描分析,可以幫助企業馬上發現有哪些流程不合理,或者有哪些行為不合規。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優化流程的成本?!痹S偉杰認為,未來對于企業而言, IBM提供的自下而上的流程挖掘和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業務咨詢,將會找到一個結合點,從而可以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從而為企業的流程優化提供一個更加準確高效的模式。
趙曉凱是IBM 大中華區人工智能應用業務總經理,在他的認識中,碳中和、碳達峰、智能制造都是IBM正在關注的、并試圖把握的新機遇。例如針對雙碳議題,IBM認為企業的碳中和計劃是可審計的:通過透明的可以涵蓋碳排放的核算、分析、披露和交易的全鏈條數據管理平臺,利用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幫助企業更加明確其降碳增效的優化模式,從而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模式。“例如,我們跟國內頭部工業互聯網公司展開全面合作,在客戶重資產設備方面,利用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客戶做預測性維護和智能維修,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p>

事實上,與IBM傳統的主機、中間件和服務等具有領導性的產品相比,對于IBM目前的“混合云+AI”戰略而言,最大的改變,是“混合云+AI”雖然具有IT技術的屬性,但是距離現實企業用戶的業務更近,對于企業業務流程的滲透能力更強,因此,從這個角度講,2021年IBM中國推出的“魯班計劃”——即在IBM中國開發中心的主導下,專注于面向中國市場和客戶的特殊需求,與客戶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創場景化的技術和行業解決方案——所強調的與最終用戶一起,就成了對“共創”這一關鍵詞最好的落地模式。
“IBM魯班計劃在過去一年有很大進展,我們組織了近百場工作坊跟一些POC驗證,通過IBM中國實驗室的專家、環境和一些方案,與很多用戶企業的CEO、CIO、研發主管和數據運營主管廣泛展開合作,努力與客戶合作伙伴一起,共贏共創?!奔嘤?,IBM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談到,經過一年時間,IBM通過魯班計劃已經為很多行業提供了相當多的解決方案,也正在把IBM的“混合云+AI”的技術產品組合與更多企業的業務需求進行充分的融合。
改變總是常態,尤其是對于IT產業而言,即便如IBM這樣的百年企業也不能例外。事實上,對于企業用戶而言,從技術到應用,從接受解決方案到提出個性化的場景化需求,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企業對于IT技術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刻,對自己經驗和知識的自信心更強,對于未來的規劃更加篤定。而IT行業的所有改變,既是一種適應性反饋,也是一直行業自我升級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