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進輝
2月28日,在格力電器(以下簡稱“格力”)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格力掌門人董明珠再度談及格力手機。她表示,做格力手機不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是有公司自身的規劃,格力將會堅持做手機,相信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
講真,看到董明珠這番表態,我有點失望,但在意料之中。原因很簡單,這完全沒有了她當初剛做手機時那股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霸氣和沖勁,甚至有點判若兩人。“格力手機銷量5000萬還是1億部都不是問題”“格力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希望華為做到世界第一的時候,格力是世界第二”......
這是董明珠當年的言論,毫不掩飾格力手機的野心,既有明確的銷量目標,也有行業地位、假想敵,這都不算搶占市場份額,那到底什么才算?如今,她早已沒有了當初的偉大理想和爭強好勝之心,或許原因只有一個,即慢慢學會認命,深知自己幾斤幾兩,以及在手機市場破局的艱難。
換言之,或許當初董明珠語不驚人死不休只是過過嘴癮或故意博眼球,等到她真正下場做手機之后才發現,想要在內卷極其嚴重的手機市場殺出重圍難度極高,與華米OV等對手相比,格力產品、渠道、營銷均不占優勢,連自家員工都不愿意用,掛在閑魚低價出售,想要贏得用戶的普遍認可,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董明珠再宏大的夢想終究還是敗給了殘酷的現實,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最近幾年她鮮少給格力手機立一些不切實際的Flag,而是逐漸轉向低調務實。有一說一,通過觀察格力手機的表現,的確一言難盡、拿不出手,再自負、再傲嬌的董明珠也應該看到與華米OV的巨大差距,追趕之路注定道阻且長。
格力“色界”曾被質疑刷單、格力手機3上市1個月僅賣出23臺、大松5G手機42天總銷量為5019臺、大松G7開售10天賣出2461臺......話說,格力殺入手機行業已有7年之久,時間不算短,卻從未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爆款,一個爆款都沒有,場面十分尷尬。
試想一下,平時你是不是很難看到格力手機的真機,身邊也幾乎沒有人用格力手機。對,格力手機一直顯得很神秘,神龍見首不見尾。如此一來,其銷量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因此,毫不客氣地講,論行業地位或市場排名的話,格力與華米OV完全沒有可比性,差距實在太大。
在我看來,董明珠改口稱“此舉不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本質上是向現實低頭,等于變相承認格力手機比不過華米OV。說到底,企業家立Flag很容易,兌現Flag往往很難,無比艱難,董明珠也不例外。乍看之下,這代表一向信心滿滿的董明珠難得示弱,但對于格力手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換個角度看,董明珠說出“此舉不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有點違心,甚至帶有自我打臉的意味,我并不相信,但“而是有公司自身的規劃”這句話我信。要知道,她曾在多個場合提及格力做手機的原因。2017年4月,董明珠直言,“我們選擇手機,是因為我們考慮未來的智能家居!”
2019年底,格力表示,將通過格力語音空調、格力+App、物聯手機、智能門鎖、魔方精靈五大控制入口實現格力所有產品的互通互聯,打造多個智慧生活場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全屋智能解決方案。而在智能家居場景中,智能手機是核心的控制樞紐。
此外,格力還在2020年半年報中指出,“在通訊設備領域,為助力公司開啟智慧物聯時代,打開智能家居生態鏈設計控制入口,公司正在加快5G物聯網通訊設備的研發。”不難看出,格力做手機主要是為了加速布局智能家居時代,搶占智能家居入口。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得給董明珠澆盆冷水,恕我直言,格力堅持做手機會有收獲不假,但收獲不會太大,至少達不到自身預期。原因很簡單,從投入產出比來看,格力做手機是一門并不劃算的生意,銷量上不去成為其始終無法逾越的一道坎。
格力做手機7年,別說打造百萬級爆款,就連十萬級爆款都沒有,簡直就是個悲催的存在。由于長期銷量低迷,不僅手機業務自身難以實現盈利,只能仰仗集團輸血,也起不到入口的作用,手機銷量等于用戶數量,少得可憐的用戶數量無法讓格力贏在智能家居時代。
基于此,我認為,格力不懼外界質疑堅持做手機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不是堅持下去就會有好的結果。相反,越往后走,格力手機的路越不好走,別說無法在手機行業闖出個名堂,就連達到預期目標都很困難。其實,原因并不難猜,一言以蔽之,格力太弱,而對手太強。
一方面,格力手機向來性價比很低,且拍照、系統等綜合體驗欠佳,加上從不舉辦發布會等宣傳活動,只靠董明珠一張嘴賣力營銷,用戶自然不買賬;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機下半場,各大玩家都在技術研發上高舉高打,一大實錘便是自研芯片,格力在手機業務上投入有限,怎么比得過原本就比自己強大許多的對手?
種種跡象表明,過去、現在、未來格力手機都將活著,但也只是活著,僅此而已,無法在競爭慘烈、殺紅眼的手機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做大更不可能。或許,眼下對于格力手機最好的消息,不再是野心勃勃,而是董明珠頂住巨大壓力依然力挺,堅持做手機的承諾等于給格力手機吃下一顆定心丸。
顯然,雖然格力手機破局困難重重,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做個小調查:都2022年了,你是否看好格力手機的前景?董明珠的手機夢能否迎來圓夢的那一天?
在雙碳戰略格局下,綠色轉型、提質增效對企業的意義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要,這既是企業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先行者,全球廚衛創新先鋒——科勒KOHLER,秉持“許以更好的未來”的品牌愿景,提前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設定2035年科勒全球所有業務實現凈零溫室氣體排放的宏偉目標。
為此,科勒將“為美好環境而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的理念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和廣泛的社會認可。以上海市第二批“綠色制造示范單位”——上海科勒電子有限公司為例,公司的可持續管理長期聚焦在綠色生產、綠色設計、綠色管理等領域。
在生產端,上海科勒電子以工業4.0的概念引進工業機器人與傳感器技術升級生產線,通過領先的人機協作、自動化柔性組裝、工序間物流自動傳遞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充分支持科勒全球高速增長的廚衛電子產品的需求,并不斷突破行業頂級標準。目前,上海科勒電子生產的產品中,有多款產品獲國家質量認證中心“節水產品”稱號。
此外,科勒高度重視人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鼓勵員工用智慧賦能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在上海科勒電子有限公司,以循環水取代新鮮水做產品測試的項目想法即出自一線員工。類似的很多創意通過可行性評估后,就會被應用于工廠的日常生產運營中。產品測試用水循環項目啟動后,該環節的廢水回用率達到了100%。工廠屋頂鋪設的太陽能電池板在投入使用后,僅2021年一年發電量就超過15萬度,不僅滿足了辦公所需,還滿足了部分生產用電需要。

在自身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上海科勒電子還攜手供應商,共同打造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科勒將可持續性降本增效作為選擇供應商的重要標準之一,并對供應商進行嚴格的減碳管理。2021年上海科勒電子通過供應商導入周轉箱替代瓦楞箱項目,全年共節省27噸重的紙箱,在減少固廢產生的同時又節能減碳,助力循環經濟發展。
在全國范圍內,科勒也始終積極踐行綠色環保生產理念。北京科勒有限公司更是憑借在清潔生產、環境治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出色表現,獲評工信部“2021年度綠色工廠”。為了達到凈零排放的愿景,科勒除了綠色生產,還積極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意識。自2010年起,科勒就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攜手,共同發起“共建科勒林,感恩母親河”項目,堅持組織種樹,致力于加強以黃河、長江上中游地區、風沙區、草原區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改善中國兩河流域的生態環境。2050年前,科勒林目標植樹總量將達到100萬棵。
在未來,科勒還將繼續堅持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美好環境而設計,為美好社會而盡責,為美好生活而賦能。
【關于科勒】
科勒,始創于1873年的全球廚衛品牌,成立于美國威斯康星州,如今已成為全美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家族企業之一。從第一個“馬槽”式浴缸的誕生,到諸多衛浴概念的創新,140多年來,科勒秉承著“優雅生活”的理念,創造了許多奇跡,在百年傳承中成為全球廚衛創新先鋒。除了廚房衛浴業務,科勒集團在動力系統和酒店地產業務領域同樣擁有強大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