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之心
一邊是冬奧會上,科大訊飛作為獨家自動語音轉化與翻譯供應商為多國運動員、裁判、教練、志愿者提供交互與翻譯服務。另一邊是科大訊飛的股價連續下跌。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讓科大訊飛的股民們坐不住了,紛紛叫苦不堪。各種關于科大訊飛的利空謠言四起。
大年初七,A股第一天開盤,科大訊飛最高漲幅5個點,雖然收盤回落,仍獲1.82%的漲幅。初八,股價再度高開,此后隨大盤回落,但跌幅一直較小,在下午收盤前再度飄紅,漲幅1.65%。
筆者認為,科大訊飛股價在春節開盤后的反彈與1月29日科大訊飛2022年云年會的召開有密切關系。在這次年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出了支撐十四五的雙輪驅動戰略,再次強調“十四五千億目標不變”,并盤點了2021年的業績。從年會公布的納稅額看,2021年在全國減稅降負的情況下,科大訊飛繳納企業所得稅增長32%,可推測2021年的營收增長可能在40%附近。
因此,2022云年會給科大訊飛的投資者吃下了“年報業績可觀、千億目標不變”這兩顆“定心丸”。
對于股票來說,只要上漲,利好消息漫天飛舞。只要下跌,利空消息遍地都是。科大訊飛股價奔上68元的時候,“萬億訊飛”成為股吧里最響亮的口號。而當股價持續下跌后,很多股民又開始叫囂著“只會炒作人工智能概念的訊飛”。
事實上,68元的科大訊飛和44元的科大訊飛都是同一個,并未發生什么本質改變,變的只有股民的心態,以及更好地買入價格。在2022云年會上,劉慶峰的發言是對股民質疑的最好回應:滿足社會剛需,做社會價值的創造者。
劉慶峰在演講中提到,根據地業務和系統性創新是支持科大訊飛十四五目標的兩大核心戰略。“根據地業務”提供穩定的收入,讓企業拿到穿越經濟周期的船票,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他還表示,根據地業務的核心是滿足社會剛需,以價值創造推動社會進步。
顯然,每個投資者都清楚人工智能是下一個十年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萬物智能化將是一個價值數十萬億的大市場。但是投資者要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真正落地為產品,并帶來企業營收和利潤的增長,而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術或概念。
正如Meta提出元宇宙的概念但卻燒錢100億美元,用戶還沒看到也沒體驗到產品,這時候投資者就慌了,股價當晚暴跌26%,制造了美股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個股暴跌。
科大訊飛的“根據地業務”已經把人工智能技術切實地轉化成社會所需的產品和服務,早就不再是概念或枯燥的技術。“根據地業務”包括:教育、醫療、消費者、智慧城市、運營商、汽車、智能服務等幾個板塊。
用劉慶峰的話說,這些業務都是“社會剛需”,并不是科大訊飛拍腦門想出來的產品。正因為是社會剛需,所以具備了業務和營收高速增長的能力。比如,在教育方面,“因材施教”有面向縣區(G端)的因材施教解決方案、面向學校(B端)的分層個性化作業方案,面向孩子(C端)的科大訊飛AI學習機。
青島西海岸區利用因材施教方案,讓一本達線率提高17%。安徽蚌埠一本達線率提高20%,教師備課效率提升33%,學生無效低效練習減少了49%。在教育雙減的大背景下,科大訊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真正做到了“既要讓學生作業減負,也要學業提升;既要減少考試,也要科學評估教學成效;既要五育并舉,也要滿足科技強國需要。”
這種滿足教育雙減需求,又可以提高成績的好產品必然收獲好評,2021年科大訊飛收到了500多封感謝信。學習機業務實現整體銷售增長150%,雙11銷量增長300%,用戶推薦的NPS值位于行業第一。
同樣,在智慧醫療、消費者業務、智慧城市、智慧汽車等領域,科大訊飛也實現了技術的全面落地,并獲得非常不錯的增長。比如,智慧城市業務從10個增長到13個,2021年營收占比50%+,預計2022年增速將達到60%+。
顯然,科大訊飛堅持圍繞“社會剛需”做產品,實實在在地把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生根、發芽、壯大。簡單來講,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播下的種子已經發芽,接下來即將進入開花結果的收獲期。
與其他搞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相比,科大訊飛在布局未來方面更謹慎一些。畢竟是一家A股上市的企業,需要穩健的經營,合理的利潤才能既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又符合上市規定。科大訊飛不搞那種超前投資,瘋狂燒錢的高風險玩法,這也是許多投資者選擇它的原因。
但是作為一家走在人工智能技術前沿的企業,科大訊飛在基礎技術研發方面又極為超前,深厚的技術積淀為其把握未來發展機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2022年云年會”上,劉慶峰宣布啟動訊飛超腦2030計劃。該計劃的目標就是要讓人工智能懂知識、善學習、能進化,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家庭。這一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2-2023年,打造數字虛擬人和軟硬一體機器人。第二階段,2023-2025年,讓外骨骼機器人進入人們的生活。第三階段,2025- 2030年,讓懂知識、會學習的陪伴機器人進入家庭,且數字虛擬人能夠自我學習和進化。
“超腦2030計劃”是訊飛針對未來的布局,但卻仍未偏離“圍繞社會剛需做產品”的范疇。第一階段發布的虛擬人家族,包括虛擬客服、虛擬醫生、虛擬教師等,這些虛擬人可以被應用到網絡客服、網絡醫療、在線教育等諸多行業,也同樣會創造新的營收和利潤。
而外骨骼機器人進入生活,可以服務于老年人,可以幫助看護和陪伴嬰童,這可以滿足老齡化社會中對老年人陪伴看護需求、刺激生育政策下的二胎三胎嬰幼兒照護需求,因此也是“剛需型”產品。
而“超腦2030計劃”的實施,正是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20多年之后的水到渠成。2021年,訊飛實現了“60個語種5大類能力”,并在多語種技術上實現了快速突破,目前該技術在NIST多語種識別比賽中一次拿下22項世界第一。
得益于堅實的AI研發底座平臺,以及大量的系統性創新,一直追求穩健的科大訊飛正式啟動“超腦2030計劃”,并積極招募優秀的人才一起實現該計劃。筆者認為,隨著教育、醫療等七大根據地業務逐漸成熟,以及機器人業務的培育,訊飛有把握完成十四五千億營收計劃。
投資超級復雜,投資者要做的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從行業看,人工智能賽道,價值數十萬億。目前正處于技術向產品快速轉化的關鍵階段,科大訊飛是這個領域的頭部公司。
從微觀看,科大訊飛有著深厚的技術沉淀,同時也有著極為穩健的經營思路,圍繞社會剛需做產品與服務的理念讓企業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這和那些瘋狂燒錢擴張的人工智能企業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科大訊飛在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翻譯機、錄音筆、學習機等C端業務上具有極強的護城河。通過"根據地業務"獲取利潤,通過系統創新布局未來,從而形成十四五的雙輪驅動。
短期的股價波動并不影響企業長期價值,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在股價低谷時播種,做時間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