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欣 刁國炎
昭通不僅有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現代巨型水利工程,更有大山包、銅鑼壩、小草壩、藥山、觀斗山等旖麗誘人的自然風光。多個氣候類型并存,孕育了五針白皮松、笻竹等多個珍稀物種。昭通主動擔負起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責任,高位推進生態效益最好、區域優勢最優、經濟效益最長的小徑級筍用竹產業,實施生態與經濟雙促進、保護與利用共協調的發展方略,確保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為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提供生態安全保障。
一、昭通竹產業發展現狀
(一)資源現狀。昭通已查明竹類植物15屬78種,資源面積560萬畝、發展目標為600萬畝,占國內5.5%,占云南61.9%。主要經濟栽培竹種毛竹、水竹、斑竹、桂竹、灰金竹、慈竹、車筒竹、硬頭黃、雜交竹、料慈竹、梁山慈、粗穗龍竹、麻竹、棉花竹、筇竹、方竹、苦竹等,其中:方竹資源290萬畝、占國內的56.9%、笻竹資源125萬畝、占世界的83.3%。
(二)產業發展現狀。竹材以竹紙漿原材料利用為主,工藝竹家具、竹編有所利用,但消耗極小、無規模效益;昭通竹產業目前主要以竹筍為主,但僅14家竹筍加工企業,整體加工企業數量不夠,且缺乏核心龍頭企業引領,企業間未形成抱團發展,規模效益不突出。2020年全市竹筍產量達21.3萬噸,就地加工僅4.8萬噸,竹筍就地加工轉化率僅22.5%。主要產品有筍干、清水筍、調味筍、泡椒筍、開袋即食、火鍋片、代餐品、航空餐等系列產品,品牌有云筍、傲野、巴食川珍、8妙脆、筍戀、金江云筍、好筍道、吉食道等10余個。
(三)昭通竹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勞動成本較高。昭通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市,海拔高差達3770多米,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難度大。產業基地經營、產品采收、產品聚集等生產成本偏高。二是加工企業量小體弱,龍頭效應不強。昭通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雖有規模的資源基礎和優質的原材料,卻未能發揮更好的增值效益。2020年,竹筍產量達21.3萬噸,就地精加工僅4.8萬噸,加工轉化率僅占22.5%。三是市場體系有待完善,銷售渠道不暢。“好酒也怕巷子深”,昭通信息建設、數字建設較落后,電子商務、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處在起步階段,商品流通仍靠傳統的線下固定通道單項流通,反過來遲滯了加工業的發展。四是產業投入嚴重不足,缺乏項目支持。昭通竹產業雖然是昭通規模最大、區域特色最優、影響力最大、生態效益最好\經濟效益周期最長的產業,但未進入全省8大產業培育大盤子,缺乏有效的政策、項目資金支持。
二、推進昭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高度組織化推進基地建設。生產承包責任制,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對解決吃飯問題,確實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具有不可否認的時代意義。首先,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因經營水平的不一致,導致效益差異大,譬如,現在的竹林經營,筇竹僅長孫亮最高的畝產達1000斤以上,最低的畝產僅有30余斤,經營水平高的每年間發出的竹材(竹徑2.5cm以上)每棵可買5元以上,方竹筍經營好的一畝也在1000斤以上,經營差的也不到100斤,每畝的產值差距在10倍以上。其次,一家一戶的經營,因經營標準不一致,導致竹筍的規格差距較大,加工企業進行材料分級遴選增加了較大的生產成本。只有采取高度組織化經營,才能實現生產標準一致,按照企業加工需求,對竹林進行定向培養,所生產的竹筍大小基本一致,長短基本一致。所謂的高度組織化,就是采取企業化將基地,通過企業綁合作社,合作社綁農戶的“雙綁”機制,把千家萬戶的基地與合作社通過利益聯結起來,眾多的合作社與企業聯結起來,形成大船帶小船的產業旗艦模式,按照加工企業需求、標準,生產出規格統一的竹筍,實現基地建設組織化、規范化、標準化。
(二)強化龍頭引領加大企業培育。加工企業是產業發展最關鍵的環節,上游連接產業基地,下游連接市場。發展竹產業,現在原材料基地建設已基本完成,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大加工企業的培育,讓加工把整個產業上下游有機銜接起來。按照竹資源就地加工轉化、各種加工產業協調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綜合各生產要素,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府服務功能,著力精準招商、加大企業孵化。一是利用現代信息和制造技術升級改造竹筍傳統加工產業;二是著力引進、培育竹家具、竹工藝、筑建筑、竹制日用品、竹炭等加工企業,開發新產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三是加快推進化化學、竹飲料、竹纖維等環保健康產品加工企業培育。
(三)堅持綠色發展強化品牌建設。昭通方竹筍、筇竹筍,分別享有“筍中之王”“筍中之冠”的品質定位,但卻沒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現在稍有一定知名的就只有鎮雄“云筍”。同樣是食品,提起“福建沙縣小吃”“重慶小面”“蘭州拉面”“狗不理包子”等,在全國的市場影響力之大,不言而喻。昭通竹筍雖有王冠的品質,卻沒有王冠之品牌以至于產品附加值上不去。給大家講一個實例,方竹筍是唯一可食且品質最優的秋筍,毛殼筍,筍徑按4公分以上、3.5-4公分、2.5-3.5公分,分別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筍,毛殼鮮筍在杭州、上海、廣州超市,單斤價格為38-58元,但不是我們昭通的方竹筍,而是四川的大竹筍(合江方竹)。同樣是方竹筍,我們的筍徑越大價格越低,剝殼后的凈筍也僅4-5元一斤,在外省只知道四川、貴州有方竹筍,而不知道昭通才是全國最大的方竹基地,這就是品牌效益。
(四)科學把握市場積極引導消費。著力推進功能完備、便捷高效,集產品集聚、包裝、銷售于一體,“專業化、規范化、智能化、便捷化”市場體系建設,加速產品聚集和產品市場配置能力,縮短原材量生產到餐桌的距離。超前謀劃“智慧產業”建設,建立從田間生產到產品銷售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用質量換市場。
(五)拓展發展空間推進融合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堅持以功能拓展帶動業態融合,圍繞彝良小草壩,大關木桿、羅漢壩,綏江羅漢坪、水富銅鑼壩、威信觀斗山、鹽津大佛山等自然風光和萬畝以上竹基地提質布景,完善森林步道等基礎設施,強化服務功能,打破行政區域約束、優化旅游線路,以“觀竹景、游竹海、賞竹藝、購竹品、食竹宴、居竹樓”為主題,充分挖掘“竹生態、竹編、竹雕、竹宴、竹文化”等要素,打造集竹海觀光、采摘體驗、鄉村民宿為一體的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充分發揮竹產業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二是推進關聯產業融合。加大冷鏈物流、電商營銷平臺、物聯網、直播平臺等關聯產業投入,推進產業跨界融合,培育產業新業態。
基金項目: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20年規劃項目(YYB2020096);2020年云南省“三區”科技人才支持計劃(第二批27)。
第一作者簡介:王家欣(1987—),女,本科學士,經濟學專業
通迅作者簡介:刁國炎(1981—),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