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雪艷 李雅靚 莊舒涵 張含青 汪佳妮 陳依帆
摘 要:基于可持續理念的思考,貫徹落實服裝生產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服裝品牌所要面臨的問題,例如很多服裝品牌設立了將廢舊衣物進行回收利用的渠道。本文將從舊衣物回收利用的方式和舊衣改造產業發展前景的研究分析,討論如何運用手工印染技藝將舊衣變廢為寶。
關鍵詞:舊衣改造;手工印染;可持續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61?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
1. 可持續設計的概念
1.1 可持續設計的定義
可持續設計是要求在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前提下,設計出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兼顧保障子孫后代永續發展需要的產品、服務或系統。而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到環境物質因素,還要考慮社會上的經濟、文化、道德等問題。
1.2 實現可持續設計的方法
1.2.1 生產材料的可持續性
材料是實現生產的物質基礎。采用可回收材料,經過后期回收利用,將可再生的產品或零部件經過加工處理,用于新的產品,能有效實現循環利用。采用可降解材料,能避免產品成為垃圾后進行填埋等處理時帶來的有害污染。同時在不影響產品功能的情況下,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浪費也能實現可持續性。
1.2.2 降低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在2016年的紀錄片《牛仔褲的代價》中發現某工廠制作一條牛仔褲需要消耗約3480升水,如果按照一個成年人以每天需攝入兩升的飲水量來計算,一條牛仔褲所產生的耗水量約等于一個成年人近五年的飲水量。與此同時,工人還要面臨著牛仔褲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致癌物、粉塵、噪音等威脅,并且工廠排出的廢水會對環境造成極其嚴重的污染。
現如今除了打造污水處理系統外,該工廠在面料染色中使用了創新型產品——水果染劑,這些新型面料產值增長迅速,雖然不多但為牛仔面料的改造提供了借鑒[1]。在不影響產業發展的情況下,減少了生產過程中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推進產業升級轉型。
1.2.3 節約產品耗能
在設計產品時,需要考慮到如何降低產品從生產到使用這整個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在生產中,減少不必要的制作工序;產品包裝時,避免過度包裝,降低資源消耗;在運輸中,盡量以可拆裝、折疊等方式降低運輸成本。最后需要了解到產品的功能不足和功能過剩之處,優化升級產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降低產品在使用中產生的能耗。
1.2.4 延長產品生命周期
產品如果不能使用相對較長時間,需要短時間內頻繁更替,且無法降解或回收,那么會造成垃圾污染、資源浪費以及生產運輸過程中產生的能源消耗。在實現可持續設計的理念下,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是在設計初期需要注意的。
2. 舊衣物的可持續性發展
2.1 舊衣物所引起的環境問題
近些年,服裝時尚行業繁榮發展。伴隨著消費主義在網絡上各種花里胡哨、鋪天蓋地的廣告和營銷,大部分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也被快時尚產業所淹沒,許多年輕女性即使衣柜都要塞不下了,也會每季甚至每月為自己購置新的衣物。同時網絡上流行的“斷舍離”生活理念,讓許多人從堆積的衣柜中將曾經沖動消費的、不合適的、厭倦但沒穿幾次的衣服扔進垃圾桶。
在中國每年將有近2600萬噸的舊衣物垃圾做焚燒或填埋處理。若將其焚燒,會產生大量的濃煙、灰塵和有害氣體,焚燒后垃圾的灰燼也會對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若做填埋處理,垃圾中大部分服裝和皮革面料都極難降解,比如尼龍需要30-40年,而滌綸則需要20-200年的時間。且在垃圾降解過程中會釋放出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影響周圍的土壤和大氣環境。
2.2 舊衣物回收在國內外的處理情況
據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的舊衣服、紡織品小于0.1%的綜合利用率,而西方發達國家如英國、日本、德國和其他國家織物、廢棄物的回收率達到16%以上[2]。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舊衣物回收處理體系相對成熟。回收公司會在城市的各個社區、街道路口投放舊衣回收箱,派專門工作人員進行收取。在回收的舊衣物中挑選樣式較完好的進行清洗和消毒,拿到二手市場和網站上銷售,剩下的舊衣物會被工廠加工變成纖維制品。
Vintage文化在老中青人群中的興起,也促進了舊衣物回收的可持續發展。在英國街頭采訪時髦人士時發現,他們細數自己身上穿著的時尚單品,很多都是舊衣服,有的是家里長輩給予的“老物件”,有的是從慈善商店里淘來的平價好物。慈善商店是由慈善機構設立的二手服裝連鎖店,他們會從回收的舊衣物中挑出沒有明顯穿著痕跡且時髦新潮的款式,整燙好后送到店內以極低的價格出售。
國內人們日常處理舊衣物的方式除了當作普通垃圾扔進垃圾桶,就是送給親人朋友穿或者捐給慈善機構。隨著各地嚴格實行垃圾分類的政策,很多居民小區的垃圾回收站附近都出現了舊衣回收箱。但是大眾的環保意識還相對較為薄弱,常常無法正確投放。且國內的舊衣回收產業起步晚,理念沒有普及大眾,體系不夠健全,還需要時間慢慢發展完善。二手銷售市場發展也受到國內一部分人的抵觸情緒發展受阻,受眾范圍較小,主要受眾于年輕人群和Vintage愛好者。
2.3 舊衣改造在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隨著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的普及,舊衣改造的理念受到大眾更多的關注和認可,才能從思想上去影響人們的消費理念,從“衣服不喜歡不合適了就買買買”轉換到“如何讓舊衣服變得有用”。服裝行業作為重污染行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主要趨勢。對于企業而言,舊衣改造的出現正好能做到延長服裝產品的生命周期,減少庫存積壓產生的浪費情況。同時舊衣改造的推廣普及能帶動大眾的目光逐漸從快時尚轉向慢時尚,快時尚產業的消退也將大大減少服裝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和浪費。服裝品牌根據消費者需求的改變也將逐漸注重服裝產品本身的工藝質量、設計風格、環保理念等,達到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3. 手工印染的概念
3.1 手工印染的基本種類
3.1.1 扎染
扎染是由捆扎手法對面料染色,根據事先的設計意圖,在面料上用針線縫扎,然后將面料折攏重疊捆扎,最后進行染色操作。顏料無法進入捆扎、折疊的部分和其余染色后的部分結合形成印花紋理。手工扎染的特點在于偶然性和獨特性,最后形成的印花圖案完全取決于結扎技法、捆扎的松緊、染色的部位和時間等,成品具有顏色自然柔和、層次豐富的原始感。
3.1.2 蠟染
蠟染是在面料上用蠟描繪出圖案,然后等蠟凝固后進行染色操作,最后待染色后的面料晾干后用高溫熨燙融化蠟,會顯現出未染色的圖案,形成生花紋,我們稱之為冰裂紋[3]。蠟染相比扎染更有可控性,能印染出具體精美的圖案,且根據蠟質的不同和蠟凝結后產生不同的裂縫會形成不同的裂紋美,這是蠟染特有的肌理效果和形式美。
3.1.3 型染
型染一詞多出現于日本,是利用刻有花紋圖案的紙板摸具在面料上進行印染。它借鑒于我國傳統的防染工藝,中國的藍印花布是典型的防染代表作,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積累下,透露出專屬于東方文化的幽雅韻味。但由于制作工藝復雜,所以只適合小規模生產。
3.2 手工印染的流行趨勢
如今在機械化生產的背景下,手工藝制品因工序復雜、耗時又耗力,且具有人文價值,區別于只為滿足功能性需求的工業化產品,人們在穿著服裝時為追求個人獨特品味,不被撞衫,相對于大眾化服裝更愿意穿著手工制品的小眾服飾。手工印染作為一種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工藝,通過手法和顏色的改變可以生出千變萬化的形態差異,這一獨特性正好切中了現在人們所追求的個性。近幾年手工印染的流行趨勢依然持續著,扎染印花圖案呈現出的褪色漸變、模糊抽象等視覺效果的一直受到各大時尚品牌的喜愛。
圖1是Altuzarra 2022春夏成衣系列中的一組扎染印花的秀場圖,設計師運用針織、綁帶等元素與多彩的shibori扎染工藝相結合,將綁帶染成了似麻繩編織的感覺,比基尼疊穿、印花扭結再結合綁帶流蘇的裝飾,體現出舒適原始的女性性感。
除了時裝品牌引領流行趨勢的作用,許多年輕消費者喜愛的街頭潮流服裝品牌也運用到了扎染元素。大多數年輕消費者對手工印染的接受度較高,這也正好契合了舊衣改造的受眾群體。
4. 手工印染技藝在舊衣改造中的應用
4.1 大面積印染
最直接簡單的改造方式就是大面積印染。但這種方式對服裝的選擇也有要求,首先舊衣的面料要盡量干凈平整,輕薄型面料的舊衣相對來說會更好操作些,其次舊衣的色彩不要太雜太豐富,否則印染后的效果會適得其反。材質方面范圍較大,可選擇棉、麻、絲等天然面料和部分化纖面料的舊衣物。在染色處理上,根據舊衣的款式和設計意圖去選擇相應的印染技藝和色彩。
T恤、衛衣等款式的舊衣可以通過扎染工藝中螺旋、斑駁等手法,打造富有視覺沖擊性的色彩圖案裝飾,還可以用絢麗多彩的染料配合扎染的漸變、失真的視覺效果,碰撞暈染出層次豐富的視效變化。營造出充滿活力、戲劇性的街頭酷調氛圍感,會受到眾多年輕潮人的歡迎。
外套、針織衫類型的舊衣可以選擇單色扎染的方式,配合同色系的單品能烘托出整體氛圍感。也可以選擇條狀扎染的手法,配合冷色調或暖色調或中性色調的染料顏色,染出寧靜或活潑或復古的效果。
此外,沒有裝飾的純色舊衣物可以選擇蠟染工藝,印染出有裂紋的創意圖案來增加視覺中心點,斑駁的肌理感也能增添一份做舊感和藝術氣息。
4.2 局部印染
局部印染是在保持舊衣美觀的基礎上起到轉移視覺重心、修飾身型的作用。相比大面積印染,局部印染更精致更有巧思。例如在褲腳或裙擺部位印染出漸變效果,在走動時靈動的擺邊會讓人忍不住去看,就是做到了轉移視覺重心。在連衣裙的高腰部位或者腰部兩側用較深的染料暈染,可以在視覺上修飾穿著者的身材比例,突顯腰部的纖細。
4.3 與不同的工藝手法結合
4.3.1 與刺繡工藝結合
刺繡與手工印染技藝的組合是十分般配的,調性類似,都能表現出手工藝質感。舊衣中原有刺繡圖案的,先根據刺繡的樣式來扎染出相適宜的印花,最后根據需求考慮是否添加刺繡圖案。無刺繡無裝飾的舊衣先扎染或蠟染出印花圖案,再利用刺繡圍繞著印花圖案進行更深入的刻畫,在這刺繡過程中采用不同粗細的繡線來增加服裝的細節質感。
4.3.2 與線繩流蘇結合
扎染印花非常適合與線繩流蘇這類有質樸原始感的裝飾手法結合。線繩的材質可以是毛線、織帶等。改造方式和上述刺繡的改造方式類似,尤其是針織毛線類的舊衣在改造過程中,可以增加磨破做舊、邊緣毛邊的細節處理。
4.3.3 與燙鉆、珠片結合
如圖2所示,簡單的服裝款式上結合了手工印染技藝和精美的燙鉆、珠片,展現輕松自如的派對穿搭。短裙上不規則的扎染印花采取了鮮艷明快的配色,放射狀圖案的燙鉆裝飾于衣身各處,配合搖曳著的亮片增添了動態美,猶如夏日夜空綻放的煙火,繽紛奪目。
4.3.4 利用拼接的設計手法
拼接適用于破損程度較高、無法改造的舊衣,將這些舊衣可利用的面料部分拆解下來,進行手工印染的處理,接著把印染好的部分整燙后直接縫合,或者在另一件完整的舊衣上根據設計好的方案拼接縫合。這種多件舊衣裁剪印染后拼接組合的方式,雖然增加了改造的難度,但不同斑駁感的舊衣面料拼接在一起后展現出的效果創意性十足,還能提高舊衣再造的利用率。
5.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的舊衣回收利用率較低,但是隨著人們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深入思考,以及在追求時尚潮流上有著更獨特個性的需求,舊衣變廢為寶的綠色設計逐漸受到大眾的關注,有助于喚醒人們低碳環保的綠色生活理念。將手工印染技藝應用到舊衣改造中,能更大程度展現舊衣再造后獨有的工藝美感,列舉的多種改造應用方法也給舊衣改造增添了新的思考方向。
參考文獻:
[1] 蘇密. 一條牛仔褲的自救之路[J]. 紡織服裝周刊, 2020, (2):30.
[2] 徐小蘭, 夏澤坤, 沈琴等. “衣”舊有用——舊衣改造的背景及實踐探討[J]. 科技經濟導刊, 2015, (30)
[3] 王爽穎. 手工印染在服裝中的應用研究——以扎染、蠟染為例[D]. 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17.
項目資助:本論文為嘉興學院2021年度重點SRT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CD8517211195)
作者簡介:桂雪艷(2000— ),女,嘉興學院設計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2019級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