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婷
摘 要:現如今,建筑的作用并不只局限于居住用途,其還具有觀賞、傳播文化的功能。針對標志性建筑而言,其是城市文化的縮影,其還可以作為時代特征、致敬英雄人物的紀念、地區的文化風貌等方面的城市歷史象征。針對網紅建筑而言,其更偏向于一個地標,具有很強的經濟導向能力。雖然網紅建筑能夠在短時間內有很高的熱度,但其最后的結果將會是隨波逐流,被更加新潮的網紅打卡地所代替。所以,本文就將從標志性建筑與網紅建筑的對比入手,然后再介紹這兩種建筑類型具有的共同特性。
關鍵詞:標志性建筑;網紅建筑;建筑特性
前言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建筑風格也越加多樣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標志性建筑與網紅建筑是最為常見的兩種類型。而且,現如今的建筑物承擔起文化宣傳的責任,是作為城市特色風景的產物之一。此外,標志性建筑與網紅建筑最明顯的一個區別是,標志性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代表性,而網紅建筑更具獨特性。
一、標志性建筑與網紅建筑的對比
從建筑物對城市發展的意義角度來看,標志性建筑物是城市最直接的代表物,而網紅建筑是城市流量的引入口。通常情況下,一座城市的網紅建筑會比標志性建筑多,因為標志性建筑所代表的意義更加深厚與凝練,只需一個就能夠展現出該城市的文化底蘊。此外,從建筑的標識性角度來看,雖然這兩種建筑類型都具有標識性,但標志性建筑的標識性會更強。因為標識性建筑是城市獨特性的代表,通常只有在時代變遷時才會拆除新建,而網紅建筑只要已過氣無人問津,就將面臨淘汰的危險。
二、標志性建筑與網紅建筑在城市更新中展現出的特性
(一)游憩性
從字面上來看,“游憩”是指游覽與小憩。但往更深處想,游憩其實更偏向一種參與感與體驗感,可以提升人與空間建筑在心靈上的交流。具體來說,標志性建筑具有一定的號召影響力,其一般會建設在較為空曠的位置,以便建設一些餐飲店或是休閑等設施,從而吸引大批的游客群體。而且,標志性建筑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有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不僅能夠激勵不少人,而且還可以引發人們的思考。此外,網紅建筑的觀賞性比較高,其具有明顯的突出風格,能夠展現出新時代的個性。所以,在一些網紅建筑中拍照,能夠讓人獲得一個很好的精神體驗感,從而提高曝光率與人流量。
(二)可讀性
上述提到標志性建筑具有一些故事,所以想要了解該城市的文化,可以從建筑背后的故事入手。標志性建筑可以說是一個城市傳播文化的媒介,其不僅能夠滿足人們觀賞的需求,而且還能夠加深人們在精神上的文化追求。比如,北京天安門,這既是曾經令人向往卻又聞風喪膽的紫禁城,是權利與自由枷鎖的象征,又是新中國成立后,充滿希望與血氣的新起點。天安門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建筑,更是中國人民精神文明的支柱。此外,網紅建筑同樣也可以讀到不少信息,比如,云南深海咖啡館,其消費群體定位在年輕人,而且在設計之初,該設計師就一直在思考咖啡館名字的內涵—“深海”,深海為什么是藍色的?因為照耀海洋的天空是藍色的。所以說,通過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會發現其能產生不同的情感,進而發現建筑也是有生命的,能夠在不同的建筑上看到不同的色彩。
(三)地域性
不同地區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設計特點,一般來說,辨識度越高的建筑物能夠加快城市的轉型。因為建筑物是城市在文化沉淀后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是城市個性化的一個重要表現。比如,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在建造之時其用的材料與建造方式都是前沿城市的表現之一,也既是其高新技術發展的起點,這也成為法國整個地區重要的代表性之一,是法國城市地域性的一個縮影。
(四)媒體服務性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網絡社交媒體的宣傳。針對網紅建筑而言,很多“打卡勝地”都是在網絡名人的宣傳下產生的。另外,隨著新時代的包容度逐漸增強,無論是人們的思想還是建筑物的設計,都在朝著個性化與奇特化的方向發展。此外,有很多媒體人為了賺足網絡流量,也會從標志性建筑入手,抓取一些特色的標志性建筑進行宣傳。所以,在網絡的宣傳推廣之下,建筑本身也有更多的曝光度,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從而增加城市的GDP。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的內容可以發現,不同的建筑類型具有不同風格的美,每個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能夠引發思考的故事。無論是標志性建筑,還是網紅建筑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由于標志性建筑存在的歷史時間長,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網紅建筑存在的時間較短,且容易造成群眾跟風隨大流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反彈風險。但總的來說,無論對待哪種類型的建筑,都需要用動態的眼光去考量,才能建設出更加科學合理且符合新時代眼光的建筑。
參考文獻:
[1]趙萌萌,張健,蔡軍.標志性建筑主導的城市空間形態視覺偏好評價研究——以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21(02):92-97.
[2]何茹藝,何俊萍.互聯網時代標志性建筑與網紅建筑的特性探究[J].城市建筑,2021,18(25):139-141+170.
[3]王怡倩,肖湘東,楊楠,陳星.基于建筑學的網紅建筑空間設計——以云南深海咖啡館為例[J].華中建筑,2021,39(09):47-50.
[4]孫文秀,武前波,陳前虎,王波.基于景觀社會理論的浙江鄉村振興研究——以富陽“網紅村”建設為例[J].城鄉規劃,2020(04):88-96.
[5]馬玥揚,江海濤.互聯網時代批判性地域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轉型初探——以網紅建筑為例[J].中外建筑,2021(09):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