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瀚
摘 要:在當今社會實踐中,群眾文藝修養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精神,與人類的精神活動共同發展。同時,提高全民藝術普及度,可以有效保障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對于建設我國未來的社會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如今,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如今又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僅是追求物質,而是更重視對文化需求和精神。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全民藝術普及的創新。
關鍵詞:全民藝術普及;創新;發展
前言
促進人民群眾參與藝術、欣賞藝術、學習藝術、掌握藝術為導向,統籌全社會的力量,努力實現文化藝術資源與服務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以戲曲歌舞建設為著力點、以書畫非遺展覽為支撐點、以名師講座培訓為切入點,逐步有效推進全民藝術知識普及、欣賞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動普及。
一、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原則
(一)堅持正確導向,以美育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民藝術普及工程全過程,充分發揮藝術潤物無聲、熏陶教化的功能,用先進文化培育人,用藝術力量塑造人,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的文化藝術素養。
(二)堅持機會均等,普惠全民。牢牢把握全民藝術普及的公益性質,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全民藝術普及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實現全民藝術普及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實現社會公平。
(三)堅持改革創新,協同推進。加大全民藝術普及內容、形式、手段和機制的創新力度,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文化藝術資源的整合,實現公共文化藝術產品與服務的共建共享,形成推進全民藝術普及的合力,提升服務效能。
二、全民藝術普及的創新探析
(一)以戲曲歌舞建設為著力點
開展曲藝比賽,引導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比賽形式、感受理解各種區域表演形式。邀請戲曲專家走進校園,將經典的越劇、京劇等送進校園和社區假日學校,進行戲曲專場演出,開展戲曲興趣小組課,組建校園戲曲社團。針對家庭歌曲特質,推出 “青年原創流行歌曲歌會”、“民謠詩歌會”、“紅歌大家唱”、 “童謠歌唱會”、“少年兒童歌手大賽”、“家庭歌唱比賽“、“中老年歌唱專場賽”等比賽。
(二)以書畫非遺展覽為支撐點
堅持以各級各類公益展覽項目為主體,嘗試在每一次書畫展覽中,做到四個一,“一次藝術展覽熏陶、一個藝術知識點學習、一次書畫培訓體驗、一個相關主題藝術展示活動”。組織系列展、主題展、常態展、走親展、特色展。開展非遺文化立體展示活動,在廣大群眾中開展非遺物品收集展覽,小故事講述、推送及編寫。
(三)以名師講座培訓為切入點
積極聯系各界名師來進行講座培訓。開展高層次藝術引領。從業務干部及各個協會中抽取有資質專家組合成為草根文化志愿者,開展基礎文化藝術輔導工作,出臺 “培訓講座”服務包,努力做到供需對應,根據需求開展相應藝術培訓。人人開拓特色培訓,人人嘗試藝術領域拓展培訓。推出藝術培訓清單,讓大家按需選擇,按需享受藝術培訓。
結語
簡而言之,全民藝術普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大力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