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明 李敏 鄭晴
摘 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今COVID-19疫情形式嚴峻、國際格局動蕩,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我國如期的完成了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中國脫貧人數是8.5億貧困人口,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創造了奇跡?!笆奈濉逼陂g,我國正處于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關口,要面對各類挑戰,關鍵是要穩住農業,基礎支撐在“三農”,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金融支持在助推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黑龍江省金融在助推鄉村振興實施中還存在著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少、農村地區經濟基礎差、金融服務模式單一等困境。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規范農村政策環境、創新金融產品、積極推進金融服務體系的改革完善等途徑,助力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金融支持;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多l村振興促進法》明確要求“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在業務范圍內為鄉村振興提供信貸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務,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
一、 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及金融發展現狀
(一)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東部,是傳統的農業大省,農村經濟發展以第一產業為主,農村經濟發展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有效應對疫情散發影響和內外風險挑戰,科學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經濟穩定恢復、持續向好,圓滿完成全年發展預期目標,“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全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87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463.0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3975.3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7440.9億元,增長6.3%。。從圖2可知:三次產業結構為23.3:26.7:50.0。從結構上看,在主要農產品產量中,糧食產量占比較高。由圖3可知:全省糧食產量7867.7萬噸。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別為2913.7萬噸、4149.2萬噸和718.8萬噸。全省糧食播種面積1455.1萬公頃,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別為386.7萬公頃、652.4萬公頃和388.8萬公頃。
(二)黑龍江省金融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
2019 年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總額達到 27716.7億元,相比 2008 年增長3倍之多,反映出居民個人收入的持續性增長,也充分說明,存款業務是居民金融理財的重要渠道。保險公司 2014年以來部分年份的保費收入來看,居民保費支出有持續性的增長,但是相比傳統存貸款業務,保險業務所占金融理財比例較小。尤其是農村居民的理財仍習慣于以存款業務為主,對證券市場、保險市場的關注度較低。從金融支持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來看,農村的金融服務便利性逐年提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在農村地區的網點較多,能夠給廣大農村居民提供基礎的金融服務。同時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作為農村金融支持的主力軍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農民提供個人理財、生產經營融資等金融服務,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并持續性推動鄉村振興。
當然,我們仍應注意到,金融助推鄉村振興還存在一系列的困境及問題,需要市場、政府、個人的積極努力,共同推動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二、新發展格局下黑龍江省金融助推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少
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總數為6631,其中農村金融機構數量為2047,黑龍江省涉農金融機構中各級農村信用社占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總量的15.5%,農村商業銀行占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總量的14%,中國農業銀行占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總量的8.14%,其他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等僅占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總量的2.5%。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農村地區一般位于城市的邊緣,交通、經濟發展沒有城市發達,而且農民是依靠農業生產來賺取收入,其經濟動力沒有第二、三產業大,所以農民的貸款需求無論從數量還是種類遠沒有城鎮居民多,這就使金融機構的業務很難展開,不利于銀行的經營與管理,就使銀行不愿意在農村設立網點,于是農村金融機構形成這樣的問題。
(二)農村地區經濟基礎差
在對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的調查中,在投資理財的可支配余額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04人每年有0-1萬元,占總樣本數量的50.49%;有62人每年有1-2萬元,占總樣本數量的30.10%;有40人每年有2萬元以上;占總樣本數量的19.42%。從這一數據額結果來看,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大部分人每年可用于理財投資的余額相對較少,有一半的人集中在0-1萬元之間,可見我國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較差。
(三)金融資產質量仍然欠佳,資金周轉速度緩慢
由于歷史包袱和政策、體制等因素,使黑龍江省形成了大量不良資產。大量不良資產的存在削弱了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力度。近年來,雖然黑龍江省金融機構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但是不良貸款率仍就居高不下。由于金融資產質量低,虧損多、案件多等原因,黑龍江省已被國家銀監會列為信貸高風險區和案件高發區,信貸投放規模和審批權限都受到了嚴格限制。此外,黑龍江省現有資金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資金運行緩慢,資金的使用效益還有待提高。
(四)農村金融生態壞境政策體系不足
農村信用合作社在農村金融服務及其發展中一直以來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黑龍江省的農村信用社也是如此。現實中的缺陷也是日益浮現,比如有些區域網點數量太少,導致其沒有辦法達到對農業發展支持的最優化。信貸市場一直以來都是農村金融體系中最主要的部分,除此之外一些小規模的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也是農村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后,農村信用社逐漸完善向,其相關制度也越來越規范,為了利益的增多,很多農村信用社將投資的重心放在了能獲得更多利潤的城市,所以相對的一些金融機構就開始減少了農村業務。與此同時,農村的金融機構競爭力不強,在各個方面都沒有達到相應的水準及專業技巧。還有,由于黑龍江省一些制度才剛剛建立,沒辦法起到該有的服務效果。在黑龍江省的許多農村機構,其抵押品太過單一,缺少能提供擔保資格的金融機構,沒有辦法提供充足的資金,而且,由于農村金融的相關法律不夠健全,監管不夠徹底,網點的基礎設備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一些各方面設施較為完善大城市相比,需要更進一步的改善。以上問題都導致鄉村振興后續發展的支持力度不足。
三、黑龍江省金融助推鄉村振興的若干建議
(一)推進農村金融機構多樣化、增加資金投入
從黑龍江當前的現狀看,金融機構在農村設立網點,開展業務的主動性本來就不高,如果再對農村金融機構規定嚴格的準入制度,那可能就會使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發展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其實雖然農村金融服務相較于城市發展落后,但同時也意味著在未來發展農村金融服務存在巨大的潛力,如果能夠放寬條件鼓勵銀行、證券投資機構,保險公司進入農村市場,并且在適當的范圍內允許民間金融機構進入農村,發揮其補充作用。通過以上改革,可以讓黑龍江省的農村市場的金融機構更加多樣化,使農村金融服務發展更具活力,從而使更多資金有機會流入到農村。
(二)夯實農村地區經濟基礎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因此要以農村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發展方向,增加對農業相關產業的支持力度,扶持農業相關企業的發展,逐步增強農村的經濟實力,對優化黑龍江省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環境有著積極的作用。第一,要減少農業各方面的稅賦,降低稅賦能夠有效降低農村居民農業生產的壓力,降低農業生產所投入的成本,進而使農民增加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給農村金融市場環境的快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第二,在農村地區舉辦相關講座,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農村的知識水平,并逐步認識到農村金融的重要性,提升農村居民信用意識和信用水平,對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第三,轉變發展觀念,要推進新型農業技術的應用,逐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促進黑龍江省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
(二)創新金融產品、滿足多元化信貸需求
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民的多元化需求就是創新金融產品的出發點。從黑龍江省看,金融機構應該在農村設立一些網點從而開展中間業務,引進投資,使金融真正的深入農村,為農村經濟發展發揮引導作用。黑龍江省的農村金融產品一般以信貸為主,所以在信貸方面也應進行創新,緊隨時代潮流,開發出多樣化的信貸產品使不同信貸需求的農民得到滿足,使資金在農村地區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和配置。但同時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改善其不良的貸款環境。鼓勵金融機構結合鄉村振興的需求開發金融產品,助力黑龍江省鄉村經濟增長。
(三)構建完善的農村金融運行體系
我們要加速進行農村金融體系運行的多角度發展,迎合市場經濟多元化的需求,拓寬金融競爭覆蓋面積,發展創新金融,以及互惠互利的合作性金融。將農村金融市場放開,增加農村金融投資,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體系健全與完善,從而促進農村金融內在運行又快又好。黑龍江政府應加大對農村金融資金扶持來促進農村金融與時俱進,即能很好的為人民服務,又能刺激農村經濟進步。
最后,新發展格局下,黑龍江省應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發揮好金融支持農業“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動能。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民經濟中農業所占比例也很大,所以要想提升農業經濟發展質量,解決三農問題對于我國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的優質產區之一,農村土地占地面積大,農民比例高,特色產業之一就是農產品經濟,所以有關農村的發展對于著整個省的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也關系著政治、社會,文化的發展。而農村金融服務是農業經濟非常有利的助推器,但是目前黑龍江省的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還不夠成熟,還沒有發展到成為農村經濟核心作用的地位上。本文針對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現狀分析了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為黑龍江省農村多層次、全方位、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增強農村生產與經營,有利于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效率。
參考文獻:
[1] 趙洪丹、陳麗爽.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農村經濟發展差異的視角[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11:123-126.
[2] 溫紅梅,王雪瑩,王戈.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金融,2017,4:64-66.
[3] 尹永臣.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村電子銀行業務的難點、問題和對策[J].金融發展研究,2012,12:86-88.
[4]張曦.金融助推河南省鄉村振興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1,12:46-48.
[5] 王東海.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7-10.
作者信息:
曹明明,女(1989.6-)漢,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李敏,女(1986.11-)漢,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鄭晴,女(1992.6-)漢,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基金項目:哈爾濱金融學院科研項目:“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支持黑龍江省鄉村振興發展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號:E022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