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祝喬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 南陽 473009)
慢性心力衰竭(CHF)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隨著心力衰竭病程進展,發展到Ⅲ~Ⅳ級時,患者死亡率高達50%。目前西醫治療CHF的藥物主要以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ACEI藥物為主,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心力衰竭病情進展,但整體療效并不理想。參松養心膠囊是基于“中醫脈絡學說構建”理論的經典中成藥,具有抑制心臟多離子通道和調節非離子通道的雙重抗心衰作用。國內循證醫學研究報道證實,在CHF標準化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參松養心膠囊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同時,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對CHF病理生理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諸多前沿文獻強調,心肌纖維化及氧化應激損傷在該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以醫院收治的CHF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的效果及其抗心肌纖維化的機制和抗氧化應激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按順序編號后依據奇偶數法分為常規組和參松養心膠囊組,各4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布具有一致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x±s)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2]中相關標準:(1)存在基礎心血管病史,心肌病、冠心病等;(2)靜息或運動狀態下出現乏力、呼吸困難、氣促,并伴有浮腫、尿少等;(3)心臟彩超顯示心臟擴大等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4)利鈉肽水平升高。
1.2.2 中醫診斷標準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專家共識》[3]中氣虛血瘀證標準:(1)以胸悶氣喘、心悸、水腫為主癥。(2)早期表現為勞累后氣短心悸,或夜間突發喘咳驚悸、端坐后緩解;常伴乏力、腹脹等;隨著病情發展心悸頻發,動則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臥,水腫以下肢為甚,甚則全身水腫。(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癉等病史。
1.3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者;(2)能配合完成各項臨床診療者;(3)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禁忌證者;(2)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3)合并高危死亡因素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常規組(1)基礎治療:通過吸氧提供患者呼吸支持,應用強心劑改善心肌泵血功能,應用利尿劑改善體液潴留,針對水電解質紊亂者予以糾正,維持酸堿平衡。(2)抗心衰治療:富馬酸比索洛爾片(國藥準字H10970082),口服,10 mg/次,1次/d;鹽酸貝那普利片(國藥準字H20030514),口服,10 mg/次,1次/d;地高辛片(國藥準字H33021738),口服,0.25 mg/次,1次/d。療程為12周。
1.5.2 參松養心膠囊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應用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參松養心膠囊(國藥準字Z20103032),口服,4粒/次,3次/d。療程為12周。
1.6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治療12周后根據主客觀指標對臨床療效進行綜合評價。主觀指標為與CHF相關主要癥狀;客觀指標為NYHA分級。評價標準:顯效為主要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NYHA分級下降2級及以上;有效為主要癥狀明顯改善,NYHA分級下降1級;無效為主要癥狀無明顯緩解,NYHA分級無明顯變化[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心肌纖維化指標和氧化應激指標。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采集兩組血液標本,分離血清后檢測。心肌纖維化指標: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檢測方法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氧化應激指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檢測方法采用ELISA法;丙二醛(MDA),檢測方法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
1.7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中文版)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以%、(x±s)表示,采用χ2檢驗、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參松養心膠囊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88%,高于常規組的75.51%(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2.2 兩組血清TGF-β1、CTGF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參松養心膠囊組TGF-β1、CTGF水平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TGF-β1、CTGF水平對比(x±s)
2.3 兩組血清SOD、MDA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SOD、MDA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參松養心膠囊組SOD水平高于常規組,MDA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SOD、MDA水平對比(x±s)
CHF是心肌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臨床綜合征,因心肌缺血缺氧、心臟前后負荷過重及心肌損傷等因素引發的一組以心功能進行性下降為主要病理特征的臨床常見癥[5]。常規西藥比索洛爾為β受體阻滯劑,可通過減慢心率而減弱心肌收縮力;貝那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具有保護損傷心肌細胞及提高心功能的作用;地高辛為洋地黃類藥物,具有正性肌力,改善心力衰竭的良好作用。但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單純西藥綜合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力衰竭病情的進展,但大多數CHF患者合并室性早搏,二者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整體療效不甚理想。
中醫學中CHF屬“心悸、胸痹”等范疇,氣陽不足、心腎氣虛致心絡瘀阻、陰陽兩虛為其主要病機,治則益氣溫陽、滋陰養腎、益心通絡[6]。參松養心膠囊是由丹參、人參、桑寄生、麥冬、山茱萸、龍骨、赤芍、土鱉蟲、五味子等多味中草藥制成的中成藥,本研究中,常規組、參松養心膠囊組患者分別行西藥常規治療、西藥常規治療+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參松養心膠囊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88%,高于常規組的75.51%(P<0.05),提示參松養心膠囊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CHF患者的臨床療效。參松養心方劑中丹參活血通絡,人參益氣溫陽,桑寄生養心益腎,麥冬養陰清心,山茱萸補腎益氣,龍骨滋陰益腎,赤芍活血化瘀,土鱉蟲破血逐瘀,五味子益氣養心,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溫陽、滋陰養腎、益心通絡之效[7]。因此,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參松養心膠囊可有效從患者病機著手,標本兼治,提高整體療效。現代藥理學證實,針對合并有室性早搏的CHF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參松養心膠囊可有效降低患者24 h室性早搏次數,因此針對心力衰竭與室性早搏合并發生而增加的治療難度,通過參松養心膠囊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結局。
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與心肌缺血密切相關,而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纖維化,心肌纖維化又是CHF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與不良預后相關。TGF-β1是促進肌成纖維細胞生成的因子,CTGF則是發生心肌纖維化的關鍵始動因子[8]。本研究中,治療后,參松養心膠囊組TGF-β1、CTGF均低于常規組(P<0.05),提示參松養心膠囊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抗心肌纖維化。現代藥理學證實,參松養心膠囊中丹參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對預防心肌纖維化具有一定的作用[9]。其中麥冬對大鼠心肌成纖維細胞膠原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10];山茱萸對心肌細胞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可發揮抗心肌纖維化的作用[11]。陳世健等[12]通過大鼠動物實驗的建立,證實參松養心膠囊對心肌纖維化的發展具有延緩作用,現代藥理學證實,參松養心膠囊方劑中丹參具有抗心肌纖維化的顯著作用。
氧化應激是造成心肌損傷及心肌纖維化的重要機制,而該機制與炎癥或缺血再灌注等病理過程相關[13]。SOD、MDA均是氧化應激反應的重要指標,SOD指標的降低、MDA指標的升高均表示脂質過氧化損傷。本研究中,參松養心膠囊組治療后SOD高于常規組,MDA低于常規組(P<0.05),提示參松養心膠囊具有抗氧化應激損傷的作用。魏雪茹等[14]探討參松養心膠囊對CHF患者血清SOD、MDA的影響,將80例CHF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西藥組(對照組)和參松養心膠囊組(觀察組),結果顯示經治療干預后,參松養心膠囊組患者SOD高于常規組,MDA低于常規組(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西藥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參松養心膠囊,可通過抗心肌纖維化和氧化應激損傷提高CHF的臨床療效。但本研究因納入的樣本量較少,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