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李 芳,李紅娜,王 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宮頸癌是世界范圍內第2 位導致婦女死亡的惡性腫瘤。全球宮頸癌造成的死亡超過88%發生在發展中國家,預計2030 年將會增加到98%。如果對宮頸癌不加干預,預計我國宮頸癌新發病例將在2030 年達到9.35 萬,在2050 年達到18.7 萬。新疆是我國宮頸癌高發地區之一,自2012 年起在新疆所有縣市實施國家農村婦女宮頸癌免費檢查項目。本文通過對2013-2016 年期間新疆南疆喀什、和田、克州3 個貧困連片地區的25 個貧困縣市的宮頸癌檢查項目數據進行分析,回顧當地婦女宮頸癌防治的情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改進措施,為下一階段新疆貧困地區農村婦女宮頸癌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經驗。
按照我國宮頸癌檢查項目工作方案的要求,研究對象為2013-2016 年新疆喀什、和田和克州3 個地區35~64 歲農村已婚婦女400 740 人。本人自愿參加篩查。排除標準:非宮頸癌或非宮頸病變原因行子宮全切術者。
1.2.1 宮頸癌篩查流程
對參加宮頸癌篩查者依次行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涂片、宮頸脫落細胞涂片檢查。宮頸脫落細胞檢測結果采用巴氏分級或者Bethesda 診斷系統(TBS)分類報告,凡巴氏分級為ⅡB 及以上者、TBS分類為未明確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ASC-US)及以上者和肉眼可見的宮頸潰瘍、腫塊或可疑宮頸浸潤癌者為初篩陽性。
1.2.2 宮頸癌確診
對初篩陽性患者行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結果懷疑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級、CINⅢ或宮頸浸潤癌者,在陰道鏡下取活檢組織,送至指定醫院進行病理檢查結合臨床確診,宮頸癌診斷標準執行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0 次修訂版本ICD-10。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國家農村婦女“兩癌”項目網絡直報的月報表、季報表和個案登記卡信息。文中涉及的指標統計按照《子宮頸癌早診早治項目技術方案》提供的方法計算。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率=(高級別病變+原位腺癌)/實際篩查人數×10 萬/10 萬,宮頸癌檢出率=(微小浸潤癌+浸潤癌)/實際篩查人數×10 萬/10 萬。本研究中貧困地區是指新疆喀什、克州、和田3 個地區,非貧困地區指除以上3 個地區以外的11 個地區。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率進行描述性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3-2016 年新疆貧困地區共有400 740 名適齡婦女接受宮頸癌篩查,檢出宮頸癌前病變477 人,檢出率為119.03/10萬,宮頸癌173人,檢出率為43.17/10 萬。4 年間宮頸癌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見表1。

表1 2013—2016 年新疆貧困地區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檢出率(/10 萬)Table 1 Detection rates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from years 2013 to 2016 in Xinjiang (per 100,000)
2013-2016 年4 年共上報完整的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個案650 例,包括癌前病變477 例、宮頸癌173 例。分析比較發現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年齡來看,癌前病變患者中35~44 歲婦女占比較高(46.96%),宮頸癌患者中45~54 歲婦女占比達41.04%;在文化程度方面,罹患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婦女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分別為67.92%、79.77%,見表2。

表2 不同人群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分布情況[n(%)]Table 2 Distribu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n(%)]
新疆貧困地區和非貧困地區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貧困地區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均高于非貧困地區(P<0.05),見表3。

表3 不同地區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檢出率Table 3 Detection rates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different areas
2013-2016 年新疆貧困地區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患者的平均早診率為85.38%,治療率為68.37%,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見表4。貧困地區與非貧困地區的早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治療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貧困地區的治療率較低,見表5。

表4 2013—2016 年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患者早診早治情況Table 4 Rates of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from years 2013 to 2016 in Xinjiang

表5 不同地區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患者早診早治率比較[n(%)]Table 5 Comparison of rates of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amony different areas[n(%)]
通過分析新疆貧困地區2013-2016 年農村婦女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結果發現,本地區的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率呈現下降趨勢,而宮頸癌檢出率呈現平穩趨勢。2013 年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檢出率均高于或接近同年全國農村地區宮頸癌檢查項目平均水平(分別為19.71/10 萬和119.26/10 萬),2016 年宮頸癌檢出率仍然高于全國水平(20/10 萬),但是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率低于全國水平(190/10 萬),也低于2018 年全國貧困地區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率(179.79/10 萬)[1]。說明在新疆貧困地區宮頸癌仍然是嚴重影響婦女健康的公共健康問題,宮頸癌早診早治的能力還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從外部原因來看,過早性生活、過早生育、多孕多產等因素使患宮頸癌的危險性增高[2]。17~20 歲有初次性行為者,其患浸潤性宮頸癌的危險性是≥21 歲者的1.8 倍,而不到16 歲有初次性行為者患浸潤性宮頸癌的危險性是≥21 歲者的2.31 倍[3]。本研究顯示新疆貧困地區宮頸癌與癌前病變婦女在年齡、文化程度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該地區呈現出宮頸癌的發病高峰年齡在45~54 歲、文化程度低、患病率高的特點。朱俊宇等人于2015 年對新疆伽師縣進行的農村婦女宮頸癌防治知識水平影響因素的調查發現,當地農村婦女對宮頸癌防治知識知曉率僅為34.8%,文化程度、宮頸癌篩查史與知曉率顯著相關。新疆部分地區衛生習慣、早婚、多育等宮頸癌高危因素普遍存在,從婦女自身原因來講,貧困地區婦女由于對宮頸癌防治認知嚴重偏低,對參加宮頸癌篩查具有恐懼心理,導致參加篩查的積極性不高,往往出現初檢即為宮頸癌的情況。
與新疆非貧困地區相比,貧困地區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發生率分別是前者的1.6 倍和2.1 倍。主要原因可大致歸結為以下幾點:①與篩查方法有關。回顧2013-2016 年新疆宮頸癌篩查技術主要有巴氏細胞學涂片和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其中貧困地區多使用薄層液基細胞學,非貧困地區多使用巴氏涂片技術。常規巴氏涂片的準確性極大地依賴取材、涂片、染色與閱片。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巴氏涂片取材和制片的不足之處,提高診斷準確性[4]。2014 年新疆政府在貧困地區試行采用高危型HPV 檢測技術進行宮頸癌初篩。該方法對于當地婦女HPV16 和18 型感染率較高的特點,可以進一步提高檢出效果[5]。②與篩查模式有關。多項研究結果表明宮頸癌篩查服務效果與醫療機構的能力和各環節的隨訪質量密切相關,尤其是篩查過程的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環節服務的規范性和正確性是篩查工作的質量保障[6]。該地區的大部分縣市缺乏細胞病理學、婦科陰道鏡的專業技術人員。針對這一情況,幾乎全部縣市均委托省級、地級醫療機構完成細胞學檢查閱片、報告和陰道鏡檢查工作。而其他非貧困地區有相對充足的專業技術隊伍,依靠自身完成篩查任務,這無形中提高了貧困地區宮頸癌篩查的質量,這與武麗等于2017 年研究認為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承擔檢測的篩查模式要好于本地機構獨立完成的研究結果一致。③與人群基礎健康狀況有關。多項研究顯示新疆的南疆是全國宮頸癌的高發地區,瑪依努爾等人在2011 年對新疆農村婦女HPV 感染與宮頸癌相關性的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顯示:當地婦女的宮頸癌現患率為251/10 萬,癌前病變現患率為1 161/10 萬,說明該地區罹患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人群基數一直高于非貧困地區,只是這些人群既往沒有接受大規模篩查,與非貧困地區的差異未被顯現出來。隨著該地區篩查工作的推進,患病人群被逐漸檢出與報告,其與非貧困地區的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數據呈現出較大差距。
本研究發現雖然在4 年中貧困地區農村婦女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治療率不斷上升,但是總體治療率還是不高,與非貧困地區的差別仍存在。新疆政府在近年將宮頸癌納入大病報銷范疇,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貧困人群的醫療救助政策。但是從項目數據收集的情況來看,目標人群對這些政策的知曉程度和利用程度還是不足。
按照中國健康扶貧“在2020 年實現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覆蓋率達到80%”的戰略目標和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發起的“到2030 年消除宮頸癌”的倡議[7],新疆貧困地區的宮頸癌篩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探索更便捷、快速的篩查方法,以及更合理的篩查模式[8-9],更加強化自身能力打造,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當地婦女,有力改善婦女健康狀況[10]。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新疆3 個地區22 個縣市的宮頸癌檢查項目,囿于本項目對當地35~69 歲農村婦女的覆蓋率仍未達到50%,所以在代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還需要不斷拓寬數據收集渠道,避免相關問題。
致謝:感謝新疆宮頸癌檢查項目縣的婦幼保健工作者長期在一線為全區婦女健康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