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勇,彭新平,龍運峰,黃 佳,劉 瑾
(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科,湖南 邵陽 422000)
B 族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一種主要定植于腸道、陰道的革蘭陽性球菌,妊娠女性定植率為10%~35%,比非妊娠女性高出20 倍[1]。孕晚期女性感染GBS 可引發流產、產褥感染、子宮內膜炎、胎膜早破、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且GBS 可通過羊水、胎盤或分娩時由產道傳給新生兒,可使新生兒發生早發型GBS 感染性疾病(early-onset GBS disease,GBS-EOD),如腦膜炎、敗血癥、肺炎等嚴重疾病[2]。研究發現,孕婦感染GBS 血清型和基因分型存在種族及地區差異,且不同血清型、基因分型對新生兒GBS-EOD 的致病力有差異,對新生兒的危害程度也不同[3]。目前,孕晚期女性陰道定植GBS 血清型和基因分型與新生兒感染的關系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過確定孕晚期女性GBS 血清型、基因分型,分析兩者與新生兒GBS-EOD 發生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防治GBS 感染提供依據。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于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孕檢、分娩的1 945 例妊娠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3~39 歲,平均年齡(31.64±6.70)歲;孕周35~37 周,平均孕周為(36.05±0.82)周。納入標準:①孕周為35~37 周;②單胎妊娠;③2 周內未使用抗生素;④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產前已明確診斷孕有畸形胎兒需引產的女性;②合并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急性感染、生殖器畸形等妊娠女性;③習慣性流產者。
1 945 例妊娠女性分娩的活產新生兒中有25 例發生GBS 垂直傳播,罹患新生兒GBS-EOD,其中男13 例,女12 例;胎齡37~41 周,平均胎齡為(38.42±1.23)周;日齡1~14.3h,平均日齡為(7.93±4.77)h;出生體重2 026.5~4 158.4g,平均出生體重為(3 138.53±778.92)g。新生兒GBS-EOD 診斷標準:參考邵肖梅等主編的《實用新生兒學》中新生兒GBS-EOD(腦膜炎、敗血癥、肺炎)有關判定標準[4]。納入標準:①符合GBS-EOD 診斷標準,無菌體液(血液、氣管內痰液、腦脊液)培養GBS,呈陽性;②具備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①未見臨床感染癥狀,僅體表分泌物或氣管內痰液GBS 培養呈陽性的新生兒;②合并遺傳代謝疾病的新生兒。
孕婦或親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樣本收集
所有妊娠女性于35~37 孕周產前檢查時,采集孕婦陰道下段1/3 位置的分泌物及肛門內5cm 處的直腸分泌物,送檢。在給予GBS-EOD 患兒使用抗生素治療前,收集25 例GBS-EOD 新生兒的血液、氣管內痰液、腦脊液標本,送檢。
1.2.2 孕婦陰道GBS 培養、鑒定
將收集的直腸及陰道分泌物拭子放入GBS TranSwab 裝置塑膠管內,于5%CO2、35℃培養箱中培養24h。根據試管內顏色判斷是否存在GBS,若呈胡蘿卜色則判斷為GBS 陽性;若無顏色變化,則判斷為GBS 陰性。將試管內標本轉種于胡蘿卜素β/γ 乙型鏈球菌二分格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培養,挑選可疑菌落,鑒定,確定GBS 生長,于-80℃冰箱中保留菌株,備檢。
1.2.3 新生兒GBS 培養、鑒定
培養新生兒血液、氣管內痰液、腦脊液標本,使用PHOENIX100 細菌鑒定系統鑒定菌株。鑒定后分離出GBS 菌株,保留于-80℃冰箱中,備檢。
1.2.4 GBS 菌株復蘇
將GBS 菌株復蘇,接種于M-H 血平板上,之后,置于5%CO2、35℃培養箱中培養,過夜。
1.2.5 GBS 血清型鑒定
利用血清分型試劑盒按乳膠凝集法確定GBS 菌株的血清型,若GBS 菌株不與Ⅰa、Ⅰb、Ⅱ~Ⅹ等10種乳膠凝集分型試劑發生凝集,則將其血清型定義為不可分(non-typeable,NT)型,具體操作及判斷方法參考文獻[5]。
1.2.6 GBS 基因分型鑒定
利用PCR 擴增技術對GBS 陽性樣本進行擴增,反應結束后,將PCR 擴增產物送到上海生工有限公司,進行多位點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鑒定,比對測序結果。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處理數據,對血清型分布、基因分型等計數資料均以例數和百分數[n(%)]描述,行Fisher 確切概率法。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1 945 例孕晚期女性進行GBS 篩查,共檢出GBS 陽性孕婦234 例,GBS 定植率為12.03%。
234 例孕晚期女性陰道定植GBS 共檢出7 個血清型,主要血清型是Ⅲ型(52.14%)和Ⅰb 型(21.37%),其次是Ⅴ型(10.26%)和Ⅰa 型(9.83%),最后是Ⅱ型(4.70%)、NT 型(1.28%)及Ⅵ型(0.43%),見表1。

表1 孕婦陰道定植GBS 的血清型分布[n(%)]Table 1 Distribution of vaginal colonized GBS serotypes in pregnant women[n(%)]
25 例新生兒GBS-EOD 共發現5 種GBS 血清型,不同血清型引起的新生兒GBS-EOD 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病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Ⅲ型56.00%(14/25)、Ⅰa 型24.00%(6/25)、Ⅰb 型8.00%(2/25)、Ⅱ型8.00%(2/25)、Ⅴ型4.00%(1/25)。NT、Ⅵ型GBS 未引起GBS-EOD;且Ⅲ型GBS 引起的新生兒腦膜炎、敗血癥、肺炎占比最高,分別為100.00%(3/3)、45.45%(5/11)、54.55%(6/11),見表2。

表2 孕婦陰道定植GBS 血清型與新生兒GBS-EOD 發生的關系[n(%)]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ginal colonized GBS serotypes in pregnant women and the occurrence of GBS-EOD in newborns[n(%)]
對25 例GBS-EOD 患兒對應的孕晚期女性陰道定植GBS 進行MLST 分型,結果顯示,共鑒定出8 種基因型,排名前3 位的分別是ST19 型(36.00%)、ST17 型(28.00%)、ST12 型(16.00%),見表3。

表3 分娩GBS-EOD 患兒的孕婦陰道定植GBS 的MLST 分型結果[n(%)]Table 3 MLST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vaginal colonized GBS in pregnant women delivered infants with GBS-EOD[n(%)]
不同GBS 的MLST 分型引起的新生兒GBSEOD 發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T19型GBS 在新生兒腦膜炎、肺炎中占比最高,分別為66.67%(2/3)、54.55%(6/11);ST17、ST12 型在新生兒敗血癥中占比較高,分別為36.36%(4/11)、27.27%(3/11),見表4。

表4 分娩GBS-EOD 患兒的孕婦陰道定植GBS 的MLST 分型與新生兒GBS-EOD 發生的關系[n(%)]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MLST classification of vaginal colonized GBS in pregnant women delivered infants with GBSEOD and the occurrence of neonatal GBS-EOD [n(%)]
GBS 是一種β 溶血的厭氧菌,是導致圍產期母嬰感染的條件致病菌,可造成新生兒GBS-EOD,具有病死率、患病率高的特點,嚴重危及母嬰健康[6]。此外,GBS 血清型及基因分型與新生兒GBS-EOD 有關[3]。因此,及時確定本地區GBS 血清型及基因分型,對及時防治GBS 感染、改善母嬰結局有積極意義。本研究顯示,1 945 例孕晚期女性GBS 定植率為12.03%,略高于楊夢楠等[7]檢測孕晚期女性GBS 的定植率(11.7%),可能與地區不同相關,提示GBS 在本地區孕晚期女性中有一定定植,應對該地區妊娠女性進行GBS 篩查。
GBS 的抗原結構包含特異性碳水化合物抗原、核蛋白抗原、特異性莢膜多糖抗原,按特異性莢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將GBS 分為Ⅰa、Ⅰb、Ⅱ~Ⅹ等10 種血清型,但有些GBS 無特異性莢膜多糖抗原,無法檢測其血清型,為NT 型[8]。不同血清型的GBS 致病能力不同,Ⅲ、Ⅰa 型毒力較強,Ⅲ型感染發病率最高,在孕婦定植和新生兒感染中最為常見(約為50%)[3]。林雅茵等[9]報道顯示,廈門市GBS 感染孕婦中檢測出8 種血清型,占比較高的前5 位為Ⅲ型(54.2%)、Ⅰb 型(17.7%)、Ⅰa 型(10.0%)、Ⅴ型(9.7%)、Ⅱ型(8.0%),而高爽等[10]研究發現沈陽地區孕晚期女性定植GBS 多以Ⅰa 型(44.22%)、Ⅴ型(38.65%)、Ⅲ型(13.94%)為主要血清型。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地區孕晚期女性陰道GBS 血清型有所差異。本研究中孕晚期女性陰道定植GBS 檢出7 個血清型,以Ⅲ型(52.14%)、Ⅰb 型(21.37%)、Ⅴ型(10.26%)、Ⅰa型(9.83%)為主,Ⅲ型GBS 占比最高,與林雅茵等[9]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這可能與地區、個體差異、檢測時間不同等相關。
本研究顯示,在25 例GBS-EOD 新生兒中發現5種血清型GBS,Ⅲ型發病率最高(56.00%),其次為Ⅰa 型(24.00%),之后為Ⅰb 型、Ⅱ型、Ⅴ型,與Zhu等[11]研究相似,且NT、Ⅵ型GBS 未見致病,提示Ⅲ、Ⅰa 型GBS 毒力最強,Ⅰb 型、Ⅱ型、Ⅴ型、NT、Ⅵ等血清型的GBS 致病力較弱,確定GBS 血清型可為臨床防治新生兒GBS 感染提供有效的指導。另外,本研究中25 例新生兒GBS-EOD 中,新生兒腦膜炎3例(12.00%)、新生兒敗血癥11 例(44.00%)、肺炎11 例(44.00%),提示新生兒GBS-EOD 多表現為敗血癥和肺炎。進一步分析發現,GBS-EOD 腦膜炎、敗血癥、肺炎的GBS 血清型均是以Ⅲ型為主,其中GBS-EOD 腦膜炎的GBS 血清型均是Ⅲ型,提示Ⅲ型GBS 是導致新生兒腦膜炎的最主要血清型。
本研究顯示,25 例GBS-EOD 新生兒中鑒定出8種ST 分型的GBS,ST19 型發病率最高,其次為ST17 型,之后為ST12、ST23、ST171、ST456、ST485、ST651 型,且ST19、ST17、ST12 型新生兒GBS-EOD 發生率分別為 36.00%、28.00%、16.00%,提示ST19、ST17、ST12 型GBS 致病力較強,檢測GBS 基因分型有利于臨床上防治新生兒GBS 感染。而Zhu 等[12]發現ST17 型GBS 在新生兒GBS-EOD 中最為常見,與本研究不一致,可能是選取人群差異造成的,故可通過確定GBS 基因分布特點指導當地臨床防治GBS 感染的工作。進一步研究發現,新生兒GBS-EOD 腦膜炎、肺炎均以ST19 型GBS 感染為主,敗血癥以ST17、ST12 型GBS 感染為主,提示GBS 基因分型可能與GBS 感染的臨床表現差異相關,確定當地GBS 基因型分布情況有助于臨床防治新生兒GBS-EOD 類疾病,為生產有效疫苗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孕晚期陰道定植GBS 血清型、基因分型與新生兒GBS-EOD 顯著相關,其中以Ⅲ型血清型、ST19 基因型最為常見,且GBS 血清型、基因分型與GBS 感染的不同臨床表現密切相關,研究GBS 血清型、基因型分布有利于了解不同血清型、基因型的致病力及流行病學特征,進而探究免疫原性,為針對性制備GBS 疫苗提供依據。但本研究樣本數據較小,不能反映國內整體情況,后續仍需擴大樣本,為研制有針對性的GBS 疫苗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