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劍輝
初一開始帶這個班時,我就想著要為學生打造一條至少為期三年的長遠發展之路。經過反復思考,我決定以“五育并舉、全面發展”作為辦班目標。經過共同討論,我們以“騏驥班”為班名。“騏驥”是千里馬之意,典出屈原《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寓意學生將如千里馬般不斷超越自己、追求卓越,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終成為國之棟梁。
一、騏驥之核:責任擔當和勤奮踏實
一場突發的疫情,把庚子年春節的歡樂祥和一掃而空,舉國上下齊心抗疫,有人挺身而出,有人默默奉獻。看到電視上醫護人員忙碌的背影,看到他們摘下口罩后滿是勒痕的臉龐,看到他們脫下防護服后甩出的一桶桶汗水,讓人不禁淚目!我既滿懷感動,同時也在思考:身處后方的學生,響應政府的號召,少聚集,多通風,不給國家添亂,這是底線;停課不停學,在家上好網課,不讓學業落下,這也是要求。但是,這樣就夠了嗎?我們的學生還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參與這場前所未有的戰斗?我們還可以給他們什么樣的疫情教育?
不停學,應該是跟隨著整個國家、整個社會,跟這些流著汗水和淚水的人一起,感受他們的苦與樂,脈搏一起跳動,思考保持共鳴,而不是隔離出一個個小溫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因此,從2020年2月開始,我根據疫情的變化,在班級Q群里設置了每周一到兩次的抗疫思考題,一直到5月返校復課,我們總共完成了32份抗疫作業,有一部分作品放在了班級微信公眾號“執夢人”。我們以獨特的方式為這場抗疫戰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學生們用散文、古詩詞、宣傳語、繪畫等形式表達了對湖北人民的祈愿;給困在武漢的同學小妍寫了數十封信,凝聚起共同戰疫的力量;通過改編《木蘭詩》,對廣東援助湖北的女醫護表達了贊美和崇敬;思考了疫情中謠言的成因及特征,并且模擬場景,呼吁不信謠;根據《西游記》,想象了唐僧師徒四人抗擊新冠病魔的過程;用英語反駁了歧視且辱罵中國同胞的美國人Tom,使Tom低下了傲慢的頭……
學生們的作業中,既有特別理性的思考,也有特別感性的情懷,更有非常奇特的想象。這些文字,是真正的“我手寫我心”,是大家勇于表達、充分展現自我的一次體驗,體現了騏驥班學子們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不僅僅關注自己的學習,更心系國家和人民,緊跟時事,獨立思考,運用語言能力,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是騏驥班學子應有的姿態,也是一代代執信人傳承的執信精神。最后由學生和家長合力,將32次抗疫作業的回答整理編輯成書《執夢人·戰“疫”筆記》,獲得鐘南山院士、何勇校長、劉玲玲副校長的題詞寄語。
二、騏驥之力:自信拼搏和團結友愛
初一時小珅因沒有信心,放棄了參加校運會男子實心球項目的機會。第二年,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他鼓起勇氣報名參加,不但一舉奪冠,還打破了全校紀錄,被同學們選為“感動7班十大人物”。
校運會后勤隊隊長兼擁有金牌數最多者小洋,初一時較靦腆,我讓他擔任校運會后勤總指揮,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人也因此變得陽光自信,其父母后來跟我說,這次校運會對他正面影響特別大。
引體向上接力是最能體現班級凝聚力的一項比賽。小博參加完跳遠比賽后,不顧腿傷,馬上跑去接力現場。那時,有一個班已經做了96個,打破歷史紀錄,但學生們互相握手鼓勵,后勤隊員也跑過來吶喊加油,響聲震天。運動員們咬牙堅持,激發全部的斗志和力量,也做了96個,雖然最后因單人次數少而惜敗,但是這種拼搏團結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現場很多學生感動落淚。
正是在自信拼搏和團結友愛的助力下,騏驥班最終超越體育特長班,取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這種集體拼搏、團結的精神力量,貫穿于騏驥班學生平時學習、生活的始終,不只是體現于一些活動、比賽,也體現在學習上。他們平時就通過互助小組,毫無保留地互相傳授學習經驗、互相激勵打氣。他們堅信,努力的目的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班級爭光。因此,騏驥班在歷次大考中穩居年級排名第二位。
三、騏驥之神:創新精神和個性發展
騏驥能夠飛奔,除了強大的力量,也需要過人的智慧,具體體現為創新精神和個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即強烈的學習愿望。”
班主任要懂得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創新,并保護其良好情緒。如果班主任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各種新奇有趣的想法,那么他們的自我發展愿望就會越發強烈,進一步推動深入思考與再創新,逐步形成良性循環,營造樂學、好學、善學的班級氛圍。
如校運會時,班上學生模仿歷史上的“三省六部制”,給后勤隊員設立了“騏驥六部”,每一位同學都至少有一個職位,每個職位都有一枚老師手寫的令牌。不變的內容,新穎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跳蚤市場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出謀劃策,提出眾多好點子,執信牌圍巾、自制香包等原創產品收獲不少青睞,連續兩年獲得銷售冠軍。在班主任的鼓勵和支持下,學生還設計出班徽、班旗、班服、班帽等,獲得了班旗、班服最佳設計獎。
此外,我們還開辦了眾多班級特色活動,如朗誦者大會、成語大會、課本畫大賽、讀書分享會、詩詞音樂會等,助力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審美,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其中,班級讀書會作為示范案例在2021年5月越秀區語文教研活動中被重點介紹。
四、騏驥之翼:家校協同和制度保障
如果說學生是騏驥的主體,那么家校協同和制度保障則是騏驥有力的翅膀。在家校合作方面,我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班級建設的熱情,合理使用家長資源,為孩子成長護航。
班級讀書會在家長群里引發了很大反響,我順勢推出“親子共讀一本書”活動倡議,得到家長們的積極響應,許多家庭通過活動營造了家庭閱讀氛圍,促進了親子關系。2021年暑假,推出“親子共讀一本書”活動倡議2.0版本,再次得到家長們的熱烈響應,活動圓滿完成。
此外,我還鼓勵家長帶領孩子們開展社會研學活動。2020年11月,組織參加了廣州電視臺志愿活動;2021年4月,組織進行了“廣州第一峰”登山實踐活動;2021年5月,組織參加了漁業科考船研學活動……家長們為孩子提供了諸多社會實踐的平臺,使他們獲得了更多的成長空間。
制度保障是騏驥的另一只翅膀。李鎮西說過:“對于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來說,教師的個人權威與學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不應該互相分離,而必須有機融合于一個統一體,這個統一體便是班規。”因此,初一上學期剛開學,我便收集了學生關于班規的建議,經過熱烈的民主討論與民主投票,表決通過了班規并莊嚴宣誓。此后,我特別注意收集學生建議,并通過民主討論,在班會課上鄭重修訂班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