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波 貌曉星 崔玲
【摘 要】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2021年,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政策、規劃陸續出臺,明確了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各項要求。從2021年《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生效、新著作權法施行,到2022年初版權法治護航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版權工作“十四五”開局良好。“十四五”時期,全面提升我國版權工作水平,大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完成建設版權強國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對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版權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關? 鍵? 詞】著作權法;“十四五”;版權強國
【作者單位】張洪波,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貌曉星,機械工業價格研究中心;崔玲,知識產權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9.2;D923.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4.001
著作權法實施30多年來,我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著作權法律制度,為繁榮發展文化科技事業,加快建設版權強國、創新型國家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撐,對促進新時代版權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版權在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科技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版權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重要的基礎性資源、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版權產業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的目標,2035年我國要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要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國務院頒布的《“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和國家版權局印發的《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確定了“十四五”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如期完成版權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
一、“十三五”為建設版權強國夯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突出強調了“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嚴格刑事責任追究”的問題。
2019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對我國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做出全面部署。這是新時代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該文件明確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納入地方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將知識產權保護績效納入地方黨委和政府績效考核及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加快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加大損害賠償力度,強化民事司法保護,加強刑事和行政保護。這是我國首次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與績效納入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績效考核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這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重要舉措。按照這一文件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加快了著作權法的修改進程。
2020年11月11日,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歷時十年終于完成。著作權法是法律關系最為復雜、調整主體眾多、社會牽扯面最廣的一部知識產權專門法。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不僅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改善營商環境、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全面依法治國等政策的重要舉措,也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還是與國際接軌、落實《視聽表演北京條約》《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簡稱《馬拉喀什條約》)的必然步驟。
2020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發表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五大關系”的重要論述,將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度。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論述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新時代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期間,《“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有效實施。我國著作權法律法規逐漸完善,調整和規范了版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與服務,為我國版權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雙軌制為規范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版權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版權產業的發展不僅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對于保護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促進知識產權全鏈條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統計,2019年和2020年,我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連續兩年保持在7.39%的水平。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文化強國、知識產權強國的重要支撐。
二、版權“十四五”目標明確、任務具體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這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該文件明確提出,2035年我國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2021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明確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時間表,即2035年,我國要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確定,到2025年,要如期完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
2021年11月,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實施年度推進計劃》,明確了2021年、2022年這兩年中央宣傳部等38個成員單位的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
2021年12月,國家版權局印發《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全國版權工作的發展目標,對全國版權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從進一步完善版權法律制度體系、版權行政保護體系、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體系、版權社會服務體系、版權涉外工作體系和版權產業發展體系6個方面提出了26項重點任務。
這些政策立足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重大戰略部署,著眼于完善版權法律政策體系,加強版權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效能,提升版權轉移轉化成效,構建便民利民版權服務體系,推進版權國際合作,推進版權人才和文化建設等目標,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其旨在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支撐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促進成果創新以更好地惠及人民,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夯實相關事業發展基礎,構建知識產權大宣傳格局,講好中國知識產權故事,展示文明大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厚植版權文化理念,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版權的意識,推動版權文化與法治文化、傳統文化、創新文化、誠信文化深度融合。
按照國家政策和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推進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全面建立并實施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損害賠償力度。
2021—2022年,國家版權局將推進修改《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作品自愿登記試行辦法》《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推進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的立法進程;制定出臺《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意見》,推動出臺《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國防知識產權工作的措施》《軍用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工作暫行規則》;針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基因技術、體育賽事、短視頻、直播類節目等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究制定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完善國有文藝院團、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的版權保護措施;加強數字文化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知識產權保護,完善評價、權益分配和維護機制;加強著作權登記、版權集體管理等服務監管,深化對大型網站版權的重點監管,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專項行動和北京冬奧會版權專項整治;最高人民法院將制定《關于知識產權民事侵權懲罰性賠償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此外,《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十四五”的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版權強國建設要取得明顯成效,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提高到7.5%左右。
三、“十四五”版權工作開局向好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起步之年。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新修改的著作權法相繼實施。最高人民法院陸續制定、修改與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有關的司法解釋。受國家版權局委托,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完成了《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作品自愿登記試行辦法》等法規規章的修改調研報告和專家建議稿。在此基礎上,國家版權局起草了《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修改草案征求意見稿)》《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修改草案征求意見稿)》,并向有關單位和個人定向征求意見。這兩個條例的修改有望納入國務院2022—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
2021年也是著作權法實施30周年。2021年6月1日,新著作權法開始實施,這不但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還為我國版權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021年10月,國家版權局在第八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期間,委托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舉辦了“著作權法實施30周年成就展”。整個展覽包括版權立法、版權保護、版權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和版權宣傳教育培訓研討五個工作板塊,以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為統領,通過圖片、圖表數據、實物展品、音視頻等形式,全面總結和展示了國家版權工作在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實施著作權法30年來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文化發展繁榮方面的偉大成就。這是著作權法實施30年來,我國第一次以專項展覽形式全面系統總結和展示版權工作成就。
2021年下半年,中央網信辦會同中央宣傳部等18個單位和部門組織開展為期兩年的“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行動”。經國家版權局組織“區塊鏈+版權”創新應用試點工作評審,中國版權協會聯合有關單位申報的“中國版權鏈版權服務平臺”、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聯合有關單位申報的“DCI體系區塊鏈+版權服務”等12個項目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行動”名單。開展“區塊鏈+版權”創新應用試點項目,旨在充分發揮版權本身特有的創新屬性,打通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讓版權賦能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助力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2021年,隨著新著作權法的實施,版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力度加大,國家版權局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工信部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劍網行動”,查處了一批影響較大的侵權案件。多起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規范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圖片市場版權秩序,促進相關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1年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九旬教授趙德馨起訴中國知網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入選“2021年度網絡創新治理十大司法案例”“2021年度中國十大傳媒法事例”。一些知識資源服務平臺、有聲讀物平臺、電商平臺頻頻突破法律“紅線”、社會責任“底線”,從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追求“以人民幣為中心”的經營策略,長期、大范圍侵犯眾多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甚至長期以侵權為業,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市場版權秩序,挑戰法律權威和國家執法機關威信。為此,《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要求,加強版權執法多部門協作和社會共治,完善版權糾紛化解工作機制,推動建立專業化版權糾紛調解機構,推動建立版權領域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建立健全版權信用監管體系,制定嚴重違法侵權行為清單和懲戒措施清單,建立侵權“黑名單”制度,對嚴重失信侵權行為實施聯合懲戒。
2022年初,版權法治護航北京冬奧會,版權強國建設出彩。2022年是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的關鍵之年。與奧運相關的版權,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象征,也是奧運文化精神的載體和巨大的無形資產。切實做好北京冬奧會的版權保護工作,不僅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尊重和傳播,還是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應當承擔的國際義務,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尊重版權、保護版權的決心和能力,展示了我國政府版權保護的良好國際形象。我國相關機構開展多部門冬奧版權保護集中行動,通過宣傳、公示預警名單、行業自律、通知刪除侵權鏈接、處置侵權網站賬號、快速查處侵權盜版案件等多種手段,在版權法治方面護航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各參賽方的高度贊揚。奧運賽事傳播、特許權授權和廣告贊助成為北京冬奧會的主要經濟來源。奧運賽事的高收視率,奧運吉祥物“冰墩墩”等周邊產品的熱銷,奧運遺產的巨大收益,奧林匹克文化精神的廣泛傳播,都有我國版權保護的貢獻,展示了我國版權法治建設的能力,體現了版權在規范市場秩序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發展和傳播方面的作用。
四、中國版權:講好中國版權故事,傳播好中國版權聲音
當前,中國版權工作的國際視野愈發開闊深遠,版權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十四五”中國版權強國建設奠定了廣泛的基礎。
第一,2021年10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馬拉喀什條約》,不但促進保障閱讀障礙者的文化權益,展示我國政府履行條約國際義務的決心,還提升了我國在人權保障層面的國際影響力。2022年2月5日,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視頻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我國完成了《馬拉喀什條約》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遞交批準書的手續,該條約將于2022年5月5日對我國正式生效。該條約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版權領域的人權條約,將進一步保障閱讀障礙者平等獲取文化和教育的權利,這也是我國版權保護賦能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
第二,2012年6月26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主辦,中國國家版權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在京舉辦了閉幕式。歷時7天的外交會議以正式簽署《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為標志,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視聽表演北京條約》。2021年4月28日,《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生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在我國締結、以我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知識產權條約,對于保護中外表演者的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2021年10月16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上,國家版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舉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吳江絲綢產業)”授牌暨《版權賦能絲路無疆——版權保護與絲綢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新書發布儀式,正式宣告版權賦能吳江絲綢高質量發展調查研究項目圓滿結束。江蘇蘇州吳江絲綢產業成為繼江蘇南通家紡產業、福建德化陶瓷產業之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向全球推廣的中國第三個“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這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影響的復雜國際環境下,我國版權界向世界講述“中國版權故事”,傳遞“中國版權聲音”的典型范例,向世界貢獻了以版權保護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第四,北京冬奧會各類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備受歡迎的陶瓷類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和冬奧會冬殘奧委會官方特許商品文君瓶均產自“中國陶瓷之鄉”——福建德化。2015年6月11日,國家版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福建廈門舉行德化陶瓷產業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調研項目結項暨新聞發布會,共同發布調研項目成果——《版權保護促進中國德化陶瓷產業發展的研究》,福建德化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向全球推廣的中國第二個“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
第五,我國積極推進關于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立法調研。國家版權局曾先后委托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單位開展民間文藝的版權保護立法調研。傳統文化、民間文學、民間文藝的版權運用與版權保護,對實現我國全面脫貧、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將我國這一領域的成功經驗以立法形式固化并進行推廣,規范和引導全國民間文學、民間文藝、傳統文化主體通過著作權法律法規政策,開展合法規范有序市場開發運用與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向世界貢獻我國傳統文化版權保護的中國方案,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推進《保護廣播組織條約》《保護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條約》等談判進程,推動落實《馬拉喀什條約》在國內的相關工作,推動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知識產權章節,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進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版權貿易與合作,建設國際版權貿易平臺,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五、構建便民利民服務體系,促進版權成果更好惠民
建設便民利民的版權社會服務體系是“十四五”時期版權工作的重點。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覆蓋版權登記、著作權集體管理等全產業鏈的便民利民版權社會服務體系,版權社會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版權登記總量大幅增長,版權集體管理組織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作用日益凸顯,公眾版權意識逐年提升,版權資產管理理念逐漸被產業界認可,版權成果轉化成效明顯,版權產業快速發展。
版權登記是著作權人對登記事項的證明,是權屬的初步證據,對于明確權利歸屬、保障交易安全、促進作品流通和版權有序運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推進建立全國統一的著作權登記體系,規范登記工作,逐步實現著作權登記在線辦理,為社會各界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具體目標是作品登記數量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全國作品登記數量超過500萬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年均增長12%以上,全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超過300萬件。受國家版權局委托,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負責全國版權登記數據信息統計、涉外作品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和著作權質押合同備案工作。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依照法律規定,以集體授權和集體維權的方式,管理權利人難以行使和控制的權利。這是促進作品有效傳播、維護權利人合法權利、降低社會管理和交易成本、推動產業發展、開展國際版權交流與合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種著作權保護制度。目前,國家版權局批準設立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等五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基本覆蓋了文學藝術科學領域的主要作品。五家集體管理組織積極參與著作權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修改完善工作,加強對會員、公眾版權法治宣傳教育,展示了集體管理組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經過多方努力,教科書、教輔出版、匯編作品、戲劇表演、卡拉OK、背景音樂、廣電組織、數字網絡等領域的版權市場逐漸得到有效規范,報刊轉載和教科書法定許可制度逐漸得到有效落實,獲得了著作權人和產業界的廣泛認可。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貫徹執行著作權法律法規、推動作品傳播和產業發展、賦能版權成果更好惠民、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完善著作權法制建設和版權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已經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國家法治建設、版權強國建設,加強版權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立足國家版權工作大局,主動開拓進取,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大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2021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和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分別收取版權費4.42億元、4.14億元和2455萬元,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十四五”期間,國家版權局將引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創新許可和管理機制、落實著作權法定許可、深化國際合作和交流等方面不斷拓展業務,為權利人和使用者提供更順暢、更高效的服務,鼓勵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與相關行業協會合作,增進社會公眾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的認知,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著作權集體管理事業將開啟新的發展局面。
綜上,“十四五”時期,版權工作目標已經明確,重點任務已經確定,宏偉藍圖已經繪就,版權強國建設階段性工作進展順利。版權工作應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版權強國建設,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面提升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推進版權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為推動版權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版權強國和文化強國提供更有力的版權支撐。
|參考文獻|
[1]國家版權局關于印發《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的通知[EB/OL]. (2021-12-29)[2022-02-22].https://www. ncac. gov. 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8/355734. shtml.
[2]國家版權局等六部門聯合開展冬奧版權保護集中行動[EB/OL]. (2022-01-21)[2022-02-22].https://www. ncac. gov. 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55786. shtml.
[3]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視頻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EB/OL]. (2022-02-05)[2022-02-22]. https://www. ncac. gov. 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55874. shtml.
[4]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在即? 冬奧版權保護快速反應機制全面啟動[EB/OL]. (2022-02-04)[2022-02-22]. https://www. ncac. gov. 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7/355870. shtml.
[5]趙新樂,賴名芳. 冬奧版權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北京快判首例制售盜版冰墩墩、雪容融案嫌疑人獲刑一年[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02-15.
[6]冬奧遺產|從“一墩難求”到高鐵動脈,冰雪運動未來看中國[EB/OL]. (2022-02-21)[2022-02-22]. https://www. sohu. com/a/524429203_260616?tc_tab=s_news&block=s_news&index=s_8&t=1645451348641.
[7]國家版權局:德化陶瓷版權保護經驗將全球推廣[EB/OL]. (2015-06-12)[2022-02-22]. http://www. fjcia. com/show-5-5185. html.
[8]德化瓷“牽手”冬奧法治同行護航[EB/OL]. (2022-01-27)[2022-02-22]. https://m. thepaper. cn/baijiahao_16478205.
[9]展望2022 | 五大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齊發聲:2022年將為會員做這些大事[EB/OL]. (2022-01-14)[2022-02-22]. https://mp. weixin. qq. com/s/r2bGaxwKJ-rvB38LS3wy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