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國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堅持問題導向,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破立并舉,推進教育評價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當前的“雙減”就是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我們要通過綜合評價、增值評價、結果評價、過程評價等方式,推進學生評價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助推“雙減”落地。
首先,以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雙減”對改革學生評價也是難得的機遇,有利于進一步改變長期以來學校重學業成績、輕全面發展的評價現象,進而讓學校真正有效地開展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合評價包含多個方面:一是評價內容要綜合化,要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二是評價主體要多元化,應借助個人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三是評價形式要多樣化,不僅要呈現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有綜合評語,以描述性語言或敘述性語言記錄學生的成長,全面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其次,以增值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思維方式、情感價值等都有差異,教育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從不會到學會,再到會學,進一步從開發智力、提升能力、激發興趣、形成愛好、培養科學思維等方面發展學生,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關鍵能力、必備品格等。“雙減”以后,學校要廣泛開展增值評價,重視學生的發展變化,體現學生的進步程度;要牢固樹立“個個都是好孩子”的觀念,減少評價學生之間的差距,增加評價學生之間的差異;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每個學生在校期間至少獲得一次第一名,獲得一次“出彩”的機會,以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最后,以結果評價降低家長“雙減”后的焦慮。教育評價作為一種手段,要服務于“雙減”政策的落地、落實。毋庸置疑,對學生學業成績的結果評價仍然是教育評價的重要方式。學校要進一步厘清檢測性考試、資格性考試、選拔性考試的性質和效能,發揮其在教育評價中的不同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學校的日常考試屬于檢測性考試,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不具備選拔、甄別功能。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指出,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一般分4至5個等級。學校要嚴格執行教育部的規定,堅持實行考試等級評價,不要再讓學生因一分之差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不要再讓家長因一分之差增加莫名的心理焦慮。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