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
今年1月1日,覆蓋15個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生效。RCEP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2001年,剛剛遭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東亞各國,開始尋求通過加強對外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復蘇,謀劃以東盟十國及中、日、韓三國為基礎建立東盟“10+3”模式,這是RCEP的最早構想。隨后,經歷近10年的推進,2011年,RCEP進入實質性構建階段;再次經過近10年的談判,2020年11月,RCEP正式簽署。經過近20年的漫長歷程,RCEP不僅凝聚了各方對于自貿協定的共識,也進一步激發了東南亞國家深化與中、日、韓等國家經貿合作的行動自覺。比如,柬埔寨于2008年開始與我國合作建設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有力提升了自身的外商投資環境和產業承接能力,是其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如果把上述階段的影響看作是一種鋪墊和醞釀,那么隨著RCEP生效,其帶來的將是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反應。
在貨物貿易上,將以產品流通撬動要素互通。RCEP實施后,區域內包括原材料和制成品在內的90%以上的商品將在近20年內逐步實現零關稅,進一步降低企業進出口成本。更重要的是,RCEP采用了原產地累積規則,15個成員國的原產成分可以在整個區域范圍內累加計算,使得加工產品更容易達到40%的區域價值成分要求,從而以更低的門檻獲得優惠關稅待遇。該政策不僅促進了各國企業在流通領域的互通合作,還將這種合作關系深化拓展到生產領域,企業可按照資源最優配置的原則實現資源跨境垂直整合,構建更為密切的跨國產業鏈供應鏈。
在服務貿易上,將以業態開放發展推動業態融合創新發展。根據RCEP,我國將在WTO基礎上提高管理咨詢、制造業研發、金融等服務的承諾水平,其他各方也將實施更大程度的開放,總體開放水平明顯高于各自的雙邊自貿協定。在更大的區域放寬準入,意味著將形成更廣泛的統一規則,這就為培育服務貿易新業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統一的數據保護和流動規則,就有利于RCEP成員國之間發展跨境電商、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跨境在線服務的新模式新業態。同時,貨物貿易也將與服務貿易形成疊加效應,催生新的服務貿易需求。比如,隨著制造業產業鏈跨國合作不斷深入,與之相關的研發、設計、售后服務,以及金融結算、外貿保險、投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發展需求,有望形成新的服務貿易增長點。
在投資合作上,以投資環境優化帶動整個營商環境優化。RCEP成員國承諾,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方式向其他成員國投資者開放市場,強化投資規則的非歧視性,為各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資環境,降低不確定性風險。跨境投資既要資金“來得了”,又要流入地“接得住”。為了吸引和用好外來資金,各國要利用RCEP在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透明度等領域納入更高標準的規則,加快國內改革步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對于參與其中的各個國家而言,RCEP帶來的發展機遇在開放,但功夫還要下在企業身上。一方面,要讓企業知曉并掌握新的規則。這一點可以借鑒日、韓的好做法,建立涵蓋商務、海關、財政、產業以及貿易投資促進部門的綜合性自貿協定服務體系,及時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指導企業在實踐中運用相關優惠規則。另一方面,要加強國內產業政策與RCEP的協同配合。通過產業政策實現趨利避害,研究制定鼓勵核心技術、高附加值環節留在本土的支持政策,避免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產業發生轉移;加大對企業開展基礎研究、自主創新、國際研發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爭取在戰略性產業上縮小與其他成員國的技術差距。此外,還應建立貿易調整援助等補償機制,通過技術、融資、培訓等手段,對可能受到負面沖擊的相關產業給予支持,穩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責任編輯:姚穎超ABA36BA1-09E8-4F5D-9D91-2D17B76D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