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文嬌,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沙盤游戲咨詢師。

我和丈夫結婚3年,當時是奉子成婚,沒辦婚宴,也沒有拍婚紗照。那時我并不在意這些形式,只覺得兩個人相愛就好。可是婚后他卻不知道珍惜我。孩子出生后,丈夫開始變得很冷淡,對孩子也不管不顧。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我一忍再忍,但他卻一點都看不見。最近半年,丈夫每天都與女網友通過微信聊天,內容非常曖昧。為此我跟他談了好幾次,卻沒有任何效果。一直以來,家里的大小事務我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用青春和汗水無怨無悔地為這個家付出,但最后自己竟成為“免費的全能保姆”。我很絕望、很煎熬,很想離婚!但又真的很不甘心。我該怎么辦?
一個人,在婚姻中得到的很少,若再失去,難免會心生不平。
莉莉在夫妻關系中,很注重精神之愛,甚至以此為“生存之本”,覺得只要有丈夫的愛,其他都不是問題。可是愛也需要載體,甜言蜜語是愛,陪伴照顧是愛,擁抱是愛,禮物是愛,儀式也是愛……當一個如此想在精神上與丈夫融合的人,一個什么都不要,只要精神之愛的人,當唯一的愛也失去了(或想象中的失去),她有多懊悔、多無助,就有多怨憤、多不甘!
她愛丈夫,注重丈夫愛她的感覺。她也恨丈夫,恨丈夫把愛投到其他人身上去了。而在恨之前,已經有很多的怨:怨他婚后沒有成為一個令人滿意的丈夫,怨他沒有融入到她和孩子的關系里。這些都讓莉莉感到丈夫在精神上與自己越來越遠,兩個人的鏈接越來越淡。她對此很失望,卻又感到無能為力。這樣的狀態,最終會出問題,只是她沒想到問題來得這么快!
莉莉希望丈夫能夠改變,不再跟女網友繼續曖昧;希望丈夫能夠看到自己作為妻子、母親的辛苦付出與價值,希望丈夫珍惜、尊重自己,希望夫妻在精神上重新有一致的認識……這都是她對丈夫愛的需要和渴求。
但曾經使用的方法沒有成效,讓她感到很無力。莉莉從一開始便不計回報地為丈夫、為家庭付出,她照顧丈夫的感受,一一滿足丈夫的需求。這樣的模式看似匹配,但在某種程度上她是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低的位置,讓人覺得她自己的需要是不重要的、不值得被重視的,這也形成了她和丈夫之間不平衡的“供給”關系。莉莉總是在付出,丈夫則習慣性索取,慢慢地,丈夫的感激之情流逝,開始習慣莉莉的付出,甚至覺得莉莉的付出理所當然。時間一長,莉莉發現自己付出了這么多,而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卻沒有被丈夫覺察、滿足,便開始心生怨氣,開始抱怨和責罵。面對抱怨,丈夫就會感到很郁悶,他看不懂妻子到底想表達什么,只感受到了抱怨、不理解和責備,也不知道怎樣做才能滿足妻子的需要。
這樣的夫妻相處模式形成已久,不會因為莉莉的抱怨與責罵就會有顯著改變。簡單的道德批判,解決不了婚姻問題;怨恨、抱怨,只會將丈夫推得更遠。面對丈夫的精神出軌,莉莉需要設置底線與原則,不能妥協的,絕不妥協。若希望夫妻關系能夠回到平等、和諧的狀態,雙方都需要作出一些改變,改變之前的相處模式,探索新的恰當的相處方式。
現階段,莉莉可能無法改變丈夫的想法,但她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讓丈夫能夠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了解自己的需求。這就需要莉莉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感受、需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莉莉還需要有能吸引丈夫注意的獨特點,讓丈夫也學會快樂地付出,如此才能讓雙方回到一個對等的關系里。
此外,過度付出對婚姻關系來說弊大于利,長此以往不利于建立穩定和諧的夫妻關系。婚姻里的退路,在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結不結婚都能過好自己的日子,不管是經濟還是情感,都能自給自足,不需要過于依賴另一半。我們需要學會愛自己,并教會別人如何愛我們。
責編/劉璐
E-mail:76864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