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 李斌



摘 要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臨床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設計、良好實施并規范報道的RCT臨床研究通常可以為疾病的干預和治療提供最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為規范RCT臨床研究的結果報告和學術發表,David Moher和Drummond Rennie于1996年起草了第1版隨機對照試驗報告統一標準(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聲明,并分別于2001、2010年進行修訂。本文就最新版的CONSORT聲明,從題目和摘要、介紹、研究方法、隨機化方案、結果、討論和其他信息等7個部分25個條目進行詳細解讀,為醫務人員今后開展臨床研究設計和臨床研究結果報告撰寫提供參考。
關鍵詞 隨機對照試驗 臨床試驗 CONSORT 結果規范報告
中圖分類號:R19-0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2)05-0058-05
引用本文 王瑞平, 李斌. 隨機對照臨床試驗CONSORT聲明解讀[J]. 上海醫藥, 2022, 43(5): 58-62.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2018YFC17053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2174383);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管理研究項目(2020SKMR-32);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引進人才科研基金(2021KYQD01);上海人才發展基金(2021073)
Interpretation of CONSORT statements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NG Ruiping, LI Bin
(Clinical Research & Innovation Center, Shanghai Skin Disease Hospital, Shanghai 200443, China)
ABSTRA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are essential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RCT that are rationally designed, well-implemented and reported can usually provide the highest level of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 for disease interventions and treatments.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result reporting and academic publication of RCT clinical studies,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 statement was drafted in 1996 by David Moher and Drummond Rennie and revised in 2001 and 2010, respectively.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CONSORT statement was interpretated in detail from 7 sections and 25 items including title and abstract, introduction, methods, randomization, results, discuss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dical staff to carry out the writing of result report on clinical research design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CT; clinical trials; CONSORT; specification results reporting
為規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CT)的結果報告,降低RCT研究的偏倚,1996年David Moher和Drummond Rennie教授起草第1版隨機對照試驗報告統一標準(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聲明,該聲明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RCT研究結果發表,提高了研究論文的質量[1-2]。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方法學的進展和臨床研究實踐經驗的積累,CONSORT聲明分別于2001年和2010年進行了修訂,為進一步提升RCT研究報告的質量奠定了基礎。目前,全球有超過400家學術期刊采納了CONSORT聲明,以此在論文評審過程中作為判斷文章撰寫是否規范、能否正式發表的重要參考依據[3-5]。本文就最新版CONSORT聲明(2010版),從題目和摘要(title and abstracts)、介紹(introduction)、研究方法(methods)、隨機化方案(randomization)、結果(results)、討論(discussion)和其他信息(other information)等7個部分25個條目進行詳細解讀,以期為臨床醫務人員撰寫規范的RCT研究結果提供參考。


1.1 題目和摘要(title and abstract)
該部分包括1個條目2個小項(1a和1b)。其中1a是對RCT臨床研究的題目進行限定,題目要使用“隨機試驗”字眼,便于判定研究的屬性;1b是對RCT研究摘要的限定,作者應在文章摘要部分體現出“臨床試驗研究設計”“方法”“結果”和“結論”,這與常規結構式摘要的寫法一致,但須體現出臨床試驗研究的設計特點。
1.2 背景介紹(introduction)
該部分包括1個條目2小項(2a和2b)。2a(background)要求作者詳細闡述本研究立題的科學依據和該科學問題的合理性,包括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目前該科學問題的研究進展情況如何,是否存在未解決的問題等內容。2b(objectives)需要作者闡述本研究的科學假說,或者明確本研究的研究目標。
1.3 方法(methods)
該部分包括5個條目9小項(3a~7b)。3a和3b為“試驗設計(trail design)”,3a要求作者描述清楚研究的設計類型(如同期平行對照、析因設計)及各組樣本量的分配比例(如1∶1、2∶1等);3b要求作者闡述臨床試驗開始后對研究設計的重要修改(如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并給出修改的理由,如果研究者未對研究方案進行修改,3b可以寫“無(NA)”。4a和4b為“受試者(participants)”,其中4a需要作者說明臨床試驗招募對象的合格標準(包括納入標準、排除標準、退出標準等); 4b要求作者闡述并明確臨床試驗數據采集的環境和地點。5為“干預措施(interventions)”,作者需在該部分詳細說明本臨床試驗中各個組別的干預措施(包括干預措施的定義、生產廠家、用法用量、干預頻次和干預周期等),內容應詳實全面,并保證其可重復性。6a和6b為“結果(outcomes)”,6a要求作者說明事先設定的主要療效指標和次要療效指標的確切定義,包括每一個指標的具體評估方法和時間節點;6b需要作者闡述臨床試驗開始后對研究評估指標任何修改,并給出修改的理由,如果研究者未修改則可以寫“無(NA)”。7a和7b為“樣本量(sample size)”,7a要求作者說明臨床試驗研究的樣本量計算依據和方法;7b為備選項,如果臨床試驗方案設計了“期中分析”或“提前終止研究計劃”,考慮到改變預期方案縮短了研究周期,多次分析方案也會導致Ⅰ類錯誤的損耗,因此需要對檢驗水準a進行調整,在樣本量計算時需要進行說明。
1.4 隨機化(randomization)
該部分包括5個條目9小項(8a~12b)。8a和8b為“隨機數字生成(sequence generation)”,8a要求作者說明臨床試驗中用于隨機化分組的隨機數字的產生方法(如計算機產生、中央隨機化系統等);8b要求闡述隨機化方案類型(如簡單隨機化法、區組隨機化法等),并描述限制性條件的具體細節(如區組的長度)。9是“分配隱藏方案(allocation concealment mechanism)”,研究者要闡述執行隨機分配方案的具體細節,說明如何根據隨機數字將受試者進行分組,以及在干預措施實施前保障隨機化方案隱藏的具體方法(如黑色不透明信封)。10是“實施(implementation)”,作者要說明隨機化分配數字生成的操作者,受試者招募的負責人,將受試者依據隨機化方案被分配到不同干預組別的實施者。11a和11b是“盲法(blinding)”,11a要求研究者如果準備使用盲法,要闡述清楚設盲的具體對象(如受試者、干預實施者、研究結局評估者),并說明設盲的具體操作方案和內容;11b要求如果設盲,研究者應闡述清楚其保障不同干預組干預方案相似性以實現盲法的具體內容。12a和12b為“統計方法(statistical methods)”,12a要求研究者說明其比較不同組別主要療效指標及次要療效指標的統計分析方法(如t檢驗,χ2檢驗等);12b則要求研究者闡述其余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包括亞組分析和影響因素調整分析(如logistic回歸分析)。
1.5 結果(Results)
該部分包括7個條目10小項(13a~19)。13a和13b為“受試者流程(participant flow)”(圖1),13a要求作者闡述不同組別的隨機分配受試者人數,接受既定干預方案的人數和最后納入主要療效指標評估分析的人數;13b要求作者說明受試者隨機分組后,不同組別對象脫落和排除的人數及原因。14a和14b為“招募(recruitment)”,14a要求作者闡述臨床試驗研究中受試者的招募期和隨訪期,須寫清楚具體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14b要求作者說明臨床試驗結束或終止的具體原因。15為“基線數據(baseline data)”,一般是結果部分的第一段內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每一組受試者的基線人口學特征和臨床表現。16為“統計分析數據(numbers analyzed)”,研究者須闡述每一個組別中納入統計分析的受試者人數,并說明統計分析是否基于受試者的原始分組開展(intention to treat, ITT)。17a和17b為“結果和評估(outcomes and estimation)”,17a要求作者詳細展示每個組別的主要療效指標和次要療效指標的分析結果,以及不同組別療效比較的差異值大小[如風險比(risk ratio, RR)]和精度[如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17b推薦作者可以采用絕對值[率差(risk difference, RD)]和相對值[比值比(odds ratio, OR)]來反映二分類變量結局指標的療效差異大小。18為“輔助分析(ancillary analyses)”,要求研究者對文中的亞組分析和影響因素調整分析等分析內容進行描述。19為“危害(harms)”,要求研究者闡述每個組中干預措施對受試者的危害或發生的超預期效應(包括不良事件、不良反應、嚴重不良反應等)。gzslib202204041200
1.6 討論(discussion)
該部分包括3個條目3小項(20~22)。20為“局限性(limitations)”,要求研究者闡述臨床試驗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潛在混雜因素和影響研究結果準確性的解決方案,以及多重比較統計分析的局限性等問題。21為“外推性(generalisability)”,要求研究者闡述臨床試驗結果的可推廣性,包括外部有效性和適用性。22為“解讀(interpretation)”,則要求研究者根據主要研究結論,平衡干預措施的獲益和風險,同時考慮其他相關研究證據,對研究結果做出合理的解讀。
1.7 其他信息(other information)
該部分包括3個條目3小項(23~25)。23為“注冊登記(registration)”,研究者須在文章中清楚描述本臨床試驗研究的注冊登記號和注冊登記的名稱。24為“研究方案(protocol)”,研究者須闡述本臨床試驗的研究方案是否已發表,以及獲取研究方案的方法。25為“經費支持(funding)”,研究者須在文章中描述本臨床試驗中經費與其他支持(如藥物)的來源,經費提供方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及其是否存在利益沖突等情況。
本文所解讀的CONSORT聲明(2010版)是最新版本,其主要目的是幫助臨床試驗研究者規范地撰寫研究報告,同時也為雜志編輯和同行評議者判斷臨床試驗研究文章撰寫是否規范的重要參考[6]。CONSORT聲明(2010版)以兩組平行隨機對照研究設計為例,對臨床試驗研究文章和報告撰寫時需要注意的25個條目37小項內容進行了項目闡述。聲明中的內容適合于絕大多數類型的臨床試驗研究,對于個別特殊類型的臨床試驗研究(如單臂設計臨床研究),研究者、雜志社編輯和讀者可以登錄CONSORT網站(http://www.consort-statement. org/)獲取更多的擴展內容和信息。盡管CONSORT聲明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指導臨床研究報告和論文的規范性撰寫,但研究者仍可以參考聲明中的細節內容,特別是方法學和隨機化方案部分,規范和完善RCT臨床研究的設計和過程實施。最后,再次強調CONSORT聲明僅作為RCT臨床研究報告撰寫的規范性指導參考,不能作為評價臨床研究質量的工具。
參考文獻
[1] Jüni P, Altman DG, Egger M. Systematic reviews in health care: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 BMJ, 2001, 323(7303): 42-46.
[2] Begg C, Cho M, Eastwood S, et al.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ing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CONSORT statement[J]. JAMA, 1996, 276(8): 637-639.
[3] Chan AW, Altman DG. Epidemiology and reporting of randomised trials published in PubMed journals[J]. Lancet, 2005, 365(9465): 1159-1162.
[4] Plint AC, Moher D, Morrison A, et al. Does the CONSORT checkli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 systematic review[J]. Med J Aust, 2006, 185(5): 263-267.
[5] Moher D, Schulz KF, Altman DG. The CONSORT statement: revise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01, 357(9263): 1191-1194.
[6] Schulz KF, Altman DG, Moher D, et al. CONSORT 2010 statement: 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J]. BMJ, 2010, 340(3): 698-702.
[7] Moher D, Hopewell S, Schulz KF, et al. CONSORT 2010 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 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J]. BMJ, 2010, 340: c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