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新時代黨建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是為了發揮高校黨建的社會服務功能,也是探索創新黨日活動方式的時代課題。通過走出校園、面向社會、服務“三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在理論層面上回答基層黨建在新時代視域下如何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在實踐層面上解決新時代新需要情況下如何創新黨日活動形式,構建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長效機制等現實問題。
[關鍵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建共建;長效機制
[作者簡介]盧偉家,遼東學院副研究員,遼寧丹東 118003。
[課題]本文系2018年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農業類專業師生黨員如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作用之探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GXDJ-YB059)。
[中圖分類號] D26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2)03-0053-02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是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是一個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動態過程,更是一個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過程,需要通過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來構建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長效機制。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為什么要振興鄉村、怎樣振興鄉村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新發展理念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全面貫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農村的創新實踐,在“三農”發展歷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一)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迫切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并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全面部署了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緊緊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重點任務,積極動員全黨全社會形成合力,持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二)高校服務地方建設的針對性
高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和服務社會的職能。高校黨支部是最基層的黨組織,肩負著宣傳、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帶領黨員和團結廣大教職工開展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工作。作為一所涉農的院校,黨的基層組織更加有義務和責任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集群建設需要,為國家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服務“三農”工作隊伍。
(三)黨員發揮模范作用的示范性
作為涉農院校的黨員教師所從事的專業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科研項目接地氣,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有切入點。因此,黨支部積極引導黨員教師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理念,經常組織黨員教師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農村,著力于科技興農,精準扶貧,在服務農村和鄉村振興發展上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助力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同時,黨支部帶領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到農村開展社會實踐,不斷厚植青年學生“知農、愛農、學農、務農”的情懷,把學生培養成熱愛農業、熱衷農村的專業人才,大力倡導學生黨員畢業后到農村就業和創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二、農業類師生黨員的優勢
(一)組織優勢
學院黨總支通過課題立項和組織黨日活動,積極探索高校黨建服務社會的功能拓展,為各支部與鄉鎮、社區、涉農企業搭建了黨建共建平臺,創建了黨總支牽頭、黨支部搭臺、黨員唱戲、項目對接的外延式黨日活動創新模式,從組織上提供了保障。通過以自覺發揮黨員的機體能量來服務地方、服務社會、服務“三農”為目標,不斷增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二)制度優勢
學院黨總支制定了開展助力鄉村振興服務的特色黨日活動實施方案,提出具體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1.簽訂黨建共建對接協議,圍繞“五同五促”開展服務“三農”的黨日活動。
2.加強“三農”政策的研究和調研,開展農業推廣項目對接和精準扶貧工作;為涉農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升級出謀劃策。
3.組建特派團為“三農”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注重把全國優秀黨員、全國勞動模范毛豐美的實干精神貫徹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全過程,為推進鄉村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專業優勢
涉農院校的專業設置符合國家農業發展戰略,人才培養模式適應農業發展需要,大部分黨員教師具備雙師雙能資格。很多教師黨員還一直承擔農民技術員培訓工作,對農村、農業、農民的情況非常熟悉,有利于推進黨支部開展工作。
三、實施鄉村振興的具體措施
(一)搭建黨建共建平臺實施“三農”服務
學院各黨支部能與社區、鄉村和涉農企業建立黨建共建關系,為黨員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奠定了組織基礎和服務平臺。在共建過程中成立農業培訓指導基地,定期舉辦項目培訓,增強集體經濟實力;為涉農企業捐贈黨務管理和專業書籍,結合“三農”問題研討項目對接;在鳳城大梨樹村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習和發揚毛豐美的實干精神,為新農村建設和大梨樹二次創業提供技術支持。為了唱響黨支部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支部經常組織黨員走向田間地頭,為農戶發家致富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讓黨員這面旗幟飄揚在廣袤的黑土地上。
(二)發揮科技特派團作用實施科技增收致富
學院既是省級扶貧愛心團隊,也是省級科技特派團理事單位,其中,小漿果科技特派團隊成員能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義務對小漿果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為丹東地區的小漿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實現科技增收,鄉村振興。
(三)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提升業務和管理水平
學院承擔省廳的農民技術員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項目,每年為省內的農民技術員、青年農場主至少培訓4場,受眾人數300多人次,主要涉及養殖業和種植業,尤其是藍莓和大榛子等特色項目普遍受歡迎。參加授課培訓的教師大部分是黨員,他們不僅為學員傳授專業知識,還為他們講授創業規劃、互聯網銷售等方面的知識,帶領學員參觀現代化農場,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gzslib202204051711(四)提供項目和技術支持為農戶發家致富
教師黨員將科研成果轉化推廣為農戶發家致富提供項目和技術支持。丹東現已成為全國草莓、藍莓和軟棗獼猴桃等小漿果的主產區,這些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小漿果團隊的辛勤付出;北蟲草研究所將蛹蟲草從實驗室搬到了田間地頭,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為當地農戶發家致富開辟了新路;在得知寬甸縣青椅山村農戶有種植羊肚菌的想法后,團隊成員無償為他們進行了培訓。
四、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效果
(一)健全黨建共建幫扶機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學院黨總支能夠圍繞這一中心工作,為黨支部搭建了黨建共建平臺,多角度與“三農”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通過同涉農企業深度合作,體現與農業改革相結合;通過組織黨員干部走進大梨樹村,體現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黨總支通過打造黨建共建平臺,健全黨建共建幫扶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在服務“三農”過程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健全學生黨員的培養機制,鍛造新型“三農”干部
加強學生專業教育,實施了“播種希望”工程,厚植愛國主義教育,定期組織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深入大梨樹村社會實踐,學習和感受毛豐美的實干精神,培養和鑄就新時代下“毛豐美式”的“三農”干部。通過舉辦“三農”政策宣講會,使更多的學生和家庭轉變了固有思維模式,對學習農學專業有了新的認知,對未來有了新的期待。
(三)健全服務地方的工作機制,幫助地方產業升級
通過組織黨員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服務地方開展黨日活動,有利于在新形勢、新常態和新任務下增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使黨員的黨性觀念、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更加得到彰顯。學院黨總支能充分發揮黨員的專業優勢,抓住丹東特色農業的地域特色,在推進小漿果品種的更新換代、產業升級上作出了積極貢獻,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小漿果團隊繼續研究基質栽培新技術來提高經濟作物的品質和附加值為農戶增產增收作貢獻。
實施黨建共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僅凝聚了支部的戰斗力、增強了黨員的服務意識,還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服務“三農”的道路上創建了黨總支牽頭、黨支部“搭臺”、黨員“唱戲”、項目對接的外延式黨日活動創新模式,通過積極實踐構建起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10-28(01).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377.
[3]王鴻政.地方高校服務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之教育能力提升研宄[J].農業經濟,2014(10):41-43.
[4]毛平,鄧良基,張禧.地方農業高校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和人才保證[J].高等農業教育,2018(0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