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盛杰 張斌
(1.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 北京 100089;2.山西潞安集團潞寧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忻州 036700)
鉆爆法是現今巖石巷道掘進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我國有95%的巖石巷道都采用鉆爆法施工[1-2]。隨著國內外專家的努力,傳統的鉆爆法施工技術已經比較成熟[3],但是,在煤礦的巖巷鉆爆法掘進施工中,巷道的安全穩定依舊是要著重注意的問題。在井巷施工中,支護是保證巷道安全穩定的重要工序[4]。在巷道施工中的5 個主要工序“破、通、裝、運、支”中,爆破是每一循環的先行工序,支護是每一循環的最后一個工序,下一循環的爆破對上一個循環的支護形成擾動,會對支護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5]。
同煤集團王村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山4#層東盤區8107頂回風巷是一條專用的排瓦斯巷,當巷道貫通后,就不再進人,故而,在支護方案的選取上,支護強度不宜過大進而影響掘進速度,也不宜過小從而導致圍巖受到礦壓的作用失穩破壞,尤其在爆破擾動后產生頂板突然下沉的現象。為了驗證同煤集團王村煤業有限責任公司8107頂回巷現有的支護方案是否可靠,利用YTJ20鉆孔窺視儀及DLJ-3型頂板離層儀支護區頂板巖層支護結構進行監測,從而確定支護結構的穩定與安全性。
8107頂回巷是8107工作面專用排瓦斯巷,設計長度為1930m(從輔運巷算起),巷道東高西低,坡度為1°~3°,平均坡度為2°,是下山巷道,服務年限為8107 工作面回采完畢,貫通后不再進人。巷道為矩形斷面,規格為4.2m(寬)×2.5m(高)。頂板巖性特征:基本是頂厚度為13.2~13.6m的粉砂巖,直接頂是厚度為1.8m的粉砂巖。幫部片幫比較嚴重,但根據十字布點法檢測得知,巷道幫部縮進位移為0。
8107頂回巷采用Φ20mm、L=2000mm 的左旋無縱筋螺紋鋼作為頂錨桿,錨桿托盤選用拱形托盤,配合球形墊規格為120mm×120mm×10mm;采用Φ17.8mm、L=6300mm 的鋼絞線作為錨索,錨索托盤的規格為300mm×300mm×16mm,配以4000mm(長)×250mm(寬)×3mm(厚)的W型鋼帶與3.7m(長)×1.7m(寬)、網徑為50mm×50mm的8號鐵絲編織的菱形網進行支護。具體的支護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8107頂回巷支護示意圖
(1)錨桿。矩形布置,間排距為1000mm×1200mm,沿中心線對稱布置,頂部布置4排。錨桿安裝方向與巖面呈75°~90°角,鉆孔深度2000mm,錨桿外露長度為螺母外1~3cm,錨桿間排距誤差不超過±100mm。錨桿的抗拔力不小于100kN,錨桿預緊扭矩不小于200N·m,錨桿錨固長度不得低于900mm,每個錨桿孔放1 個MSK2330+1個MSZ2360樹脂錨固劑。
(2)錨索。共一排錨索,巷道中間布置。錨索安裝方向與巖面呈75°~90°角,間距為2.0m,錨索間距允許偏差為±100mm,錨索外露長度為鎖具外150~250mm,預應力不小于100kN,錨固長度不得低于1500mm,每個錨索孔放2個MSK2360+1個MSZ2330樹脂錨固劑。
鉆孔窺視儀由探頭、探桿、顯示、控制、防爆電源組成。探頭部分是由紅外發光源、光路變換裝置、圖像傳感器、防水及防塵與防爆等機械部分組成。孔壁物質的像由放入鉆孔中的探頭收集后,經光路變換進入圖像傳感器,再放大產生全電視信號,送入控制單元,將該信號處理后,顯示在4in的液晶顯示屏上。通過觀測探桿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圖像的位置,以便精確地確定孔內情況。
本次試驗采用的是YTJ20鉆孔窺視儀。該儀器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
(1)分辨率高。由數十萬、數百萬素構成的窺視系統相對于光纖窺視系統,其分辨率要高出數十倍至數百倍。
(2)抗干擾能力強。該儀器可以將探頭所探測到的信號通過數據線直接傳輸到接收器上,故而減少了干擾。
(3)數據清晰直觀。該儀器可將數字攝像轉換成柱狀圖,實現了點、面、體多方位展現,測試圖像的清晰度高,結果一目了然。
(4)體積小,質量輕,便于攜帶,操作簡單方便。
(5)信號接收全面。該儀器接收的信號不會因為信號數據的傳輸受到消耗,信息通過直觀、快速、準確、可靠的接收儀器與計算機連接,便于分析和處理圖像。
在剛完成的支護區域內,鉆6m 的孔深,在下一循環的爆破完成后,將窺視儀的探頭慢速、勻速地深入,并操作主機進行數據的采集記錄。通過觀測圖像,可以獲得爆破后上一循環的支護區的頂板巖層的分層情況,以檢測爆破擾動對支護效果的影響。從0.70m 左右開始,巖性開始發生變化,巖石的顏色由黑色變為灰白色,此時,巖性由泥質砂巖變為細砂巖,2.76m后變巖性改變為粗砂巖。在以上的觀測范圍內,沒有薄弱層出現,亦沒有發現離層的現象,爆破擾動下,該支護結構能夠保證圍巖穩定安全。
頂板離層儀是專用于監測頂板巖層移動的儀器,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即基點錨固器、托盤、標尺、測試繩,具有監測數據采集簡單直觀、使用方便的優點[6]。頂板離層儀是目前監測巷道頂板離層失穩的最常用、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7]。頂板離層儀可以顯示錨桿、錨索長度范圍內,以及錨桿、錨索同范圍外的頂板巖層的離層情況。頂板離層儀可以直觀地為煤礦安全檢測人提供頂板巖層的變化情況[8],從而有效地防止頂板塌落事故的發生,確保巷道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為了更直觀地研究爆破擾動對支護結構的影響,在使用鉆孔窺視儀觀測頂板巖層變化的同時,利用頂板離層儀對頂板巖層的變化進行監測。
選用DLJ-3 型頂板離層儀,安裝位置在窺視儀鉆孔同排左側1200mm 處,用Φ28mm 的鉆頭鉆孔。深基點深度設置與錨索長度相同,淺基點深度設置與錨桿長度相同,用錨索將深部基點錨固器推入孔中直至設計位置,抽出錨索后,手拉一下鋼絲繩,確認錨固器已錨固牢固,然后再將淺基點錨固器推入孔中設計位置,抽出錨桿后,手拉一下鋼絲繩,確認錨固器已錨固牢固。將套管組件(其下端為固定點)插入鉆孔口,同時將鋼絲繩從刻度尺端向外拉,確保兩個刻度尺指示環移動順暢,不受任何卡阻,并確認套管組件已固定在鉆孔中。將淺部標尺初始讀數設置為10mm,深部標尺初始讀數設置為20mm,每次進尺后都對其進行讀數,直至連續3次深部與淺部標尺都無位移產生為止。
表1所示為頂板離層儀監測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前6次進尺深部標尺均有位移產生,而此時工作面距離測點8.8m;前7次進尺淺部標尺均有位移產生,而此時工作面距離測點10.2m。在爆破擾動和礦壓的共同作用下,頂板產生一定的下沉位移,但是位移量很小,最大不超過10mm,爆破擾動并未造成頂板突然下沉現象的產生。隨著工作面與測點的距離增加,位移量逐漸減小直至沒有位移產生,支護結構趨于穩定,累積總位移量最大為35.7mm,遠遠未達到離層的現象,頂板維持在安全的狀態中。

表1 頂板離層監測數據表
從鉆孔窺視儀得到的圖像中可以看出,在爆破擾動后,剛支護結束的支護區未產生頂板大面積塌落,頂板巖層未有薄弱層出現,也沒有離層的現象產生,支護結構能夠保證穩定與安全。根據頂板離層儀的監測數據進一步驗證,爆破擾動下,未產生突然的頂板下沉量,頂板巖層產生隨著工作面推進逐漸減小的下沉位移,且隨著工作面的推進,影響逐漸減小直至幾乎沒有影響,累積的總位移量遠遠未達到離層現象,現有的支護結構能夠保證圍巖的穩定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