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仲佳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山東濟南 250013)
隨著私家車擁有量的高速增長,自駕車休閑旅游、家庭自助旅游在我國已是常態(tài),而自助休閑旅游的快速發(fā)展勢必對旅游服務體系提出更高要求。山東省旅游資源豐富,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跡、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良好的基礎設施,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前列,這為自駕游旅游產品的打造奠定了基礎[1]。
雖然目前各類導航電子地圖和手機APP地圖極大地方便了自駕車旅行者,但是傳統(tǒng)的紙質地圖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紙質地圖容易攜帶、查看方便,可以多人共同查看,信息范圍大,沒有手機或者其他電子設備的屏幕局限性、電量不足及信號不穩(wěn)定等不確定性。因此,依托山東省便捷的交通干道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為適應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市場發(fā)展的需求,特編制《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圖》,為自駕車旅游者提供專業(yè)和細致服務,方便自駕車游客選擇旅游景點及最佳線路[2]。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當前,可用于地圖編制的軟件眾多,傳統(tǒng)的制圖軟件如CorelDraw、AutoCAD 等軟件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多源數據情況下的制圖需求,而使用功能更為強大的GIS軟件來制圖則更加方便快捷。綜合各類GIS 軟件的性能,《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圖》最終選用ArcGIS軟件制作。
根據地圖用戶的自駕需求及重點旅游景點的推薦要求,《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圖》主要包括3方面內容:山東省旅游圖主圖、重點旅游線路圖、其他圖文資料等。旅游圖主要反映山東省內的主要城鎮(zhèn)分布、A 級以上旅游景點位置、道路狀況及其附屬設施、重點旅游線路推薦、旅游景區(qū)介紹及其他相關信息等,重點突出A級以上旅游景點及自駕推薦線路,使之成為山東自駕游的好向導[3]。
山東省旅游圖的內容確定主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要能夠方便、快捷地讀取地圖,使用戶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所需的信息;二是要保證圖面內容的完整和權威性,盡可能地將需要展示給用戶的信息準確、清晰地表達在圖面上。因此,基于以上的考慮,旅游圖主圖和重點旅游線路圖以地圖數據為主,主要數據內容包括行政區(qū)劃、居民地、交通網絡、交通附屬設施、其他服務設施等。旅游圖的其他表格及文字、圖片資料主要包括公路里程表、政區(qū)索引表、景區(qū)名稱索引表、服務點聯系方式表、旅游景點介紹,以及當地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特色飲食等。
1.2.1 山東省旅游圖主圖
其主要包括:行政區(qū)劃及居民地情況(行政區(qū)、境界線、鄉(xiāng)鎮(zhèn)以上居民地及其他地名等)、交通網絡(高速公路、國3道、省道、縣鄉(xiāng)道等)、交通附屬設施(道路出入口、加油站、服務區(qū)、收費站等)、旅游景點(A級以上旅游景區(qū)及其他景區(qū))、其他相關要素(鐵路、水系、旅館、租車公司等)。
1.2.2 重點旅游線路圖
根據山東省各地市旅游景點的分布及特色,同時考慮方便駕車路線和時間長度,設計了6 條較為有特色的旅游線路。第一條:山水圣人線(濟南—泰安—曲阜—滕州)。第二條:黃金海岸之旅(日照—青島—威海—煙臺)。第三條:黃河口濕地之旅(濱州—東營—濰坊)。第四條:山海經體驗之旅(棗莊—臨沂—日照)。第五條:民俗風情之旅(濟南—淄博—濰坊—青島)。第六條:繽紛薈萃之旅(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
1.2.3 其他
除了地圖部分,其他內容包括封面、封底、景區(qū)介紹及其他表格。封面和封底主要是反映山東旅游特色及旅游圖功能的圖片和文字;景區(qū)介紹主要為景區(qū)文字及圖片介紹;其他表格包括公路里程表、政區(qū)索引表、景區(qū)名稱索引表、服務點聯系方式表等。
考慮到用戶利于攜帶、使用方便及出版印刷等各方面的需求,旅游圖采用A1 幅面,以紙質地圖形式出版并折疊使用[4]。正面主要為山東省旅游圖主圖(見圖1),反面為重點線路圖及其他文字說明(見圖2)。全省范圍旅游圖為主圖,根據幅面大小及數據范圍,確定最終的成圖比例尺,綜合考慮后,主圖選擇1∶100萬比例尺;幾條重點旅游線路為輔圖,根據具體范圍大小及幅面的情況,選擇相應適合的比例尺;景區(qū)介紹及其他專題說明分布在主圖與輔圖空白處。旅游圖折疊方式采用手風琴風箱式,先“之”字形折疊,最后均分三折折疊,采用此種折疊方式,折疊后大小適中,不但小巧便于攜帶,而且易于打開,變換區(qū)域便于讀圖,同時也具有美觀性。

圖1 旅游圖正面布局設計(虛線為折疊線)

圖2 旅游圖反面布局設計(虛線為折疊線)
根據旅游圖的設計,選取現有現勢性和權威性最強的數據,能夠準確、全面、真實地表現山東省交通及旅游景區(qū)的情況,以使用戶的體驗最佳。其主要使用了以下數據資料。
2.1.1 行政區(qū)劃及居民地數據
采用最新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及民政地名庫數據等。主要包括3 個圖層:行政區(qū)面、行政界線(詳細到縣界)、居民地及地名(詳細到鄉(xiāng)鎮(zhèn))。
2.1.2 道路網及相關道路附屬設施數據
采用最新版山東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框架數據,并根據交通部門提供的全省交通路網數據進行屬性校對。主要包括9個圖層: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xiāng)道、加油站、服務區(qū)、收費站、公路里程、主要道路出入口。
2.1.3 旅游景點數據
采用最新版地名地址數據,其中,對于自然要素點層的部分數據,根據旅游部門提供的山東省A級旅游景區(qū)情況匯總表,去掉多余的景區(qū)點,增加缺少的景區(qū)點。
2.1.4 其他相關要素數據
均采用現勢性最強的新版數據,主要包括鐵路、線狀水系、面狀水系,其他相關圖層可根據需要添加。
2.1.5 文字圖片資料
以現有資料和收集資料綜合處理,主要包括十大景區(qū)介紹、重點線路推薦、旅游服務相關信息等。
2.2.1 數據轉換處理
因為數據來源眾多,存在多種數據格式,考慮到數據編輯效率,統(tǒng)一采用ArcGIS 文件地理數據庫(gdb)格式,可通過工具箱(ArcToolbox)中的轉換工具(Conversion Tools)進行數據轉換[5],也可以直接使用快速導入模塊(Quick Import)。
2.2.2 數據綜合處理
對于不同比例尺的數據,根據制圖需要,將各圖層分別進行綜合處理,主要用到工具箱(ArcToolbox)中的制圖綜合(Cartography Tools)相關工具。其中,最為主要的是道路數據由原始數據縮編至成圖比例尺的綜合縮編處理,可以在軟件中設置合適的參數進行線數據的抽稀和平滑處理,最后根據自動處理的結果進行手工調整。
2.2.3 表格數據處理
將旅游圖所需的表格數據通過Word 文檔或者Excel表格進行錄入整理,處理完成后,直接插入ArcMap地圖工程中進行編輯排版。
2.3.1 數據導入
將主圖所涉及的數據逐一導入至ArcMap 地圖工程,按照數據顯示順序,調整上、下層級。特別線路圖根據主圖的風格確定,可直接在主圖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篩減后再次編輯制作。
2.3.2 幅面
通過ArcMap的布局視圖,設置紙張大小和紙張方向,考慮到后期地圖印刷需求,紙張設計比A1 幅面略大,適當留出一定空白。調整地圖數據框,使之放在地圖布局設計所在的位置。其他文字表格及圖片根據設計直接插入至所在位置,并根據地圖內容進行細節(jié)調整。
2.3.3 要素符號化
行政區(qū)采用4 色區(qū)分,考慮到大眾的用圖習慣及能夠直觀方便地得到信息,景區(qū)采用點狀符號表示,根據不同的級別,符號顏色及大小有所區(qū)別。不同等級公路采用不同線形,因版面限制及方便自駕等因素,僅表示到縣鄉(xiāng)道。境界線根據國標圖式中的線型表示,顏色根據整體的圖面色調做一定的調整,采用標準圖示的慣用表示方法。面狀水系采用淺藍色填充表示,邊線略深;線狀水系采用面狀水系邊線相同的藍色單實線表示。鐵路采用國標圖式中的標準表示方法。加油站、收費站、服務區(qū)等采用大眾便于識別的通用的符號一一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符號設計樣式表
2.3.4 注記
景區(qū)標注:所有景區(qū)均標注標準名稱。景區(qū)較為密集的區(qū)域,圖面無法負載,則此區(qū)域放大比例尺作為插圖通過指引線放置在主圖空白區(qū)域。
道路標注:高速公路標記名稱,國道、省道標記線路編號。因圖幅面積限制,縣鄉(xiāng)道不做標注。
里程標注:根據道路出入口、交叉口等分路段標注公里數。
出入口標注:主要標注高速公路出入口及通往景區(qū)的關鍵道路出入口。
道路附屬設施考慮到地圖的負載量,不再單獨標注,僅采用不同符號顯示加油站、服務區(qū)、收費站等。
2.3.5 圖外整飾
保持圖例體系清晰完整,按照要素分類及重要程度排列,ArcMap中可直接根據地圖工程的數據符號化效果導入圖例,符號排列、字體、布局大小等均可自行配置[6]。
主圖增加索引網格,分為13 行17 列,網格外框針對紙質印刷品的特點及色彩特征,配合旅游圖面色彩設計。其他展示在主圖附近的表格,均需要保持色彩協調柔和、層次分明、適合大眾閱讀。
通過地圖版面模塊的地圖導出工具,可以導出多種格式,根據出版單位的要求,地圖直接導出排版常用的EMF格式。
旅游圖采用ArcGIS 軟件制作,在于其數據處理方便、符號設計及地圖排版方面均有優(yōu)勢。
ArcGIS 軟件中ArcToolbox 模塊中的工具較全面,對于數據處理有極大的幫助,而且功能較為強大,使用比較方便,尤其對于地圖數據的前期整合及數據縮編,都極大地節(jié)省了人力。例如,本次旅游圖制作采用的線抽稀和線平滑工具將交通數據縮編的大部分工作量都由軟件程序自動完成,只需要在比較關鍵的局部區(qū)域進行人工干預,而且參數設置簡捷,可以根據不同的數據情況和地圖產品需求反復調整至最佳效果。
3.2.1 智能文本標注
地圖注記是地圖展示內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地圖編繪過程中調整和人工參與最多的一部分內容。ArcGIS 提供了不同的文本標注類型,主要包括標注(Label)、注記(Annotation)及圖形文本(Graphic Text)等,極大地方便了在不同情況下制圖的需求,且有效地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工注記調整及編輯工作。道路、水系、政區(qū)、旅游景點及其他興趣點等均可先采用標注(Label)方式,基于數據的屬性字段自動生成,動態(tài)放置,可直觀快捷地看到成圖效果,并可通過直接修改數據屬性直接改變標注內容。在地圖數據內容及風格基本確定后,可將動態(tài)標注的內容轉換為注記(Annotation),這是一種靜態(tài)存儲在地理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對單個注記的顯示屬性與放置位置進行編輯,方便地圖細節(jié)的調整。圖外整飾則采用圖形文本(Graphic Text),這種只能添加到ArcMap 的布局視圖(Layout View)中,靜態(tài)存儲在地圖文檔中,適用于當前地圖布局窗口,圖名及其他圖面外部文字采用此種方式,不會因地圖數據發(fā)生變化而產生改變。
3.2.2 地圖配置多樣
首先,ArcMap 地圖工程可自動生成地圖網格,可以選擇經緯網、公里網或者圖面索引網格。格網刻度及標注、輪廓線樣式都可按需調整,格網可設置靜態(tài)也可設置為隨地圖數據變化。其次,地圖布局視圖的布局設置不受地圖數據的限制,可根據需求切換,制作系列地圖,可直接替換數據使用,圖外配置不需要重復工作。最后,文字表格圖片插入方便,常用格式圖片均可直接插入,且插入后可任意調整大小及位置;表格及文字在插入后亦可調整大小及字體,方便與地圖的整體協調調整。
ArcGIS軟件地圖輸出方式簡單,且輸出格式多樣,包括EMF、EPS、AI、PDF、SVG、BMP、JPEG、PNG、TIFF、GIF等格式。地圖編制好后可以直接在ArcMap的布局視圖看到預覽效果,一鍵輸出。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圖》的制作及方法討論,證明了采用ArcGIS 系列軟件可以直觀、靈活地制作紙質版旅游圖。通過地圖的制作及導出,可以發(fā)現:相較于常規(guī)的制圖軟件,ArcGIS 軟件的運用對于制圖采用的地理信息數據的處理和編輯更加簡捷和科學,再版時的數據更新也快速方便;數據處理完成后,相關文字、圖片等輔助資料可靈活配置,直接在ArcMap 軟件中進行編輯制作,人工干預工作少,地圖配置自動化程度高;地圖符號及圖面整飾要素可自主定制,而且可以在地圖制作時根據用戶需求快速修改渲染效果及樣式;編輯制作完成后,可直接導出多種格式,便于出版排版發(fā)布,也可直接導入其他軟件中,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制作,大大提高了傳統(tǒng)紙質地圖的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