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穎

檢察官劉曉
馬女士在杭州旅游時認識了于某某,兩人相談甚歡,便成了微信好友。于某某說自己在某地發改委工作,平時還會做做產業投資,幾年前離婚了,有個孩子,而且在上海有兩套房產。一來一去的對話中,于某某“中年優質男”的形象便立了起來,馬女士覺得這個男人坦誠、穩重,幾個月后兩人就成了男女朋友。
雖然平時兩人多在微信上聊天,見面不多,但已經約好了和對方父母見面的事宜,馬女士也十分安心于這場異地戀。
可隨后發生的事情卻越來越離譜……一天,于某某告訴馬女士,由于違規經商,自己馬上就要接受組織審查,想借點錢來疏通人情關系,把事情妥善解決。一聽對方遇到了麻煩,馬女士表示愿意借錢幫忙,便立刻轉賬了4萬元。然而這只是個開始,之后于某某又因為資金被凍結、老家遷墳等原因先后向馬女士借款11次,共計39萬余元。自打他向馬女士借錢起,于某某就再也沒出現過。眼看借的錢一分沒還,人還聯系不上,馬女士察覺出不對勁,于是報了警。
2021年4月,于某某被抓獲歸案。原來,和馬女士戀愛期間,他使用的一直是假名字,馬女士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據于某某交代,還有其他4名女性也被自己用同樣的手段詐騙了錢財。經審查,從2013年至2021年,于某某通過相親網站、社交軟件等多種方式,虛構身份、職業、家庭背景等,先后搭識馬女士等5人并確立戀愛關系。隨后他編造被紀委審查須疏通關系、生意周轉、父母生病等理由,多次向被害人借款,騙取錢款共計330余萬元,并將錢款揮霍殆盡。
檢察機關認為,于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多名被害人財物,且數額特別巨大,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院判處于某某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并處罰金33萬元,責令其退賠違法所得,發還各被害人。
主講檢察官劉曉點評
交友須慎重,切勿被對方光鮮的外表所迷惑。對方提出借錢等涉及財物的要求時,一定要冷靜處理,不要貿然轉賬。
(劉曉,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