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電影音樂是以音樂的方式對電影進行詮釋和表達的藝術形式,在電影這一綜合性藝術中具有獨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電影音樂,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傳達、影片內涵的揭示與升華,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的一種無功利、形象和情感的關系狀態(tài)。電影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具備一種非常典型和普遍的審美文化功能。由李剛撰寫的《畫外知音: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運用與研究》就對電影音樂的審美文化功能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保持了藝術完整性。自進入有聲電影時代后,電影通過畫面和聲音兩種方式進行信息傳遞,聲音又是由臺詞和非臺詞以及音樂構成。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雪健老師在多年前做過一個廣告,其中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語是:“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簡單的一句話直指聲音對于電影的重要性。畫面愉悅了眼睛,音樂則愉悅了耳朵,二者共同締造了以視聽為主的綜合藝術——電影。電影音樂在強化電影審美文化功能的同時,作為一種電影表達藝術形式,在當下的電影制作工藝中已經(jīng)成為電影藝術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確保了電影藝術的完整性。
完善了藝術表現(xiàn)技巧。電影音樂的美學功能對推動劇情發(fā)展、渲染氣氛、塑造角色、延展畫面深意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電影情節(jié)的起承轉合很多時候是由音樂輔助完成并起到了暗示劇情的作用。電影氛圍的創(chuàng)造除了情節(jié)、畫面和表演外,音樂的表現(xiàn)力同樣不可小覷。《她從海上來》有一段情節(jié),一個雨天,女主人公準備講述她人生的過往,畫面由上至下移動,雨從黑色瓦楞的屋檐斷了線似地往下流;此時,音樂伴著雨聲響起,音樂與雨聲相互交織著,烘托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氛圍。女主人公即使還沒開口,觀眾也猜到了她要講述怎樣的故事。除了推動情節(jié)和營造意境以外,電影音樂對于刻畫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人物心理等都是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技巧。
推動了藝術普及。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在向大眾輸出信息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完成了藝術普及,并實現(xiàn)了審美文化功能。不同題材、門類的電影適用于不同的電影音樂。歷史題材的電影,其音樂恢宏大氣;生活題材的電影,其音樂細膩抒情;喜劇片其音樂詼諧幽默;懸疑片其音樂恐怖驚悚……。多類型影片中的電影音樂也是風格各異,讓觀眾在觀影的同時也體驗到了音樂的多樣性和其中所蘊含的審美特性。與其說音樂幫助觀眾理解電影,不如說是觀眾通過電影欣賞了音樂。因為對非音樂專業(yè)的大多數(shù)人而言,同一曲交響樂的理解,在音樂會中的場景效果遠遠不如作為電影配樂的場景效果。通過電影體驗到和理解了音樂的美,也就是某種意義上實現(xiàn)了對音樂的審美,而感受到了音樂中的內涵,那么電影的部分文化功能也就得以實現(xiàn)。
展現(xiàn)了異域風格。電影音樂強烈的地域性是區(qū)別不同民族文化的獨特標簽。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風俗,音樂能直觀地體現(xiàn)出這種差異性,電影音樂也同樣具備這個特點。《臥虎藏龍》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其電影音樂充滿了東方禪意空靈、蘊藉幽遠的意味;《燃情歲月》展現(xiàn)了美國西部人與自然的蓬勃生命力,其電影音樂蕩氣回腸、澎湃深情;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中僅僅是手風琴的配樂就充滿著源于生活本身的浪漫氣息。音樂是流淌在一個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不同國家、民族各具風情的音樂,在各自的電影中,都能彰顯其民族國家的文化魅力。
強化了電影主題。電影音樂起到強化電影主題,明確電影思想內涵的審美作用。電影與文學一樣,無論講述怎么樣的故事,塑造怎樣的人物形象,其美學價值的核心都是用以歌頌真善美,批判假丑惡。一部電影無論是歌頌還是批判,其中都會涉及人性和情感的多個側面。經(jīng)典電影《教父》的音樂,我們既可以從中感受到悲傷、憂郁、黑暗,又可以感受到孤傲、堅韌、安寧。《亂世佳人》影片結尾處,女主人公的生活雖然遭遇到了戰(zhàn)爭的破壞,但是當音樂響起時,明天的希望猶如一縷陽光,不僅在女主人公的心里也在觀眾的心里升起。音樂通過展現(xiàn)女主人公樂觀堅強性格的同時,也歌頌了人類永不服輸?shù)目少F品質和精神,此時的音樂對影片思想境界的升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 南京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