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eela
“正如在生活中一樣,戲劇中的美的概念是由觀察者的視角來定義的……去除環(huán)境的白噪音,只關注人類的行為,這就是我在劇院中發(fā)現(xiàn)美的時刻,那些絕對質(zhì)樸、安靜、細小的時刻……觀眾、故事和藝術家在一個真實的時刻發(fā)生碰撞。這些美麗的時刻深入到生命的本質(zhì)。”
——〔美〕詹姆斯·霍頓(James Houghton)(茱莉亞學院戲劇部主任,紐約“招牌劇院公司”創(chuàng)始人 )
“劇院已死”,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在充斥著社交媒體和數(shù)字技術的當代社會,“娛樂”于我們而言,已經(jīng)演變成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動動手指,就能在手機上看到各種形式的“表演”。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現(xiàn)場表演的過程和效果是無可取代的。舞臺表演包羅萬象,需要經(jīng)過無數(shù)人的精心配合才能完成。
戲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劇院傳統(tǒng)之所以存在了幾千年之久,并且還在不斷發(fā)展,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們從六個主要方面進行討論。
請試著作這樣的對比:看一張萬里長城的照片和真正在萬里長城腳下遙望并感受那宏偉的、連綿起伏的建筑結構。這是觀看平面圖像和現(xiàn)場體驗兩者間的區(qū)別。
一部出色的舞臺劇,通常可以產(chǎn)生一種神奇而特殊的氛圍——只有演員和觀眾共同發(fā)揮作用才能感受到的氛圍。現(xiàn)場體驗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經(jīng)歷的特定事件。這種特定的感受充滿魔力,并且永遠不會重復。
對于同一部電影,無論何時、何地,觀眾是誰,屏幕上放映的都會是一模一樣提前錄制好的數(shù)字化影像。而劇院表演,是一群有生命、會呼吸的人通過相互作用,配合舞臺布景、道具、燈光、音響等,在你面前上演的一場實時發(fā)生的故事。盡管每天的劇本都是一樣的,但每場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某個演員的站位,某個舞者的起跳高度,沒有兩種表演是完全一樣的。臺上臺下每個參與者都有獨特的體驗,這是無法復制的。
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內(nèi),我們可以實實在在地看到演員們運用自己的身體、聲音并借助其他物體來完成一場表演,沒有替身,沒有后期特效。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舉起重物時輪廓鮮明的背肌,憤怒時青筋暴露的額頭,甚至舞蹈后伴隨急促喘息時胸部的一起一伏……我們可以體會到演員們的努力付出,為此喝彩。
如果發(fā)生了錯誤,也是人之常情,因為那就是“現(xiàn)場表演”!比如演員在跳舞時摔倒,傳遞物品時失手,甚至音響或投影裝置發(fā)生故障等。總之,現(xiàn)場舞臺上發(fā)生的一切都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大家都是人,是人都會犯錯。

另外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就是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戲劇術語稱之為“打破第四面墻”。有些是事先安排好的,有些則是隨機的。電影和電視不具備這樣的親密感和參與感。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場演出是在倫敦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院上演的《暴風雨》。為了達到戲劇效果,舞臺上“野人”直接向觀眾潑水,在某一時刻甚至直挺挺倒下臺,持站票的觀眾只好立刻把他接住。讓人心驚膽戰(zhàn)的同時又迎來一陣哄笑聲和喝彩。
有些劇目會在開場時通過有趣的對話式開場白提示大家注意觀看禮儀,這種詼諧的開場方式可以讓觀眾立刻進入狀態(tài)。觀眾本身也成為演出的一部分。
讓觀眾心情最矛盾的時刻是謝幕。一方面為一場演出的完美結束而激動,為演員、樂隊的精彩表演和辛勤付出鼓掌喝彩;另一方面,又令人惆悵,感覺從一個神奇的時空里又被抽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美好總是短暫的。演員在臺上鞠躬致敬,或者再跳一小段舞蹈,表演一小段絕活,向觀眾表示感謝。面對過于熱情的歡呼,有時候演員還會返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這種特殊感受,是在家閱讀書籍、在電影院觀影體會不到的。
一場劇院演出可以把幾十、幾百甚至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見證一些獨特的事物。許多人與家人朋友一起去看演出,這是與他人增進感情的好機會。我曾經(jīng)見到過兩位中年人在劇院相遇,彼此激動不已,她們原來是十幾年未見面的高中同學。
劇院不僅能把我們帶到同一個地方,而且還能讓我們與他人分享一份共同的經(jīng)歷。當看電影或讀書時,我們可以一個人獨自進行,去劇院則不一樣。你和很多人來到同一個空間,是觀眾,也是參與者。看戲的過程中,你可以鼓掌、大笑、喝彩,甚至吹口哨,無論是歡樂的、感動的、憤怒的還是驚愕的情緒,你都能感受到有人與你一同體會。
中場休息的時候,你可以來杯飲料,買點紀念品,和鄰座討論一下劇情,分享自己后面的看劇計劃。你們甚至還可以就劇院的未來發(fā)展,舞臺的建設發(fā)表各自的見解。相談甚歡中,你交到了新朋友。
對很多人來說,去劇院看戲已經(jīng)成為一種儀式。也許這是你和家人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活動,也許是你和好友聚會的固定項目。更重要的是,這種活動永遠不會過時。因為新舞臺、新演員、新技術、新劇本的出現(xiàn),不論觀看一部經(jīng)典老劇還是一部前沿新劇,每一出戲的感受都會是新鮮的。

另外和大部分娛樂場所不同,劇院都是古老而宏偉的,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筑風格。出現(xiàn)在一座莊嚴美麗的建筑物里,你的著裝也一定是精心搭配、儀式感滿滿。當你身著正裝,你的內(nèi)心也不自覺“高雅”起來,這是對文化的一種尊重。
也許,在成長的過程中,你不知不覺丟失了一些東西;也許,除了每天不得不完成的各種任務,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日漸空虛;也許,你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厭倦和同樣的人見面。生活變得空洞、無聊、太容易預測,所以你需要尋找不同的體驗,尋找能給你帶來某種滿足感的出口。對一些人來說,這個出口就是去劇院觀看舞臺上鮮活的表演,聆聽優(yōu)美的現(xiàn)場音樂。37F02D83-6E2B-4E2E-8EBA-CB51506ADABE
觀看舞臺表演可以把我們帶到另一個世界,讓我們逃離現(xiàn)實,暫時忘記自己的生活。對有些人來說,去劇院可以體驗新的東西;對另外一些人,也許這只是一種放松手段。總之,劇院在消遣放松、充實內(nèi)心方面帶給我們的,往往是正面的、有意義的結果。
一部偉大的戲劇通過抓住我們的內(nèi)心,對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作出觀察或評價。“人性”是戲劇的絕對中心主題,里面所表達的情感也一定是普遍的。
在觀看一場表演時,我們不自覺地會被傳送到舞臺的場景中,與舞臺上的事件發(fā)生關聯(lián),與演員共同經(jīng)歷喜怒哀樂。很多故事的主題和情節(jié)與我們自己或身邊人的生活完全相關。很多場景、對白都會讓我們想起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狀況、某種情緒。
比如2 0 2 1年年底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的《人間失格》,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主人公的經(jīng)歷,取材于作者生活。這部作品以其大膽而浪漫的舞臺設計,充滿情緒的對白和音樂,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這種情感共鳴,盡管會令人痛苦,讓人回憶起糟糕的經(jīng)歷,但它讓我們知道,沒有人在孤軍奮戰(zhàn),每個人都曾經(jīng)歷過那樣一個艱難時刻。
生活原本就是如此,有獲得也有失去,有歡樂也有悲傷,有驚喜也有失望,有順心如意也有無可奈何。
舞臺表演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用想法、時間、汗水等創(chuàng)造出來的。
舞臺上一次次令人贊嘆的表演,是編劇、演員、導演、布景師、造型師、樂隊和制作人員等辛勤工作的結果。我們能夠有機會坐下來欣賞如此“高成本”的制作無疑是幸運的。
一個或幾個人腦海中的故事,經(jīng)過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萌芽、生長、成熟,最后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來,好像一切的努力就是為了某一刻驚人地綻放。這一刻,演員、布景、音樂、燈光,還有觀眾,共同協(xié)作,融為一體,使得氣氛達到高潮。
一部高質(zhì)量的舞臺劇,可以提供給你耳目一新的視角和全新的概念,刺激你的大腦產(chǎn)生新的想法。
哪怕是同一個劇本、同一套臺詞,每一個出品版本,都可能充滿驚喜。不同的導演,不同的演員,不同的舞臺設計,甚至是觀看時坐在你旁邊的不同的人,都可能會給你帶來全新的刺激和反饋。
在不斷翻新經(jīng)典老劇目的同時,每年還有無數(shù)優(yōu)秀的新劇目誕生。嘗試這些新老劇目,可以使我們的想法保持新鮮活躍。觀看這些劇目時,我們也要特別關注其獨特的想法以及創(chuàng)新的表演形式。

另外,在看劇的過程中分析劇情和角色也需要大量的腦力勞動。我們可以試著思考和回憶,這部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是哪句?某個角色塑造得是否成功?根據(jù)名著改編的劇目對原著有多少還原?一段情節(jié)是否存在特殊的寓意等。
你可以回家查找更多的資料與身邊人分享探討,你的腦海中甚至可能會冒出令人興奮的創(chuàng)作靈感。未來的你,也許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劇作家或者舞臺表演者。
在我看來,劇院藝術與現(xiàn)場表演的優(yōu)秀特質(zhì)及其對當代社會的重要影響是很難列舉完整的。它不但是傳統(tǒng)的,也是一種不斷發(fā)展進化的藝術形式。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能夠和我一樣,走進劇院,盡情享受這份美好。37F02D83-6E2B-4E2E-8EBA-CB51506AD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