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
【摘要】近年來,隨著現代建筑規劃與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與完善,傳統設計理念已難以適應當前精細化管理背景。一般來說,以精細化管理理念為核心的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更加側重于強調多元化需求,即滿足建筑空間功能的前提下,高度重視建筑視覺美感以及整體性。為保障精細化管理背景下建筑規劃與設計內容得以深化加強,本文主要結合精細化管理背景,對建筑規劃、設計理念及創新內容進行研究。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建筑規劃;建筑設計;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5.011
引言:
現代建筑工程項目建設規模以及建設質量的不斷加強,促使建筑工程規劃與設計工作所涉及到的流程內容以及復雜性程度逐漸加深,尤其對于民用建筑與公用建筑組合的區域設計而言,其規劃與設計難度更大。目前,為保障現代建筑工程項目規劃與設計效果能夠達到預期,保障建筑運行質量安全,行業內部設計人員應主動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以及要點內容,借助精細化管理理念以及方法能夠對建筑規劃與設計所涉及到的要點內容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統籌協同,減少設計失誤問題。然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部分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并未深刻意識到精細化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在規劃理念以及設計方法的選用上并未完全符合建筑工程設計管理需求,最終所設計出的建筑工程項目缺乏美觀性以及功能性。為及時緩解這一問題,建筑工程設計企業以及相關人員應主動立足于精細化管理理念,對當前規劃設計體系進行重新構建,并通過優化發展規劃設計內容,促進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1、 建筑規劃與設計短板問題及精細化管理需求分析
1.1 短板問題分析
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衡量與考慮,建筑設計單位在規劃設計期間需立足于建筑工程項目建造需求以及功能需求等,從多個方面針對建筑工程布局規劃、空間功能以及內部結構優化等重點內容進行統籌推進與合理部署。在規劃設計期間,設計人員應承擔起自身設計管理責任,結合空間場地實際條件對各功能區以及結構優化要點內容進行合理部署。然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部分設計單位在設計期間并未完全將標準化工作流程貫徹落實,再加上圖紙與互提資料深度不夠,難以準確傳達設計內容[1]。
最重要的是,各專業設計受傳統技術影響,并未實現同步發展目標,導致各流程內時間節點未能按計劃執行落實,且各部門之間溝通存在阻礙。受以上因素影響,建筑工程規劃設計管理分工缺乏明確性,且圖紙設計中存在的錯漏碰缺問題較多,不利于建筑工程項目建設質量以及美觀性的提升。
1.2 精細化管理需求
精細化管理背景下的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更加側重于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精神。在規劃設計期間,設計人員應立足于居住者生活需求,從高質量、人性化以及舒適性等角度重新定義建筑規劃、設計理念及相關內容。一般來說,基于精細化管理需求的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需滿足以下兩點要求:(1)設計人員應從“精”概念方面進行著重考慮,在設計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先進、功能完善以及舒適美觀設計理念要求,對工程項目所涉及到的設計要點以及相關內容進行重點規劃與設計,并通過突出重點,滿足局部,保障建筑規劃與設計效果得以深化加強;(2)設計人員應從“細”概念方面進行著重考慮,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重點關注細部設計。結合細部結構設計需求,對相關要點內容進行充分完善。并結合場地空間功能要求以及實際環境,利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增強設計深度。并通過不斷減少專業空間矛盾問題,保障整體設計完成度以及統一性效果[2]。
除此之外,在精細化管理背景下,各專業部門之間應對設計工作以及相關內容進行適當優化。主要通過結合工程項目建造需求以及美觀性需求,對各專業設計以及施工作業期間所存在的矛盾問題進行提前識別。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技術措施以及工藝手段,對傳統設計內容以及理念存在的短板問題進行及時補齊。需要注意的是,精細化管理背景下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還需要適當融合綠色建筑理念,其目的在于通過不斷融合綠色建筑理念以及相關工藝技術,減少傳統建筑設計以及施工存在的能耗問題以及污染問題,進一步促進建筑行業深入持續發展。
2、 精細化管理背景下建筑規劃與設計內容及要點分析
2.1 堅持以精細化管理理念為重要指導,統籌建筑規劃設計目標
建筑規劃設計應始終以精細化管理理念為重要指導,重點針對當前規劃設計工作存在的滯后性問題以及短板問題進行及時解決。一方面,設計人員應主動轉變傳統設計理念以及工作方式。主動結合城市建筑規劃以及建筑設計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確保建筑規劃設計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結合以往規劃設計經驗來看,大多數建筑規劃設計都存在重功能、輕價值問題,在建筑規劃設計的實用性價值以及生態價值方面表現尤為明顯?;诖耍O計人員在進行規劃設計時,應立足于建筑可持續發展原則,對建筑規劃設計目標進行準確把握。并主動從城市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功能區演變及其他多種角度進行深度考慮,確定建筑規劃設計要點。另一方面,設計人員應準確理解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深刻內涵。在規劃設計期間,應主動針對建筑功能設計以及建筑規劃內容進行協同推進。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所制定的設計方案內容進行健全完善,以保障建筑規劃設計目標得以順利實現[3]。
除此之外,設計人員在設計期間不應只局限于關注建筑規劃與設計要點,而是應從綜合性規劃角度對所需要設計的要點內容進行深入考慮與合理分析。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根據居住者實際需求以及建筑功能需求,對設計要點以及優化內容進行協同推進。并在此基礎上,突出重點,滿足局部,對建筑空間功能區進行合理劃分,保障整體設計的協調性與合理性。
2.2 積極運用新科技手段以及方法內容,健全完善建筑規劃與設計體系
傳統二維設計方式所存在的限制性問題較多,如無法準確傳達設計意圖以及關鍵點,同時在可視化以及虛擬化應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問題。近年來,隨著BIM技術等新興科技的推廣應用,傳統二維設計模式已難以適應精細化建筑規劃與設計中。一般來說,BIM技術可貫穿工程建筑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從設計、施工以及后期維護管理等關鍵階段實現工程建筑項目管理目標。在管理過程中,BIM技術可主動結合4D技術以及5D技術實現對工程建筑項目施工作業流程的模擬展示。并將相關數據內容以資源共享方式傳輸到各個參建單位當中,為其提供良好的決策參考[4]。A348EA34-164F-4282-BCC8-B5B73D30B545
除此之外,BIM技術所具備的模擬化以及可視化功能可以為工程設計決策提供良好的數據保障。在前期規劃設計期間,設計人員可利用BIM技術優勢,對各專業流程內容進行提前模擬與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隱患因素進行精準識別并加以防范,以防止后期出現設計失誤或專業矛盾問題。舉例而言,設計人員可利用BIM管線碰撞檢查功能,加強對于各專業施工矛盾點問題的識別與管理。另外,設計人員也可以運用BIM技術的智能化優勢對專業碰撞檢查等內容進行檢測分析,提前識別風險并及時規避。
2.3 適當融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促進建筑規劃設計水平持續提升
為持續深入推進建筑規劃設計發展進程,設計人員應主動融合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對建筑規劃設計體系內容進行適當健全與完善。具體如下:
1)設計人員應結合城市地區地理環境以及發展情況,從城市規劃設計角度,對建筑規劃設計內容進行適當改進與優化,以期可以減少施工作業期間存在的資源消耗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問題。在此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根據建設區域土壤條件以及水文條件等,合理配置建筑資源應用問題。舉例而言,為保障建筑周邊美觀效果以及綠化效果,在規劃綠化帶時,設計人員可運用多種植物進行聯合配置與應用,如可以將喬木放在人行道兩側,在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的同時,能夠達到良好的遮陰效果[5]。
2)設計人員應結合自然情況,對室內外居住環境進行合理規劃與設計。建議設計人員主動結合區域溫度變化以及日照條件等關鍵因素,對室內外設計平衡要點進行精準把握,切實滿足居民日照需求以及溫度調節需求。舉例而言,設計人員可通過合理使用幕墻,實現室內溫度調節。并借助自然通風等條件,減少電源消耗問題。這種設計手段不僅可以提升建筑規劃與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同時也可以保障各項能源以及生態資源的使用效果,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2.4 加強各參建部門之間的協同性,深化建筑規劃與設計效果
基于精細化管理背景下的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更加側重于強調各參建部門之間的協同性效果。從客觀角度來講,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質量是否可以達到預期要求,往往與各參建部門協同性以及合作交流效果存在關聯影響。結合以往經驗來看,以往各參建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不夠通暢,所表現出的信息孤島問題較為明顯。再加上設計人員缺乏對相關數據的傳達與交流,導致各部門之間所呈現出的合作交流局面較差。目前,在精細化管理理念的驅動作用下,建筑工程參建單位對于協同交流問題予以了高度重視。
為保障各參建部門之間信息交流順暢,建筑設計企業、建設單位以及施工方之間必須構建統一協調的合作體系。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傳統各部門之間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以及交流不暢問題,進一步保障建筑規劃設計的可行性與價值性。在交流過程中,可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及相關技術,加強對信息數據以及資源信息的交流互動,消除信息孤島效應,保障各部門之間的交流效率。結合數據結果,從多個角度如規劃、建筑施工以及室內設計等方面,對多個專業內容進行有機協調。除此之外,客戶也應參與到設計全過程當中,如主動與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讓設計師明確自己的設計意圖以及理念思想,對當前設計內容存在的不合理問題進行及時溝通與解決[6]。
2.5 主動融入自然設計與人文格局,打造高品質城市居住空間
精細化管理背景下建筑規劃設計應主動融入自然設計與人文格局建設理念,以促進建設規劃工作與城市發展的協調性。一方面,建筑規劃設計應結合城市規劃發展情況,對當前城市自然格局以及人文環境情況進行重點把握。并將相關設計理念融入到建筑規劃設計工作中,促使城市建筑品質效果得以穩定提升。舉例而言,對于旅游城市而言,在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加強對自然景觀以及名勝古跡的保護管理??筛鶕煌皡^特點表現,對景觀空間格局進行有效塑造,并進一步加強對建筑高度以及布局的嚴格要求。另一方面,建筑規劃設計應立足于打造高品質城市居住空間理念,重點針對當前建筑規劃設計中存在的短板問題進行及時補齊。在此過程中,規劃設計人員應主動立足于山城交融理念,采取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以及規劃設計方法,對城市建筑建設理念以及設計體系進行健全完善,以期可以進一步促進建筑規劃效果提升。
結論:
總而言之,基于精細化管理背景下的建筑規劃與設計工作不可再局限于實現空間與功能相適應的發展目標,應積極立足于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從多個方面強調精細化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通過科學的規劃與設計,確保建筑空間功能以及各結構體系得以深化加強。與此同時,設計人員應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從多個角度結合居住者生活需求,從功能性、美觀性及其他多個方面進行考慮,通過積極轉變傳統建筑規劃模式以及設計理念,及時補齊設計短板問題。除此之外,在精細化管理理念以及內容的滲透作用下,設計人員還應注重從全局角度對建筑規劃與設計內容進行適當創新與優化。如可適當融合新技術內容以及綠色建筑理念,重新塑造建筑規劃與設計體系及相關內容,以期可以從根本上助推建筑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澤飛,王爭光,王帥,沈永紅,肖鵬,楊肖偉.基于精細化管理的建筑施工項目管理探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1(20):46-47.
[2]羅海燕.精細化設計在廈門市保障性住房中的重要性[J].廣西城鎮建設,2021(10):37-39.
[3]賈建萬.研究建筑學中的規劃與設計問題[J].居舍,2019(3):126.
[4]張晶.對住宅建筑規劃與設計的節能措施探討[J].價值工程,2019,30(11):87.
[5]姜沛.論述現代住宅小區建筑的規劃與設計[J].房地產世界,2020(15):28-30.
[6]潘欣.城市更新視角下老街區的空間規劃與設計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0(36):222-223.A348EA34-164F-4282-BCC8-B5B73D30B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