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 古詩詞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領悟古詩詞的思想內涵和高超的藝術手法的根本。但是,整體來看,古詩詞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當前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古詩詞 閱讀教學 教學路徑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寶庫中最耀眼的寶藏。古詩詞不僅可以陶冶身心,還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有著積極而獨特的育人價值和作用。在現代生活環境下,如何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實現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品質的目的,是語文教學關注的重點。
一、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現狀
1.教師素養有待提高
高考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像筆者一樣奮戰在教學一線的同仁受高考影響,在古詩詞閱讀教學中,將注意力放在了考試大綱、考試范圍和考試形式上,一味關注古詩詞的字、詞、句義分析和解讀,卻很少引導學生去進行拓展閱讀,廣泛閱讀,趣味閱讀。加上一些教師的文學素養不足,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他們無法靈活有效地運用教材去教學,古詩教學研究和創新能力都不足。
2.教學目標不清晰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語文古詩詞教學有著明確的目標指導,以古詩詞將閱讀和鑒賞板塊為例,高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是“了解詩歌基本特征,理解作品;發展獨立閱讀能力,根據語境揣摩含義;進行個性化閱讀,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閱讀優秀作品,體會民族精神;培養閱讀興趣,積累名篇數量”。但一些教師對古詩詞閱讀教學目標缺少明確的認識,古詩詞閱讀教學始終以語言知識、詩詞知識分析為主,古詩詞閱讀教學沒有涉及個性化閱讀、多篇幅閱讀、情感態度培養等內容。這樣一來,古詩詞閱讀教學只能在語言知識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逐漸偏離文學教學審美鑒賞的軌道。
3.教學方式單一
讓學生領會古詩詞的內涵和韻味,是古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閱讀鑒賞知識不足,許多學生都對古詩詞有排斥和恐懼心理,這也給教師古詩詞教學水平和方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任課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創新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藝術性,才能充分展示古詩詞的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許多教師都是借助簡單的語言描述去解讀古詩詞內涵、感情的,而且古詩詞教學以詩詞現象和文學知識為主,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質疑、互動、探究、合作和深層閱讀的機會.他們無法通過古詩詞閱讀教學獲得廣泛的閱讀積累和深刻的感悟。
二、提升古詩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路徑
1.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
教師的教學能力、文學素養,自然會影響古詩詞教學質量。要想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加強語文教學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尤其是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教學水平。所以,學校領導要重視語文教學隊伍建設,借助在職培訓和學習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高中語文教師也要加強專業學習、自主學習,廣泛涉獵教育學、心理學書籍,認真學習語文、文學知識和作品,尤其是古詩詞名篇、名句,積累更多的古詩詞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教學能力。如在學習《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時,教師不能只關注詞的內容、手法、特征,還要從學生理解需要出發去滲透背景知識,提供相關材料,給學生分析和理解作品提供支架。著眼于詞情“愁”,可以在導入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學過的有關“愁情”的詩詞名句,營造有趣、有內蘊的學習情境。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感情,教師可以從李清照前期、中期、后期的作品選出一些代表作,讓學生進行群“詞”閱讀,讓學生思考:在不同的時期,李清照的作品各有什么特點?為何不同的時期,李清照的作品風格、感情有著明顯的不同?讓學生在深入思考的前提下發表看法。這樣符合閱讀教學本質的學習實踐,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深化學生對本詞乃至易安詞的理解和認識。
2.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古詩詞有效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要想激發學生興趣,需要抓住教學方式這個重要的點,借助現代教學手法進行教學方式創新,營造有趣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古詩詞,才會積極投入到古詩詞學習中去。《蜀道難》采用的樂府舊題,通過浪漫主義手法,歌詠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表現詩人浪漫主義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情感。全詩文句參差,筆意縱橫,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鑒于此詩獨特的藝術風格。筆者在教學中以“誦讀”為起點,以“想象”為抓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首先讓學生讀古詩,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行文脈絡,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調;接著讓學生反復吟詠文本,馳騁想象,構建自己心中的“蜀道”;然后讓學生結合詩句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述心中的“蜀道”;再指導學生品味詩歌豐富的表達技巧和豐厚的意蘊。
3.拓展閱讀空間,增加學生的詩詞積累
閱讀是一個相對自由的語言輸入(內化)活動,注重學生閱讀的積累,拓展學習空間,可促使個人能力和素養有新的突破和提升。在古詩詞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水平,需要擴大學生古詩詞學習的范圍,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能通過詩詞學習不斷積累古詩詞知識,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領悟。如在學習《歸園田居》時,結合教學目標“了解并學習詩歌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品味田園生活中的自然和諧之美;領悟詩人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品格”,以“田園詩”作為主題,結合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作,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等,開展擴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誦讀田園詩,感受優美和諧的田園風光以及詩歌的美。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深入淺出地講述田園詩的出現背景、發展歷程、藝術特色以及風格特點,并讓學生誦讀和背誦田園詩名句,了解田園詩的氣質和情操,激發學生向往田園、追求自然天性的情感。借助這樣的教學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4.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增加教學深度
在古詩詞閱讀教學過程中,詩詞鑒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思維品質培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是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實現知識建構的關鍵。學生也只有具備了思考能力,才能對知識形成獨到的見解,從古詩詞中源源不斷地汲取精神營養。在古詩詞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引領者的作用,抓住有學習價值的點質疑、設問,以疑促讀,以讀促思,通過讀思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屬于話別詞,情感細膩、風格柔美婉曲,通過細讀可以發現,作者在描繪景物和敘述事情時,用到了留白這種有趣的藝術手法。留白,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手段,同時還是一種智慧。留白可以使詩詞作品有畫外之言,擁有更加寬廣的空間。在教學中,留白是開展擴展教學的重要切入點,作為教師應當利用好這一點,設計相應的問題:作者一共刻畫了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是否都有留白?請想象留白處的語言和情感,寫出留白處的文字。試想,作者與情人分手時,只會默默流淚而不言不語嗎?詞人酒醒后,面對楊柳岸曉風殘月,會有什么話想說?讓學生思考問題,想象詞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得教學更加具有深度。
總之,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發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增加古詩詞教學的深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達到學生素養培養和提升的目的。
[作者通聯:安徽廣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