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菲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深度發展,新興信息技術的變革,智慧城市成為解決城市現存問題的主要手段。而北京作為超大型城市,在交通等方面面臨很多瓶頸,智慧城市成為緩解“城市病”,改善民生福祉的有力舉措。近幾年北京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了智慧城市,并采取了多項舉措保障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
回顧2021年,在北京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要深化交通綜合治理。堅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推動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慢行系統多網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公共交通網絡化智能調度體系。強化停車綜合治理和交通秩序管理,持續開展景區、商圈等周邊交通秩序整治。充實首都交警鐵騎隊伍。深入實施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新開通7條段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優化地面公交網,讓綠色出行更加通暢便捷。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與任務中要推動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干構架基本形成。
其中,要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布局全域應用場景,一體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構建標準化的城市基礎信息編碼體系,推進泛在有序的城市感知體系初具規模,實現城市運行管理“一網統管”。實施“十百千”工程,重點發展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提升民生領域智能化服務水平,解決好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數字鴻溝”問題,創造普惠便捷的智慧生活服務。
城市感知體系就像是為城市構建了一個智慧大腦,以遍布全域的城市感知網絡為硬件基礎,以城市大數據為核心資源,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關鍵技術,對城市全域進行全感知、全互聯、全分析、全響應、全應用,打通智慧城市的全鏈路,讓城市真正具有智慧。
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顯示,到2025年,北京將基本建成統籌規范的城市感知體系,整體數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域場景應用智慧化水平大幅躍升,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桿城市。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盛大舉行,2022年冬奧會正式落下帷幕。自此之后,北京將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舉辦“雙奧”的城市載入史冊,應用在本屆冬奧會上的數字孿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一系列科技成果也將在賽后進一步推廣應用,這些寶貴的經驗未來將為北京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智慧城市依然是報告重點之一。

在2022年北京市的主要任務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交通綜合治理,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這些即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與幫助。
首先要強化規劃戰略引領,推動形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主干構架。
要積極構建更加緊密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實現京雄高速北京段主體工程完工。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平谷線、京唐(濱)城際鐵路等項目建設,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深化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實施京冀密云水庫水源保護共同行動,推進官廳水庫生態修復。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促進京津冀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在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科技賦能、數字賦能,著力在細微之處改善城市品質,讓城市更加智慧、生活更加溫馨。
落實在具體措施上,北京市將實施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全面落實四級規劃管控體系,全力打造“京通”“京辦”“京智”三個智慧終端,擴大“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慧治”覆蓋面。以推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管等建設為示范,以開展數字化社區建設為試點,大力提升城市服務管理水平。
在交通方面,北京市計劃加強交通綜合治理。倡導文明出行、綠色出行,重點整治醫院、商圈、學校等周邊地區堵點,推廣共享單車電子圍欄,開展電動三四輪車綜合治理,強化交通安全管理,減少交通事故。推動停車改革向路外和居住小區延伸,做好停車智能服務。加快軌道微中心建設,提高重點站區服務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在節能降污方面,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持節約優先,以科技創新為牽引,大力開展節能全民行動,穩步推進碳中和行動。
北京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已經探索多年,基礎設施方面已經比較完備,未來需要將重點遷移至數據應用與分析上,讓數據成為智慧城市真正的“智慧”,讓數據成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