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元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素養目標,強調側重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古典詩詞對比鑒賞教學是一種能促進學生比較思維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以李清照的《聲聲慢》與李煜的《虞美人》為例,開展對比鑒賞教學。古典詩詞對比鑒賞教學首先需要合理組合對比詩詞;其次,找出詩詞的對比點;最后,挖掘表現手法的異同。
【關鍵詞】對比鑒賞教學;思維能力;深度學習
對比鑒賞是一種發展與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比較好的方式。古典詩詞對比鑒賞教學也是一種發展學生比較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組合兩首或幾首詩詞,確定對比點,分析兩首或多首詩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挖掘詩詞的情感及表現手法,對詩詞進行對比鑒賞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與李煜的《虞美人》這兩首詞就非常適合采用對比閱讀教學方法,用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一、合理組合對比詩詞
在開展古典詩詞對比鑒賞教學之前,首先要合理組合對比閱讀的詩詞。對比鑒賞教學的古詩詞要有可比性,如,詩詞內容的可比性,表現手法的可比性,情感的可比性等,找到它們的對比點之后,就可以進入對比鑒賞教學。合理組合對比鑒賞教學的材料,是古典詩詞對比鑒賞教學的基礎,對比教學內容選擇越恰當,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越濃厚,課堂效率也就越高。李煜為南唐后主,“詞中之帝”;李清照為宋代才女,“婉約之宗”。他們都是以寫“愁”而屹立于中國文學之林的杰出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與李煜的《虞美人》都是文學史上抒發愁情的名篇,一篇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表達自己的心境,一篇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問自答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兩首詞抒發的都是愁情,這是它們的共同點,但是兩首詞中愁的具體內容不一樣,身世遭遇不一樣,表現手法也不一樣,這就具有可比性。
二、找出詩詞的對比點
詩詞對比鑒賞教學的內容具有關聯性,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可以同中找異,也可以異中找同。李清照的《聲聲慢》和李煜的《虞美人》兩首詞都是抒發愁情,但是 “愁”的具體內容不同。《聲聲慢》抒發的是國破、家亡、夫死的“愁”;《虞美人》所表現出來的是曾為君王、現為階下囚的毫無自由的“愁”。學生初讀兩首詞后,可以引向寫作背景的搜集,進而了解詞人為何而愁?愁什么?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父親開明讓她飽讀詩書,其少女時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她與丈夫避亂江南,丟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在逃亡路上,丈夫病死,她獨自漂流江南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所以,晚年李清照的詞風格較為憂郁、愁苦,抒發的大多是國破、家亡、夫死的愁情。
李煜本是南唐后主,宋太祖攻陷金陵,南唐滅亡,李煜被俘,被軟禁在宋朝國都,成了階下囚。《虞美人》可算是李煜的絕命詞了,李煜作此詞是南唐滅亡兩年之后,被封隴西郡公之時,是處處受人監視的階下囚。詞間滿是沉郁哀思,充滿對故國的懷念傷悼之意,由是招致殺身之禍。
兩首詞抒發的都是愁情,但身世遭遇不同,愁情中所蘊含的具體內容也不同。
三、挖掘表現手法異同
欣賞古典詩詞,我們既要知道詩詞抒發的情感,更要體會抒發情感的表現手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詩詞對比鑒賞教學,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詩詞的表現手法及這種表現手法的妙處。同樣是表達愁情,《聲聲慢》一開頭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疊字奠定感情基調,被譽為“氣機流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為詞家疊字之法”;用一系列的意象“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塑造了一個凄清的意境,在這么一個凄清的意境里,自然而然抒發出國破、家亡、夫死、孤獨的愁情。以哀景襯哀情。李煜的《虞美人》描繪了 “春花”“秋月”的美景,面對美景,詞人并沒有沉浸其中,而是期盼早日“了”,小樓的“東風”帶來春天的氣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感慨,“雕欄玉砌”更是給人“物是人非”的悲涼,這種以樂景襯哀情,其哀情更哀。
在《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愁,將胸中酣暢的哀愁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在此獨辟蹊徑,相對于李煜愁如江海,化少為多,表達情感更加細膩,表現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已傾瀉無遺。
通過對比鑒賞,細品兩首詞的詞句,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疊詞在詞中的作用;以哀景襯哀情、以樂景襯哀情的區別及其作用;即使都直抒胸臆地表達出情感,但不同的表達方式,也有不同的效果。
千古愁情,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通過對比鑒賞教學,層層深入,提升了學生比較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古詩詞的深度學習。相對于與單篇教學,兩首或多首詩詞的對比鑒賞教學能放大各詩詞的特征,能把詩詞中一些隱含的信息突顯出來,達到學生易于理解,教師易于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提升課堂效率目的。
[本文系廣州市南沙區專項課題“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古典詩詞對比鑒賞教學研究”(課題編號:NSKY201900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王玲玲.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赤峰市松山四中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20.
[2]汪常春.李煜《虞美人》與李清照《聲聲慢》的異同及成因[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10).
[3]董武.異代同杼,異曲同工——李煜、李清照詞中之“愁”比較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1).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