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要】主題式區域游戲是指教師根據主題目標和內容,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依據,在活動室內外創造多元的游戲,投放豐富且有層次性的游戲材料,讓幼兒與主題環境、材料、同伴進行積極的互動,從而獲得學習與發展。在創設主題式區域游戲時,要融入主題課程目標和內容,要尊重幼兒年齡段特點及發展水平,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知。如何有效開展主題式區域游戲,筆者在實踐中梳理了一些措施:創設與主題相符的游戲與環境,激發幼兒自主探索;投放豐富的主題游戲材料,引發幼兒想象與創造;透過多種游戲支持措施,提升幼兒游戲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式區域游戲;開展;策略
一、創設與主題相符的游戲與環境,激發幼兒自主探索
(一)構建多元化的游戲區,滿足不同幼兒發展需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因為同年齡段的幼兒,其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發展速度不完全相同。在創設主題游戲時,要考慮不同幼兒的興趣及發展水平,構建多樣化的游戲滿足不同幼兒需求。以《蓋房子》主題為例,融入主題課程目標和內容,結合幼兒的興趣,為幼兒構建科學探索區、房子拼搭游戲區、手工房游戲區、跳房子游戲區、演繹游戲區,等等。在各游戲區創設與房子主題相適應的環境,投放與房子主題關聯的、幼兒喜歡的材料。區域游戲自選,對建構感興趣的可以選擇蓋房子游戲;喜歡手工的可以畫房、折房、制作手工房;喜歡運動的可以運用輔助材料探索“跳房子”的方法;喜歡音樂的可以在表演區盡情演繹主題故事、兒歌等。隨著主題開展的深入,還可以自發生成喜歡的游戲。如,在主題開展的中期,幼兒萌發了買賣房子的想法。因此,幼兒將親子制作的手工房集合在一起,制作價格表,形成一個售樓部,有的扮演賣房,有的扮演買房,還有的扮演經理。自然,好玩的游戲就生成了。多樣化及生成性的游戲滿足了不同幼兒發展需求,幼兒在自主、自由、愉悅、創造的游戲氛圍中積累了游戲經驗。
(二)創設情景式的主題環境,促進幼兒合作交往
情景式的主題游戲環境,能把幼兒的興趣、認知水平和游戲有機地結合起來。幼兒在一個角色的依托下置身于某一主題游戲環境中,他們更樂意去擺弄材料,通過與材料、同伴的互動,幼兒各種能力會得到發展。如,以《符號會說話》為主題,利用走廊的空間,創設一個交通路線迷宮圖,制作一些可操作的手動車,準備交通符號等。情景式的開車游戲創建后,幼兒紛紛地把交通符號放到迷宮圖里,自發結伴玩開車游戲,在司機、交警、乘客等角色扮演與角色互動中,輕松地認識了禁令、警告、指示等各種交通符號。通過情景式的游戲互動,幼兒語言能力、解決糾紛等能力得到提升,主體性、社會性方面也得了發展。
二、提供豐富的主題游戲材料,引發幼兒想象與創造
(一)以開放性的游戲材料激發幼兒想象
《指南》明確指出:“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或廢舊物品。”可移動、可變化、可組合的材料更具開放性。在美工區,筆者設了一個材料收集柜,將收集的鈕扣、橡皮泥、紙筒、橡皮筋、雪花片、果殼、石子、珠子、毛線等開放性的游戲材料分類擺放,以便幼兒游戲時取放。如,在開展主題“快樂的工作達人”之 “餐館”游戲時,幼兒把橡皮筋、毛線想象成面條,把小石子當牛肉丸,果殼、雪花片成了幼兒想象中的美食;當開展主題“快樂的工作達人”之“醫院”游戲時,彩色毛珠、小紐扣、小石子又成了“藥丸子”,紙筒又變了醫生的“手電筒”;當開展主題“買賣高手”時,這些材料又成了“超市”游戲區里的商品。自然、開放、可變化的游戲材料,充分地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并促進幼兒深入游戲。
(二)以足夠量的游戲材料引發幼兒創造
提供足夠量的游戲材料,能為幼兒創造性的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可能。如,以“走進紙王國”為主題,有些幼兒很喜歡折寶塔,但每次給筆者的反饋都是色紙不夠。為此,筆者提供了大量的色紙到美工區,喜歡折紙的幼兒折了許多寶塔,把寶塔一個個疊起來,創造了紙寶塔的“天空之城”。而有的幼兒則喜歡用紙杯建構,但也常常為爭奪紙杯而發生矛盾,自投放了足夠量的紙杯后,爭執沒有了。有的幼兒堆疊出壯觀的紙杯圍屋;有的搭出了動物餐廳;還有的合作搭建出紙杯公園……可見,足夠量的主題材料能滿足幼兒創造的需求,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三、透過多種游戲支持措施,提升幼兒游戲水平
1.鼓勵幼兒制作計劃
游戲計劃是幼兒游戲行動的先導。在制訂游戲計劃時,幼兒會相互啟發,拓寬游戲思路。以建構游戲“小豬蓋房子”為例,游戲前請幼兒討論建什么房?跟誰建?怎么建?需要哪些材料?等。通過商討,幼兒自由結伴分成草房組、木房組和磚房組,各小組又分別制訂自己小組的計劃。依據計劃,幼兒分工合作,最終完成了三間房子的建構。通過制訂游戲計劃,能幫助幼兒明確游戲主題、梳理游戲思路,減少游戲過程中出現的盲目性,養成做事有規劃、有條理的良好習慣。
2.豐富幼兒游戲經驗
游戲是幼兒生活經驗的一種反映,幼兒缺少生活經驗,會導致游戲內容單一、情節單薄。可通過多種方式豐富游戲經驗。如,在主題“蓋房子”的探索中,幼兒對美工游戲區的手工房產生了興趣,萌發了“買賣房子”的想法。由于是新生成的游戲,幼兒缺乏買賣的經驗,游戲前可通過交流討論或鏈接與家人看房買房的生活經驗展開分享,積累的前期經驗為順利開展游戲作鋪墊。第二次游戲前,又可通過看照片、視頻等方式討論之前的游戲。這樣做,能幫助幼兒梳理思路與問題,能啟發幼兒在原有游戲經驗的基礎上找到新的挑戰和興趣點繼續游戲,不斷豐富游戲經驗,促進游戲發展。
3.觀察游戲適時介入
觀察是教師工作的“探路器”,教師介入游戲必須建立在觀察分析之后,不要盲目介入,以免打亂幼兒的思維與興趣點。什么時候適宜介入呢?當游戲出現安全問題時必須要介入。如,在一次剪紙手工游戲時,有一位幼兒突然想跟同伴玩理發游戲,試圖用剪刀剪同伴的頭發。這時,教師必須介入。還有以下情況可考慮:當幼兒向教師求助時、當幼兒游離在游戲之外時、當幼兒有困難僵持不下時、當出現游戲契機時,都可適當介入。巧妙的介入可推動游戲情節發展。
4.參與游戲助推發展
游戲過程中,適當參與游戲可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如,小班主題“動物朋友”的建構游戲中,幼兒搭建動物園,教師也搭建動物園。這種平行法適合小班,比較自然地給予幼兒示范、引領和啟發。又如,在開展主題“買賣高手”游戲:玩具貨架區很熱鬧,買賣湯圓區很冷清,教師扮演一位“店長”走進超市說:“今天的湯圓可以買一送一。”作為促銷員的小捷靈機一動,馬上喊了起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湯圓買一送一,免費試吃。”“顧客”被突如其來的叫喊聲吸引了,紛紛過來圍觀、試吃……通過交叉式的方法參與到游戲中,巧妙地推動著游戲的發展。
5.支持表征深化游戲
研究表明,“幼兒能通過語言、圖像、動作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經驗、思想和情感。”游戲前,可在各游戲區為幼兒提供隨時記錄的筆和紙,支持幼兒將自己的思考、做法、不足或創意,用圖像、符號等形式記錄下來。游戲后也可讓幼兒以記錄游戲故事、游戲地圖來表征自己的游戲經歷和游戲體驗。這種方式可以避免打斷幼兒對游戲的感知和思考,讓幼兒直接地進入游戲過程的回顧。透過表征可以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幼兒、讀懂幼兒。通過表征可不斷地豐富游戲,深化游戲,提升游戲能力。
6.分享創意拓寬思維
有效的分享可開拓思維,啟迪智慧,激發探究欲望。區域游戲結束后,可抓住游戲中的創意展開分享。如,在主題“走進紙王國”之紙杯搭建游戲中,發現有一組幼兒搭建了一個既穩固又規整的長方形房子,筆者用圖片記錄了這組的創意進行分享,問:“長方形房子是怎么搭的?”學生小盈說:“長的兩邊用16個一樣大的紙杯往上搭,短的兩邊用9個一樣大的紙杯往上搭。”這樣的分享讓其他幼兒恍然大悟,無形之中拓寬了思維,值得推廣與學習。
以上通過創設與主題相符的游戲與環境,投放適宜的主題游戲材料及多種支持措施開展主題式區域游戲,將游戲體驗、游戲精神貫穿于主題課程之中,亦課程亦游戲的方式適合幼兒,深受幼兒喜歡。可見,開展主題式區域游戲是推進課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主題式區域活動”的重要途徑。今后,筆者將繼續深入研究,并以幼兒發展為本,以捕捉生成點為重點,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S].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董旭花等.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