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統進
從七年級上學期朱自清的《春》、七年級上冊光未然的《黃河頌》、八年級上冊茅盾的《白楊禮贊》,到八年級下學期賀敬之的《回延安》、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以及所有古詩詞,無不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誦讀、競爭評價的形式,進行教學和展示,屢試不爽。學生積極熱情,教師輕松自如,師生都能更好地享受誦讀課堂及語文的魅力。筆者多年以來一直對小組合作競爭的方式,頗有感觸,所以常用常新、再三親近。學生也樂此不疲,留下很多的照片、視頻及珍貴的記憶。
“小組合作、競爭、展示”的形式,也正符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在此提醒中學教師一定要充分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發展,注意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成長個性化和差異,為每一位學生成長提供均等的和展示的學習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建立公平、公正、切實可行、活潑創新的小組合作競爭機制,讓每個學生融入團隊,各司其職,找到自己位置。這樣才能真正使分層評價與小組合作競爭有效結合,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小組合作競爭的理論依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文件明確指出:“主要利用各種個性化的專題學習、小組化的學習及各種合作性學習的多種形式加以組織,形成有效的各種學習交流活動。其中,小組合作性的學習以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程度為活動基礎,以合理調整廣大學生各個群體間的人際交往學習行為、開展各種合作性的學習交流為活動重點,著力通過營造氣氛,引起廣大學生群體心理上的共鳴、思維共振的交往場。”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把對每個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意識、競爭能力意識、自信心和成功發展心態的教育培養有機地、統一地聯系起來,創設一個完全有利于教師培養每個學生成功發展心態的學習環境,從而才能使每個學生盡快健康成長。怎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怎樣有效培養廣大學生的團隊合作、友愛精神、與自我競爭意識?怎樣有效使用好學生心理共鳴、思維共振呢?教師可以先對一個學生小組進行同質班級分層、異質班級分組:同質班級分層合作法則是指在組內教師引導其他學生共同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學習、相互支持幫助、共同進步。異質小組班級競爭法則是指學生組與班級小組之間需要進行一種同層、同質的小組競爭,通過生生互動,實現知識信息、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的信息相互交流,建立互幫互學、共享知識信息、共同進步的互動關系。
二、分層評價與小組合作競爭有效結合的實施策略
在實施小組競爭與分層評價有效結合前,作為組織者的教師要將全班學生按同質和異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每個“合作小組”里由此形成不同層次、不同編號的成員,并保證組與組之間旗鼓相當,真正實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有利于公平、公正地開展小組競爭。小組團體競爭可以是一個小組團體成員、多個團體共同參賽,也可以是各小組內同質成員代表本小組與其它不同組別展開同質競爭,即不同組別小組組員成績水平相仿,特長相同的兩個組員之間可以開展學習能力比賽、與活動主題相關的其它項目性競爭。他們所參與比賽的內容應該是同一個層次的,相互間的水平差距極小,每一個小組成員在各自小組的共同幫助下,都可以有成功表現的機會。這會極大程度地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上進心。小組成員團體代表本小組團體參賽,不同于本人以個體行為與其它個體間的競爭,他們本著為自己“合作小組”盡心效力的奮斗目標,競爭將更具激情、更具可比性,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心。教師如何公平分組、如何公平競爭呢?
1.組建“合作小組”
“合作小組”與“平行小組”的組建是實施分層評價與小組競爭有效結合策略的基礎與依托。
第一步:確定“合作小組”的人數與成員。為了使分層評價簡單易行,在分組前,教師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訪談,以及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及根據學生的“自我感覺”和“自我定位”,并綜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科總成績,結合男女學生人數,及各任課教師的意見建議,確定各合作小組。以全班54人為例,可以按每組6人,分成9個“合作小組”,每個合作小組都有一個各方面能力較強,學習成績又好的學生任大組長,再每組內推選一個學科組長。人人有事做,不落下一個。
第二步:確定班級座位表。班主任根據各個學習小組里每位組員的性格愛好、成員關系、身材高低等,將同一合作小組的成員安排在一起。這樣,九個自然小組其實就是九個“合作小組”,所有任課教師與全班學生有強烈的以“組”為單位的合作概念。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策略的改進。一定的教育環境的變化會導致學習成績與學習行為習的改變。所以,可以在階段性教學周期后在各“合作小組”內部進行微調,變更編號。如,各方面進步較大的學生上升編號,學習成績退步,行為習慣變差的學生降低編號。在學期開始時,可以對各個小組的編排做大調動,大組長、副組長及各組成員都徹底打亂,保持新鮮感,以激勵每一位學生在新的環境里、新的學期里追求新的目標。在調動中,如有小組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合作中建立友誼及彼此信任的合作習慣,他們如果愿意保留原組人馬,也應充分考慮學生意見。
2.加強“組榮我榮”的理念
分層評價是對班級個體成員及小組合作的評價。如果能融分層評價于小組競爭之中,所能產生的效果加倍。成員之間的競爭,其實也是各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他們分別代表各自小組參賽,爭取的是自己小組的榮譽。教師要加強小組隊伍建設,加強“組榮我榮”的理念,培養小組競爭意識,激勵各小組成員為小組榮譽而努力學習、積極做事。班主任可以實行小組競賽積分制,對小組進行量化評價,制訂具體的“小組加減分”制度。在教室的顯眼地方,可張貼一張“組榮我榮”的“小組合作量化評價考核表”,實時公布量化評分。對于各小組的綜合表現,進行周小結和月總結,評出“每周之星”與“每月之星”,學期結束時確定每個小組的“星級”: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等。跟進鼓勵小組成員團結合作,爭創最優小組。在小組榮譽的驅動下,所有小組成員都會更愿意主動承擔責任,并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同學。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推動整個組的進步,以此推動班級的進步,全面提升班級的整體綜合素質。
小組合作、競爭,使學生興趣高昂,讓課堂閱讀、教學更高效。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