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鴻泰 尚怡華 任紅娟 徐仁杰 洪毅 尤新輝
(1.蘇州市城市管理局,江蘇蘇州 215004;2.上海五福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信息化進入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新階段,是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化鞏固期,要加快構建數字社會,極大提升基于數據的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強大的國家治理效能。大數據與城市管理所追求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等目標十分契合,是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復雜、疑難的重點、難點問題的有效手段,是一種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一種創新的城市管理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城市管理文化[1]。
城市管理經過多年發展累積了大量的基礎數據和運行數據,蘇州市利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結合業務實戰,構建了一系列數據賦能應用場景,是破解城市管理難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蘇州市城管局堅持以“一體化、一盤棋、一張網”的思路推進智慧城管大數據平臺建設,采用“一庫、一網、一平臺、多應用”總體設計,持續在數據的“聚、通、用”上下功夫。2017年完成市局主要信息化系統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2018年完成6個市區主要業務條線數據的標準化接入和整合共享;2019年完成昆山、常熟、太倉、張家港4個縣市數據整合;2020年圍繞市容、戶外廣告等行業管理上的痛點、難點、堵點,深入開展市容沿街店鋪、戶外廣告本底數據源頭治理,補齊相關基礎數據短板,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市容動態管理和戶外廣告動態管理應用場景。目前已基本實現了“1+10”市區兩級城市管理數據的全域、全覆蓋,完成了城市管理數據資源目錄編制工作。這些工作的開展為城市綜合管理大數據賦能應用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礎。
蘇州市城管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基于網格化管理機制,圍繞數字城管、環境衛生、行政執法、戶外廣告、市容管理、公共自行車等重點業務,從預警、監督、決策、評價等方面綜合利用大數據建立一系列城市管理數據賦能應用模型,通過用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打造“大數據+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實戰”中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1)圍繞城市實時動態運行監督管理工作的需要,結合GIS地理信息技術建立的大數據應用模型。該模型以“一張圖”的方式對市容環衛、市政公用、行政執法等行業管理數據進行了綜合展示和應用。
(2)運行指標分析模型。針對城市管理的業務運行條線,分條線建立業務運行數字化,形成數據指標庫,運用這些指標對業務條線和區域板塊城市管理實時運行情況進行動態監督,目前已建設各類指標400余項。
(3)行業數據一張圖。以“一張圖”的方式聚合行業管理數據,實現人員、車輛、設備、設施等要素一圖展示,逐步實現全景全要素“一張圖”數字化管理。
(4)行業監管一張圖。按照行業監管工作需要,以“一張圖”的方式分別構建市容環衛、市政公用、行政執法、園林綠化等行業運行管理一張圖。抽取各條線的重點指標,構建集約化數字界面,通過對關鍵指標進行細化分解,讓各級領導實時掌握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時作出決策部署,可大幅提升行業監管水平。
圍繞城市管理“亂點”整治、公共自行車站點規劃等城市管理問題,建立數據決策分析應用模型,推動城市管理決策科學化。
(1)“亂點”整治決策分析應用模型。針對店外經營、無證游商、占道經營、機動車違停、非機動車違停等高發問題,我們用大數據建立決策分析模型,在地圖上圈出問題高發區域和高發時間,動態采集分析亂點數據,建立“亂點”數據庫,針對性開展亂點整治工作,實現精準布控,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運行管理“亂點”整治決策分析應用模型示例
(2)公共自行車站點規劃決策分析應用模型。針對公共自行車新增站點輔助決策,通過可變權重的計算模型,直觀在地圖上圈出哪些區域是站點覆蓋不到位,又有一定人流量的建議增設站點。針對現有站點,通過計算模型,直觀在地圖上圈畫出哪些站點運行繁忙、空、滿樁高發,適合擴樁,并對具體擴樁數量進行建議,實現公共自行車站點建設可視化決策,如圖2所示。
圖2 城市運行管理公共自行車站點規劃決策分析應用模型示例
圍繞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行政執法等行業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大數據分析應用模型,提高行業管理水平。以下通過該網格化管理“盲點”分析應用模型和環衛垃圾運輸處置分析應用模型簡要說明。
(1)網格化管理“盲點”分析應用模型。針對網格化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模型,在地圖上圈出來,哪些地方市民上報問題多而采集員上報問題少,從而找出采集盲點??梢哉页鍪裁磫栴}高發,什么路段高發,并分析出其特點和分布,如圖3所示。
圖3 城市運行管理采集“盲點”應用模型示例
(2)環衛垃圾運輸處置分析應用模型。針對環衛管理,直觀展現分析垃圾處置終端各區垃圾量貢獻占比和運量趨勢變化。
逐步推行用大數據對城市管理效能和成效進行考核評價。例如,針對城市管理部件面廣、量大,難管等突出問題,我們將部件類問題的立案匹配率(井蓋損壞等部件類問題需精確匹配到井蓋編號,并且井蓋編號需在大數據平臺中存在)納入考評體系,推動各級管理部門精準采集部件,精確匹配部件,大幅提高了部件問題處置時效,并且讓易損、易壞部件無處遁形。
基于網格化管理機制,利用大數據對城市管理的事部件運行標準進行了梳理和規范,對標準運行情況進行了對標分析,對全市區劃、網格數據進行了整合,構建形成覆蓋全市的指揮協調“一張網”,貫通了市平臺與全市10個板塊的工單協同流轉體系,市、區兩級協同指揮體系全面確立。
城市是一個復雜、開放、與時俱進的巨系統,作為城市規劃、發展和運營管理的集合,城市治理是一項過程繁雜、影響多元、評價標準多樣的系統工程,其治理過程需要考慮的內容和需要理清的關系紛繁復雜[2]。蘇州市利用大數據賦能打造“大數據+城市管理”新模式,構建的“用數據監督”模型,“用數據決策”模型、“用數據管理”模型、“用數據考評”模型和“用數據指揮”模型,在實戰中管用,相關實踐經驗具有很好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蘇州市“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了推進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建立數字化的“大城管”運行體系,推行“大數據+城市管理”新模式,實現“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轉型升級,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蘇州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把加強數字化城市管理作為提升社會數字化治理水平,健全數字化治理新體系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
智慧城市精細化治理作為城市發展的永恒主題,需要不斷挖掘與深化[3]。今后隨著蘇州市“一網統管”工作的深入推進和“新城建”工作的貫徹落實,蘇州市城管局將著力開展“美麗蘇州 滿意城管”品牌行動,高水平構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評價指標體系、考核指標體系、業務運行監管指標體系三大數字化指標體系,高質量建設綜合評價、平臺考核、綜合監督三大系統,全新打造城市管理數字駕駛艙,全面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數字化、指標化。同時積極推進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構建物聯網AI視頻應用體系,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技術對部分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的市容環境秩序實現智能化預警和管控,在充分利用共享視頻監控基礎上,選取重點區域符合抓拍條件的探頭,擴展新增多種視頻智能化分析場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