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澤林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陜西西安 710089)
飛機改裝是指為完成某項特定任務在飛機上加裝任務需要的系統、儀器、設備,或對飛機的結構、系統及其線路、管路等進行的改造工作,以及為此開展的專用試驗機、專用試驗系統等的研制工作。飛機改裝為新型號飛機定型測試加裝測試系統,為飛行試驗研制試驗平臺,為試飛、科研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研制特種試驗機,是飛行試驗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隨著單位面臨改裝生產任務重、新機型新類型改裝多、各類專業人員緊缺等各種壓力和諸多困難,各方對飛機改裝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單位對飛機改裝質量管理工作的改進重點聚集在質量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上,但隨著對問題綜合分析的深入,發現所有問題往往不是由單一因素導致,而是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技術和管理綜合交叉結果產生。本文以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為切入點,通過對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問題深入總結,以求從管理方面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對策,提升飛機改裝質量管理能力。
質量管理體系審核[1]作為驗證飛機改裝質量不可或缺的方法,深度介入單位質量管理工作中,確認改裝過程的各個環節是否按計劃有序進行、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和效果。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是對質量體系運行情況進行的全面檢查,它能適時發現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識別體系運行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和改進機會,確保體系的良好高效運行,促進飛機改裝質量的不斷完善和提升。
質量管理體系審核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問題按性質可分為體系性不符合、實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觀察項和其他原因共5大類[2]。
體系性不符合是文件不符合標準的要求,指對標準的理解出現偏差,制定的質量體系文件與有關法律法規、國標、國軍標、行業標準及其他要求不符,具體表現為建立的文件質量體系不完整,體系要求的質量要素沒有對應的作業文件或對應的作業文件沒有涵蓋全部要求。比如國軍標明確要求在飛機改裝方案中要進行特性分析,但作業文件沒有對該項作出要求。
實施性不符合是實際運行執行情況不符合文件的要求,指質量體系在運行過程中,各文件執行人員未執行質量體系文件要求、未按質量體系文件要求落地執行。比如飛機改裝生產現場高空作業時未佩戴安全帶或者未按要求正確佩戴安全帶,違規作業,不遵守生產現場的安全操作規程。
效果性不符合是實際運行執行效果與計劃的目標、指標不符合,指質量體系文件已經按照法律法規及其他標準要求作出明確規定,而且實施過程中也按規定要求執行,但由于實施貫徹執行不到位或某些偶發原因而導致未能達到預期實施效果。比如在發動機、艙門等重點部位螺釘未達到規定的力矩要求擰緊,可能造成飛機重大安全隱患。
觀察項是指表明證據不夠充分但可能會造成不良后果,存在構成不符合問題的可能性,或者某些方面不夠完善,雖目前不嚴重影響質量體系的健康運行未構成不符合項,但是有發展成不符合的趨勢,此類問題一般為觀察項,作為質量管理后續工作的重點關注點和改進提升方向。比如建議編制工作卡片時細化工序,除關鍵工序外其他常規操作也應該表述清楚,避免施工人員在機上操作過程中缺少某一工序造成安全隱患。
其他原因通常是在體系審核現場時,審核方和單位之間的溝通理解不到位以及其他現場突發因素引起的。比如審核時有關責任人無法當面解釋清楚引起歧義、證據提供不及時、審核對象任務正在進行中證據不完整等。
對單位近3年來質量體系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問題,按問題的性質對其進行原因分析,如表1所示。
對單位近3年來質量體系審核提出的所有不符合問題,按照表1所示進行質量管理問題的原因分類,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質量管理問題原因分類
表1 質量管理問題原因分析
通過對體系審核結果的所有不符合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可以明顯看出實施性不符合和效果性不符合占比高達70%以上,而體系性不符合、觀察項和其他原因僅占不足30%。單位飛機改裝的質量管理問題主要癥結在質量體系文件與文件要求的具體落地執行之間的問題,文件執行人員沒有按照體系文件要求完成飛機改裝工作,或沒有將體系文件要求完全地貫徹落實在飛機改裝工作中。從體系文件本身和文件落地執行角度出發,深入分析飛機改裝質量管理的問題,研究探索問題解決對策,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飛機改裝質量。
質量體系作業文件編制過程中,某些要求只做到了對上級文件條款的符合性,沒有充分考慮單位整體現狀,沒有對單位內部工作環境和實際情況做充分了解,也沒有對文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可能造成文件要求過高、過細,有些規定在執行過程中過于冗長煩瑣,有些在實際執行中難以實現甚至無法實現,員工對質量體系文件的規定要求認同感不高。
員工質量體系文件應知應會的學習培訓,以會議、講座、懸掛宣傳標語、口頭強調、生產現場提醒等形式開展。單位培訓和各班組培訓都以培訓記錄表為證,但培訓效果難以驗證,可能會因個人理解能力差異造成員工崗位能力不足,能崗不匹配情況。此外質量體系作業文件有些需要按要求定期換版更新,或按上級通知緊急換版,由于單位外場工作地多、外場出差人員多,不能對文件執行人員及時提醒和宣貫。
在飛機改裝過程中,存在大量緊急性、臨時性改裝工作,此類型工作常伴有時間節點要求緊的特點,員工在完成時經常會出現只追求快速完成任務,不按施工規范操作、不關注輸入要求與輸出結果、不要工作流程、只憑現場口頭溝通和經驗完成改裝工作的現象。這反映出員工在工作中對質量管理要求識別的意識和能力不夠,過于關注進度安排而忽視了循章辦事的基本要求,不注重過程中質量管理要素和技術要求的符合性驗證。
單位在質量管理專業研究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未能從專職人員數量、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工作上協調保證質量管理工作,沒有科學細化全體員工在改裝全流程中各崗位的質量責任和質量監督職責。這些現狀造成飛機改裝過程中任意環節都可被隨意介入,導致工作責任不清、工作標準不明確,工作查證和追溯難度加大。
保證質量體系文件有效運行,除了員工自身的質量識別能力和風險意識外,完善的監督檢查制度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單位現在雖有監督檢查要求,但存在檢查力量薄弱、人員不足、職責不全、檢查不到位等問題,對飛機改裝過程的規范核對、數據溯源、流程管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監督手段,無法保證質量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處理。
編制質量體系文件時,在充分調查單位實際工作情況的基礎上,多與文件落地執行人員交流,重點關注員工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關鍵點、風險點以及問題矛盾焦點,溝通文件要求的可行性和便捷性,增強員工對體系文件要求的認可度。同時注意體系文件的文字表達一定要具體,避免出現模糊性詞語、產生歧義,尤其要明確改裝工作中各獨立環節單元上、下游間的接口關系,清晰定義交叉協同環節的各崗位職責,描述清楚具體實施要求、方法和流程。
單位質量管理工作要緊盯國家和集團公司的質量管理最新要求,組織開展質量教育活動,使員工認清飛機改裝工作內外部環境變化的新形勢,強調其客戶觀和服務意識,認真落實內外部客戶提出的改裝工作要求,增強各崗位對質量管理工作開展研究的內生動力和提升個人能力的自覺性。組織技術專家和技能專家對員工在具體工作的技術風險點識別和防范措施制定等方面開展知識培訓和能力提升講解,加深員工對體系文件要求的理解和執行力度。
提升質量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是影提升單位質量管理綜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完善質量管理人員的管理制度,對其業務知識學習、質量監督履職、資質認定和能力提升等作出詳細策劃要求,強化標準化管理意識,培養現代化管理理念,加強飛機改裝構型管理、風險識別及防范監督管理研究和實踐探索,全方面提升單位質量管理的綜合能力。
制定從飛機改裝設計、改裝生產準備、機上改裝實施、交付驗收、飛行保障等階段的飛機改裝全過程質量監督措施和監督制度,從流程上減輕個人發生質量問題的概率。提高檢查人員的專業能力,增加飛機改裝過程中的內部審核頻次,深入改裝現場開展全局監督以便及時發現質量問題,有效控制質量風險,保證質量體系平穩高效運行。
單位對質量體系文件執行人員在改裝工作中遇到問題進行處理的結果直接影響質量體系的運行效率,因此建立質量管理反饋機制尤為重要。單位應當建立反饋機制,明確不同部門、不同問題的反饋方式、反饋對象、反饋路徑,保證在飛機改裝中當文件要求與個人理解不一致時,文件執行人員能及時順暢地向歸口管理部門反饋。同時要注意,反饋的目的不是為了簡單地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反饋機制了解當前質量管理中的隱性問題,推動質量體系穩中向好。
飛機改裝質量管理問題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目前很多單位都在積極開展相關研究,但質量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許多不足。近年來單位對質量管理問題的綜合分析愈來愈深入、規范,本文從質量體系審核結果的角度深入分析飛機改裝的質量管理問題,為單位作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結果和分析結論,在以后的工作中還可利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從其他角度開展質量問題分析,以保進質量管理體系地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