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韜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金沙遺址博物館作為金沙文化相關載體,該館未來的發展影響著金沙文化的延續,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銷售,關乎博物館的持續發展,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為文創設計提供靈感、素材、載體;文創為博物館帶來經濟、宣傳、服務,博物館文創是中國文創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電商與文創結合成必然趨勢,移動App平臺對于博物館文化來說,在傳播廣度、速度、效率上有著巨大優勢,同時,為博物館文創發展提供了便利。所以,本文以金沙遺址博物館文創設計為例,研究其文創產品定制及銷售移動端平臺設計策略,以達到提升金沙文創產品創作水平的目的,拓展文創銷售渠道,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讓更多人了解金沙文創,了解金沙遺址博物館,繼承和發揚金沙文化。
博物館文創是博物館依托歷史文物所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更多的是注重其背后的文化內涵,更關注產品功能、形式、文化的整體合一性,這些高質量產品能推動博物館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博物館與交互設計的結合是當下的趨勢。交互設計研究的是整個活動中的交互行為,傳遞其中的信息和交互體驗,而交互的觸點包括人、物、環境等[1]。例如,虛擬數字博物館的開放以及博物館導游App就是兩大博物館與線上結合的形式。
此外,隨著互聯網電商的發展,博物館文創也更傾向于向線上發展,如故宮博物院、四川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在圍繞自身館藏文物開展文創開發的同時,也先后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線官方店鋪。據阿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有11家博物館在天貓和淘寶平臺共開店16家,淘寶、天貓平臺2019年的成交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實現了博物館文創的網絡銷售[2]。在電商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線上化已成趨勢。
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火熱,一方面,國內部分博物館文創發展已步入成熟階段,能夠根據自身館藏特點、地域特色等設計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文創。例如,故宮博物院以搞怪賣萌的方式重新設計博物館文創,引起網絡熱議且與多品牌跨界合作,帶來巨大社會關注度[3]。另一方面,國內較多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缺乏創意,只是簡單復制館藏文物的色彩、圖案、造型等,這樣所設計出的博物館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魅力也難以吸引消費者。此外,在博物館文創定制方面,國內博物館少有涉及,存在空白,文創發展成熟的博物館盡管與眾多品牌有合作,但面向消費者的定制化服務還未能展開。
國內博物館相關的App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支持線上預約,規劃參觀路線,提供語音講解的資訊類App,例如,“蘇州博物館”App。用戶可以在異地預約參觀時間或者館內的相關活動,而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通過App可以實現實時定位以及館中全景導覽,從而豐富觀眾對于蘇州博物館的參觀體驗。另一類則主要是展示博物館館藏文物類的App,如“每日故宮”。用戶可以通過該應用隨時觀賞故宮藏品,了解日推文物的歷史故事,并且支持日記記錄,用戶也可以書寫自己對該天文物的看法和學習到的知識等。

圖1 “每日故宮”App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線上應用有金沙遺址博物館網站、金沙遺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在線金沙AR等。金沙遺址博物館網站包含展覽地圖、語音講解、館內全景展示、文物藏品3D展示效果等功能。微信公眾號是金沙遺址博物館在微信平臺上的宣傳窗口,會發布文物展覽、文創銷售等信息,而在線金沙AR可掃描特定文物,進入AR場景與文物進行互動。
金沙遺址博物館近年來共推出了200余種文創產品,包含“太陽神鳥”系列首飾、“青瞳”系列和“望月”系列產品。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文創設計多取自鎮館之寶——太陽神鳥、大金面具、玉琮等文物,豐富的設計來源也讓金沙文創產品多種多樣。在2021年,金沙遺址博物館還推出了數字文創產品,并且結合春節設計了虎年文創,這些都取得了較好的反響。然而,該博物館文創在形式上多直接采用文物的現有形態復刻于產品之上,相比于國內其他文創產品發展成熟的博物館而言,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吸引力還有待提升。
在線下,金沙遺址博物館文創銷售主要以文創商店為主,館內的商鋪文創銷售種類較多,價格參差不齊。在線上,金沙遺址博物館在2013年10月入駐淘寶電商平臺,店內售賣雙耳面具杯、太陽神鳥書簽、金沙芙蓉品茗杯等文創產品,但銷量不高。在文創產品的銷售渠道方面,金沙遺址博物館雖有線上線下渠道,雖在微信公眾號上會有推文介紹,但線上線下聯動較少,所以對于文創的銷售宣傳存在不足,且不能提供個性化文創設計服務。

圖2 “在線金沙AR”App
金沙文化源遠流長,該遺址是除三星堆遺址以外,在歷史上對蜀王朝的又一次有力驗證,它代表古蜀文明中心從三星堆轉移到金沙,是中國古代文明連續性發展模式的一個生動的樣本[4]。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文物與文化從歷史中來,向未來發展,而其中的橋梁便是由文物所衍生出的各類優秀文創產品。一直以來,金沙遺址博物館結合地鐵交通進行文化傳播收效較好,但在文創產品傳播文化方面,其與故宮等博物館還有差距。盡管大多數文創產品上印有館藏文物,但以文創產品去傳播金沙文化的方式仍有受限,向消費者傳達金沙文化魅力的能力還需再提高。
在金沙文化的傳播以及現有文創產品發展方面還有待改善,基于互聯網的發展,文化傳播和購買銷售在線上更具優越性的特點,在此提出基于App平臺的博物館文創定制平臺設計策略。將金沙遺址博物館文創產品寄托于App平臺,從而實現更廣的銷售覆蓋、更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以及帶給消費者更方便和友好的使用感等。與實體產品類似,App產品的用戶體驗也是一種心理感受,要建立有關生理、心理、人機行為的研究[5]。所以,此次金沙文創App的核心基礎是金沙文化,其形象表達與展示的也是金沙文化,在設計中要注重金沙文化的表現。
色彩是App設計中的重要構成因素,它可以形成App的風格調性,也能引導用戶操作。并且,色彩運用得當的話,能讓用戶形成產品記憶,如WeChat綠、騰訊藍就是經典案例[6]。首先,當設計博物館相關的App平臺時,不僅要表現金沙文化,注意體現出歷史感和文化感,整體的風格基調也應該與博物館的氣質調性相符。其次,色彩在體現金沙歷史文化悠久的同時,還應隨著時代審美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例如,金色系作為金沙遺址博物館中金器的代表色,它高貴且象征光明,符合金沙文化的氣質調性。此外,在五行之中,棕紅色系屬土,而博物館位于黃土之上,是貯藏人類文明的殿堂,它以歷史為記,以歲月洗禮,與棕紅色系的平和、沉靜相符,也可考慮列入App平臺的色彩選擇范圍。
在App的設計中,界面風格的確定十分重要,采用扁平化設計風格不僅美觀大方,而且相比于圖標擬物處理,扁平化風格的信息傳遞效率更高,讓用戶能更準確、更快速地理解所傳遞的信息,提供更優秀的用戶體驗[7]。所以,在設計App時,首先可考慮該種風格。其次,除了可采用扁平化設計以外,App圖標可以結合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文物進行設計,其中有很多可提取的元素,如太陽神鳥、金面具、玉琮等標志,使用這類圖案所設計的圖標新穎有趣,并且能體現出金沙文化特色。最后,因是定位為銷售類App,所以在保持博物館文化調性的同時,對于圖標的設計也應該注意表現銷售平臺的性質,“購物車”“訂單”“付款”等大眾已存有普遍印象的圖標應減少變化,以免出現認知偏差。
App雖然沒有實體,但作為設計而言,用戶的需求功能仍然是設計基礎。App最基本的就是保證功能的實現以及實用性,即通過界面和交互設計,并考慮用戶不一樣的認知水平,綜合考慮進行設計。博物館文創定制App設計,其主要功能首先是銷售購買,滿足消費者線上游覽購買商品的需求,涵蓋購買、發貨收件等功能。除此以外,文創App不單單包含文創產品的售賣功能,其功能包括:一是可以增加文物的講解,向大眾傳播金沙文化知識,讓博物館的文物不再束之高閣,而是真正進入大眾的心中;二是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產品偏好、人氣熱度而每天推送不同的文創商品,合理進行文創產品的營銷;三是增加個性化定制功能,凸顯與普通銷售類App的差異,在保證功能實用的基礎之上尋求創新發展。
新興的博物館文創有助于傳承和發展我國的文化精髓,對于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至關重要,所以如何促進文創發展是一個重要問題。對于眾多博物館而言,開發設計文創的新方法,并且以新模式進行銷售運營,能促使其煥發新活力。而隨著電商產業的急速發展,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售賣愈加趨向于線上化,以App為平臺方便快捷,傳播廣泛,除了可以擴展銷售渠道,還能增加附加功能,如定制文創產品、增進設計師交流學習等,對博物館文創銷售和文化傳播都能帶來積極的正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