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 /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
宇航企業作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在企業發展定位、業務模式、經營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宇航企業提出的提質增效的發展要求,企業發展目標由“保成功、保交付、保增長”向“高質量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轉變。財務管理作為企業重要的職能管理之一,應緊緊圍繞服務企業改革發展的中心和大局,強化財務管控、推動財務轉型,構建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財金管理模式,為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基礎。財務共享中心作為一種新興的財務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提供標準化、流程化的會計服務,在提升財務工作效率,提高財務數據質量和效能,為企業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支撐戰略和經營決策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財務共享模式是指將不同會計主體、不同地點、分散的、重復的和易于標準化的財務基礎事務型業務從企業集團成員單位中抽離出來,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由共享中心進行集中處理。共享中心通過統一流程、統一表單、統一費用標準等為成員單位提供專業、標準、響應迅捷的共享服務,并將企業集團與成員單位、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貫通匯集,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共享中心作為企業集團的財務核算中心、標準管控中心及數據資產中心,基本職能是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會計服務和及時有用的管理信息。通過建立標準,加強管控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實時落實業務過程的管理和風險控制要求,實現綜合動態反映、過程監管控制。同時,統一數據口徑,沉淀成員單位各層級業務財務數據,將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提供外部、業務數據深度挖掘的基礎,為各單位的個性化財務分析及企業集團的財經管控提供數據支持,提升財務賦能作用。
共享中心的基礎工作之一即為成員單位提供標準化報賬服務,統一生成相應的會計憑證,提升工作效率及會計信息質量,為財務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奠定基礎。因此,統一業務標準、統一財務語言是共享中心運行的重要前提條件。
一是統一業務標準。通過統一費用標準、報賬附件、審核要點等,實現共享中心成員單位費用列支的標準統一。標準化的目標不僅在于消除差異,更在于促進業務行為的規范化。以評審費為例,評審費列支情景、領取人員范圍、發放級別標準、報賬附件等,不同成員單位各不相同。由此,通過統一制度標準,明確發放評審費須為評審活動按規定支付給專家的勞務報酬,評審費領取人員不得為本單位人員以及各級別專家評審費發放額度標準等,從業務事項的源頭對費用列支進行規范。
二是統一財務語言。統一的業務信息需轉換為統一的會計語言,為后續的數據分析與利用提供基礎保障。共享中心成員單位使用統一的會計科目、在統一的會計規范下進行業務核算,保證數據口徑的一致性和數據的準確性,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依托信息化手段,分別針對企業單位與事業單位,建立預算科目、開支內容、會計科目、輔助信息間的對應關系,實現業務信息的準確、自動轉化。如對于企業單位的不同部門,為不同業務類別發生的評審費,依據業務實質,在信息系統中預制報賬表單信息與會計核算科目的勾稽關系,對應生成會計憑證,計入相應的費用或成本科目。
共享中心標準化的落地離不開運行模式的流程化。在統一制度標準的基礎上,將內部管理流程固化、標準化、精簡化,業務人員知悉各環節、各節點的規范性要求,一方面提升了企業內部運營事項的高效運行,另一方面對規范業務操作起到助推作用。共享中心的作業流程化對提高企業的整體管控能力、實現財務信息的有效傳輸起到積極作用。
流程設置面向用戶,兼顧效率與管控,減少非增值節點,以系統性思維統籌考慮業務全過程從而進行設計。通過對各業務領域進行流程梳理,統一業務流程、表單,以流程驅動場景及核算標準化,以流程確定崗位職責,以環節切分職責界面并防控風險,以流程運行及管理需求定制信息系統需求,通過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降低控制風險。
財務共享模式的建設將財務管理體系再造劃分為戰略財務、業務財務以及共享財務。其中,戰略財務職能由企業集團財務部門承擔,核心職能為立足頂層設計,圍繞財務管理預測、決策、計劃與控制職能,具體包括財務體系構建與維護、資源配置、決策支持和價值管理等;業務財務職能由各共享中心成員單位財務部門承擔,核心工作是圍繞成員單位的經營活動,為各項業務活動提供高附加值的專業支持,此外,面向財務共享中心提供業務核算支持,包括影像掃描、歸檔、資產、銀行和稅務的接口等,面向戰略財務提供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共享財務職能由共享中心承擔,主要負責聚焦核算、資金管控,提供專業標準、響應迅捷的共享服務,釋放并整合財務核心能力,助力財務數字化轉型。
共享中心的建設實現財務專業化分工,促進三層次財務職能的聚焦,即企業集團財務部門負責整體戰略層面的財務管理工作、業務財務實現全價值鏈財務管理支持、財務共享中心集中處理基礎財務工作。財務管理職能的劃分有利于財務人員的科學培養及配置,形成階梯式人才隊伍,同時分工化助推財務轉型,各層級財務人員聚焦專業領域,提升管理效能,充分發揮財務價值創造能力。
共享中心建設不僅是要實現集中審核、集中核算,而且是進行組織再造、流程再造和理念再造的系統性工程。與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不同,共享中心不僅可實現對企業的資產負債、經營利潤、現金流量等情況進行事后反映,更強調以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將財務信息進行及時、高效的整合,為事前分析、事中決策以及事后分析提供決策支撐。
企業的發展要求財務管理職能不僅要對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進行計量和反映,更需要向業務活動前端延伸,參與業務發展的全過程,將財務管理的思想和要求嵌入業務流程,從業務源頭進行行為規范。共享中心作為集中管控的專業平臺與信息融匯的數據中心,擁有推進業財融合的天然優勢。
在強化監督管控方面,共享中心的標準化、流程化目的在于從業務源頭進行企業經營行為的規范,因此必須面向業務,將標準與流程根據業務實際進行分類、固化,并使用業務聽得懂的語言及簡便、明晰的流程,讓業務人員了解經辦的流程與要求。同時,面向業務的標準與流程,有利于企業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統的切換。
在支持決策服務業務方面,共享中心作為數據資產中心,應面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形成全景式、多維度、可追溯的透視化數據庫。在企業管理中,計劃是企業年度規劃的業務事項,預算結合業務事項進行收支匹配,財務核算則根據準則要求進行成本費用的確認,即計劃管事、預算管錢、核算管歸集,因此可將預算體系作為橋梁,打通業財數據流轉鏈條,實現計劃、預算、核算一體化。共享中心通過預算執行采集業務端數據,通過預算科目、開支內容、業務事項與財務核算的映射,打通業務、財務的信息渠道,實現有效聯動。
標準化和流程化是共享中心建設的基礎與核心,也是實現信息化的先決條件,是一項基礎、長遠的系統性工作。標準化工作按照業務流程,將各作業環節進行分解,依據制度及管理要求,規范各作業的操作規則及標準,以達到加強統一管控,提升工作效率,推動數據治理的作用。統一管控即企業集團按照同一標準對成員單位的業務行為提出要求并依此進行監督管理;提升效率即工作的同質化、明確化有利于財務人員開展專業流水化工作,同時便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智能化;推動數據治理則指業務作業、財務核算的標準化會對合同、資產、往來單位、項目等基礎底層數據的治理起到傳導作用,最終整合成為底層基礎數據、業務流轉信息、財務核算數據一體化的數據庫。
此外,在建設標準化的過程中,應處理好標準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如費用開支標準、科目核算內容、輔助核算事項等,各成員單位可能存在各種管理需求,可按照統一而不唯一的建設思路,在對標國家、行業、企業集團等相關政策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標準的統一設定。
共享中心成員單位管理水平及管理條件存在不平衡的現象。通過標準化、流程化和集中化建設,促進各單位財務處理更加規范統一,減少同質業務不同標準的現象,提升數據質量。通過業財數據沉淀,依托數據可視化、智能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充分釋放數據中的價值為企業獲利。
結合軍工企業項目報價、審價、審計等工作需求,共享中心業務處理的規范性強、透明度高,有助于將項目經費管理的合規性要求從財務端前移至業務端,實現財務監督和風險管理從事后管控為主向事中和事前轉變,從分散管控向統一管控轉變,從以線下管控為主向線上管控為主轉變,提升管控的規范性。
共享中心的數據資產也為建立基礎價格管理、成本數據歸集、成本可知可視等提供支撐,助力企業集團實現型號產品報價、審價的統籌策劃及總體與分系統價格的協調匹配,從而更好地適應國家軍品經費與價格管理體制改革及采購模式方面的變化與要求。
財務共享信息系統的建設是推進財務共享項目落地的必要條件。統一的標準、制度、流程只有固化到信息系統中,才能使其管理模式得以高效運行。共享中心通過借助OCR 識別技術、RPA 技術等智能化手段提升數據采集、治理與加工能力;通過電子檔案代替實物單據,提高單據流轉速度,便捷憑證查閱及數據的調取。
在建設過程中,應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定位與戰略,錨定集中共享、高效管理、服務主業的信息系統建設目標,并充分考慮系統集成需求。共享服務平臺融匯多個數據系統,如司庫、稅管云、合同管理系統、電子影像管理系統、網絡報銷系統等,涉及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方方面面。各個系統間并非獨立運行,而是彼此交匯,因此需將系統設計與信息提取需求相結合,真正實現數據“跑起來”“轉起來”。同時,由于宇航企業的特殊性,特別要保障數據的安全,做好信息備份與權限分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