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郭鵬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人有2.64億,65歲及以上人口有1.9億。
如何養老?是全社會都要面對的問題。
目前,我國推行的養老模式主要為“9073”,即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由此來看,差異化需求在我國養老領域,顯得尤為突出。
這些老人中,有的需要靠政策兜底保障,有的需要基本的普惠性養老服務,也有的有條件選擇“高端”機構。
因此,我國多地在把“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養老服務建設當成發展目標,“9073”,每一種都要好。
自由職業者張志華,經濟條件尚可,但面對70歲的母親,他也深感無奈,因為養老并不是完全可以靠錢來解決的問題。張志華說,我國養老服務,遠未跟上老齡化進程。國內平價的養老機構不足,一些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不高,缺乏人文關懷,價格卻超出工薪階層的承受力……
到底讓母親居家養老還是入住養老院,住高端養老社區還是平價機構,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對于年輕人來說,關愛老年人群的今天,就是關心我們的明天。
所以,如何契合“9073”國家養老戰略,使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水平讓更多老人滿意,是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養老機構都應該認真思考的。
一個高端養老機構的負責人告訴我,“做養老要真正地研究我們客戶的需求,研究我們的老人,研究家庭的痛點和需求點在哪里,然后再抓住痛點,抓住需求點,去為老人、為家庭提供服務。”
滿足差異化的養老需求,看似難題,但是化繁為簡,不失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