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申國華(公務員)
一棵普通白菜經過分揀、包裝后竟然能以77.9元的價格進行售賣。隨著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時刻,部分商家卻借機炒高肉蛋奶果蔬等日常生活用品價格。3月26日,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因構成價格欺詐違法行為,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處以50萬元的頂格處罰。
一顆普普通通的大白菜售價32元/公斤,卷心菜售價也同樣高達36元/公斤,若不是被媒體報道并配發相關售價標簽的圖片,許多人可能都不會相信,但這在上海的一家百貨公司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價格欺詐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處罰“沒商量”!
受疫情影響,一部分生活物資因運輸成本、時間成本增加而出現價格小幅上漲,本是正常現象。但即使各類成本再增加、價格再上漲,也總該有一個“度”,而不能售價高得離譜,更不能無限制地上漲。很顯然,這個“度”,既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緊密相關,也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相適應。如果大幅度超出了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肆意抬高老百姓普通生活物資的售賣價格,既是嚴重的不負責任,缺少社會責任感,也容易涉嫌價格欺詐。特別是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猶如殺雞取卵,甚至與趁火打劫沒什么兩樣,無論從道義上還是法理上都站不住腳。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而不是自由經濟,政府部門對市場經濟活動放手但決不是放任。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所有的經濟活動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規,而不能逾越法律法規的底線。少數商家企圖利用現代市場的自由競爭而任意抬高物價甚至惡意定價,不僅嚴重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容易擾亂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進而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說到底,這種做法嚴重褻瀆了法律的尊嚴,極大危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特別是個別商家借疫情防控之機惡意抬高生活物資的價格,無疑是錯上加錯,毫無社會責任感可言,只有依據價格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嚴厲處罰,才能平息老百姓心目中的怨恨,才能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生活秩序。
發展市場經濟,既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保障,也需要鐵一般的執行。從商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定價、監督管理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法律法規的無縫銜接,做到“全覆蓋”,真正實現全過程、無死角的法律保障、法律監督。
同時也需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市場執法理念。無論涉及哪家企業、哪位老板,只要膽敢違反法律法規,惡意定價、摻雜使假、以次充好,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都要高揚達摩克利斯之劍,迅速調查,依法嚴懲,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交代,還市場經濟一個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
其實,社會越發展,市場經濟越要規范化、法治化。同時,市場經濟只有更加規范、法治化,社會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