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于海軍
近日,一則“超齡農民工告別建筑工地”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據報道,深圳、上海、天津、南昌等多地對建筑施工企業用工年齡嚴格管理,其中明確“禁止18周歲以下、60周歲以上男性及50 周歲以上女性三類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從事建筑施工作業”。
禁止“超齡農民工”從事建筑施工作業,這一政策在全國多地已落實多年,有關規定符合勞動力市場要求,也符合國家對相關領域的管理要求。
面對不斷落實到位的管理措施,一些仍有務工需求的超齡農民工,抱著對上一份工作的不舍和對新工作的憧憬,走上了轉型之路。
今年61歲的張福仁剛找到新工作,在老鄉開的一家超市里做搬運工,每個月3900元的工資,管吃管住。
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天津一家建筑工地的鋼筋綁扎工,沒想到春節過后他的這個工作不能繼續干了,理由是超齡農民工不能進入工地,他的一位做保安的工友雖然不做建筑施工,也因“超齡”被拒之門外。
過年之后,張福仁和其他幾位工友從遼寧老家來到北京,經親戚介紹張福仁順利“轉型”搬運工,而其他兩位工友因年齡已過60歲,遲遲未找到工作又回了老家。
“工地管理嚴,沒啥不對,它總得有個年齡限制。可是我們身體都還行啊,再干些年沒問題。”張福仁說,家中耕地少,年收入不多,多數時間都是在工地干活,每個月至少有6000元的收入,多的時候工資是現在做搬運工的兩倍。

北京房山,剛剛吃過午飯就起身趕往工地的農民工。圖/于海軍
選擇工資不高的搬運工,對于張福仁來說也是無奈之舉。“春節過后聽說(工地)不要人了,我們就四處打聽找人介紹,有保安工作一個月不到3000元,工資那么低還挑人,年齡大也不要。”張福仁說,他幾位工友遲遲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一方面覺得對方給的工資低,一方面滿意的工作確實輪不到他們。
“他們之前在工地做水泥澆筑的時候,累雖然是累些,收入不低,只是看著臟。現在年輕人沒人愿意干,只有我們這個歲數的人還能干。咋說呢,年齡在這里擺著,有那個心,沒那個機會了。”張福仁說。
在張福仁眼中,超齡的情況下,只有通過熟人才能找到合適的活兒。“勞務市場都去過多少次了,年齡大的沒機會,打短工、干零活不是長久之計。”張福仁說。
在電話里,張福仁的兒子提示他歲數大了不要再進工地,活不累就先干著,這個歲數要適當“躺平”。
“好朋友們,大家不用急著下單,看準了,瞧好了,適不適合自己。”今年57歲的黃華英坐在手機前滔滔不絕,按照她的說法,這里面有話術,不能一味地催促粉絲“買買買”,要讓大家覺得她的產品值。
前年,黃華英還在山東濟南一家建筑工地負責做飯,去年春節過后,因為各地疫情影響,加上建筑工地對工人年齡要求嚴格,黃華英這種不直接從事建筑施工的人,也因為超齡被工地清退。
去年,她在江蘇無錫一家體育用品廠當過半個月裝配工,也因為年齡問題而被清退。經過朋友介紹,她輾轉山西太原、陜西寶雞等地,做過保潔員、粉刷工、資料員,工作斷斷續續,最長都不超過3個月。
幫助朋友在網上直播賣貨是她自己的主意,“多數人會覺得我這個年齡和直播不沾邊,但是我發現,我這個年齡的人和他們不一樣,真有粉絲喜歡。”黃華英說,她讓朋友給自己注冊了一個賬號,和她們一起在網上賣貨。
沒想到,黃華英直播賣貨的效果并不差。“本身她人不顯老,化個妝,加上美顏,誰能看出這是工地做飯的大媽?”黃華英老鄉說。有些食品和保健品目標用戶是老年人,黃華英的年齡和打扮看起來更親切,態度真誠也能贏得粉絲信任。
“這幾年在工地、工廠跳來跳去,沒想到跳到網上來了,不怕丟人了,哈哈!”黃華英說,自己直播的效果比想象中好,但是她估計這個行業做不長久,哪天再跳,真不知道跳到哪里。
春節過后,馮紅祥本來打算進工地干活,不過63歲的他因為超齡被工地果斷拒絕。沒有辦法,他到北京豐臺區侄子開的快遞驛站落腳,每天幫侄子做一些分揀快遞的工作。
3月26日,有工友給馮紅祥打電話,說有一份安裝室內水暖的活,問他愿不愿意去。馮紅祥猶豫不決,問工期,問工資,問完一遍,又擔心侄子聽見,小聲告訴工友要考慮考慮。
“活兒,確實是好活兒,就是不在北京,去的話還得折騰,現在還有疫情,不想動了。”馮紅祥說。
這幾年,馮紅祥一直游走在工地邊緣,去年,他和幾個河南老鄉到深圳做裝修,給業主家里刷墻、貼磚、做防水,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這樣的工作在他們眼中全是好活,因為不像在工地那樣風吹雨淋、日頭暴曬,干裝修還是輕松許多。
然而這樣的好活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不是熟人,沒有關系,一般輪不到你,沒什么危險,又不用出大力,工錢也按時發,這樣的工作可遇不可求。”馮紅祥說,他們這個年齡找工作多數情況要碰運氣。
馮紅祥覺得,如今多數工地都是嚴格按照規定招工,超齡的農民工也確實不適合進入工地施工作業,這些年因為年齡大手腳不靈便出事的也時有發生,嚴格有嚴格的道理。
老鄉中,有人說要帶馮紅祥他們這伙人轉型,“現在看起來有希望,能有活找到我們就有希望。”馮紅祥說。
這些天,侄子的快遞驛站每天都很忙,馮紅祥覺得突然離開不幫襯一下,有些說不過去。怕侄子聽到工友和他的談話,他每次接聽時都是走到屋外。
“等侄子的驛站能騰開人手,我還是想出去干活。不光是裝修,除了開塔吊,工地的多數活我都能干,要沒年齡限制,我能干到70歲。”馮紅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