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東生
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對接關系”。
但一直以來,農村電商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互聯網營銷“獲客難、流量貴”的難題依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這些客觀問題導致大量的鄉村新農人徘徊在就業與創業的“十字街頭”,面對方興未艾的農村電商行業猶豫不決,“流量與獲客”成為各地鄉村“農品出村”戰略要啃的最硬的骨頭。
近年來,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各地都進行了有益探索,涌現了一批幫助新農人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幫助涉農小微企業整合資源的互聯網平臺,建攀集團旗下拆豆豆平臺就是其中的代表。
溫州龍港市康惠琪鞋廠作為傳統的鄉鎮小微企業,已經在傳統電商平臺做了10 余年,過去幾年的營業額逐年下降,企業經常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經營壓力很大。2021年10月開始,康惠琪鞋廠使用拆豆豆平臺進行私域社群營銷,收獲頗豐。
康惠琪鞋廠負責人方女士介紹說:“拆豆豆平臺的機制很特別,產品并不按銷量、價格等因素來排名,我們徹底沒有了傳統電商那種為了排名和流量而‘內卷、焦慮’的心態。拆豆豆把個體社群與我們商家進行精準鏈接,調動大家通過口碑傳播與流量共享,可以把對商品有興趣的客戶直接推給我們,我們不再整天在為如何獲取流量而擔心焦慮,只需要好好維系和服務好意向客戶就可以了。我們廠的鞋子從原來一天60~100多雙到現在的每天幾百雙,雖然還不能說生意火爆,但是拆豆豆在私域流量方面所展現的魅力,讓我重新對鞋廠的未來產生了希望。今年過完年我們已經開始招聘新員工了,加強生產和服務,大家對未來都充滿了信心,今年努力大干一場。”
來自新疆塔城地區的王偉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土特產品零售門店,主營新疆特色農副產品。原本依靠線下客流,門店店鋪銷量尚可,但是這兩年,在疫情的沖擊之下,門店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營業額嚴重下降的情況,加上本身實體店房租成本居高不下,經營壓力劇增。在嘗試了多個電商平臺線上開店后,王偉意識到自己并沒有能力持續投入營銷成本去購買線上流量,即使購買了,也沒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團隊去獲得很好的成交轉化。
轉機出現在2021年上半年,王偉開始使用建攀集團旗下的拆豆豆私域運營平臺,線上業務逐步得到改觀。他介紹道:“做好鄉村振興,做好扶農與助農,最關鍵的就是要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客戶、賣掉商品。拆豆豆最具創新性的地方就是通過‘拆單’功能給我們源源不斷地提供精準意向客戶,而且拆豆豆平臺并沒有讓我額外花錢去購買這些用戶流量,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好好維護服務這些客戶。慢慢地,我和這些新客戶處得都像朋友一樣了。大半年下來,我已經積累了4000多個潛在客戶,訂單量也逐步增加,這讓我心里很踏實,即使哪一天我的門店關門了,我的生意一樣還可以正常經營。”
據悉,建攀集團旗下拆豆豆平臺徹底放棄了傳統電商的“流量中心化思想”,不再充當“流量匯集與流量售賣”的角色,而是以“流量平權”的理念撮合用戶與商家進行直接連接,讓每一個創造了有效流量的用戶都可以公平地分享到商家的營銷費用,同時也讓每個商家都可以快速找到對自己商品感興趣的意向用戶,逐步形成商家自有的私域客群池。此舉充分激活了每一個普通用戶的活力與積極性,也有效打破了商家在線上“獲客難、流量貴”的瓶頸。
除了通過拆豆豆平臺打通線上獲客渠道以外,建攀集團同步建設各地縣域服務中心與運營中心,有效地將各地涉農經營者與拆豆豆平臺的社群流量進行了線下匯集。
拆豆豆市場團隊以線下縣域服務中心為節點,持續進行“百城千團萬里行”活動,帶著平臺的直播資源與社群團長資源,走到縣域、走到鄉村、走到倉庫、走到田間地頭,通過現場培訓、同步商品直播、分銷渠道對接等方式,為當地的涉農小微企業帶來了最實在的幫助。僅2022年1-3月份,拆豆豆“百城千團一線行”已經走訪了10余個縣級城市、40余個鄉鎮,培訓了500 余個涉農商戶與小微企業。

建攀集團工作人員帶客戶考察農業小微企業育苗基地。
作為農產品流通的中心樞紐,農產品批發市場對保障城市供應、解決農產品銷路起著重要作用。據統計,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批發市場年交易額近6萬億元,年交易量近10 億噸,市場內各類經銷商戶有近240萬個,吸納就業人員近700萬人。即使互聯網已全面發展多年,但截至目前,農批市場仍然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也是涉農領域創業、就業的核心渠道。
建攀集團以縣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存量資源作為整合盤活對象,以“新農人創業孵化基地” “小微新經濟眾創空間”等作為運營定位,將傳統的“批發檔口”視為“小微企業”,以產業園區運營的思維方式去運營服務傳統農批市場。基于存量資源建立起共享直播、電商培訓、共享客服、公共展廳、共享前置倉等符合電商運營邏輯的公共服務與配套資源,同時結合農批市場傳統的線下經營習慣,不斷將拆豆豆平臺大量的社群團長引入市場與經營戶雙向對接,形成穩定持續的“商務洽談會”,為傳統農批經營戶打開了一條鏈接線上的窗口。
該舉措一方面盤活了縣域閑置資產,另一方面也為各類小微企業帶來了直接且有效的幫助。隨著線上線下同步賦能,優質的小微企業也在不斷地成長和規范,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的增量就業與稅收帶來了實質性提升。
建攀集團結合旗下拆豆豆平臺,線上線下同步發力,緊抓“商品能賣掉”這個牛鼻子,將賦能小微企業作為工作的中心,為縣域經濟的健康有序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內生原動力,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鑒的參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