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妍

阿勒泰冰雪運動(團結之美) 圖/阿爾達克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2017年,“中華民族”一詞寫進黨章;到2018年,寫入憲法;再到2021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不斷豐富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成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
大美新疆,生活著包括維吾爾族、回族、漢族等共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重要一員,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作用。新疆的人文之美、山川冰雪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這些資源已經現實地融入新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新時代,或將有更多更美的新創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隨著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深入人心。
新疆各族同胞喜歌舞、好歌舞,基因中具有優良的藝術天分,血液中流淌著能歌善舞的才藝。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皆為歌舞藝術。如文學、歌曲、舞蹈、美術、戲劇等不同藝術門類紛紛跨界融合傳播。文化藝術的創作、生產、傳播等環節,越發接地氣和鮮活。藝術的日常生活化,日常生活的藝術化,兩者交融共促。
新疆的藝術家們潛心創作,創作出電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話劇《金色的胡楊》(入選全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舞劇《張騫》、話劇《林基路》、報告文學《紅沙河》、交響音樂會《天山兒女心向黨》等一批精品力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田歷史文化陳列》榮獲第十八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新疆是個好地方》《昆侖之約》等劇目駐場演出,制作播出首個文旅微綜藝《乘著歌聲游新疆》,累計點擊量達3.2億次。
依托世界文化遺產、革命遺址、博物館等,新疆推出52個紅色旅游精品景(點),三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各族同胞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越發高昂、正能量。
思想政策要落地,制度要先行。新鮮出爐的《文化潤疆工程規劃綱要(2021—2030年)》中明確指出,要建設一批具有中華文化特征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的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廣電精品潤疆工程”“網絡視聽作品創作工程”,推出一批正確反映新疆歷史、具有中華文化底蘊、融合現代文明、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新疆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加強歷史文物遺址保護利用,深入闡釋其中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讓文物發聲、讓歷史說話,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新疆的人文之美無處不在,強調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揚和人的文化世界的開拓。深入群眾,扎根民間,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呈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人文之美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疆山川秀美,不僅有沙漠,更有綠洲、冰雪、高山、湖泊,地形地貌多樣奇特。大美新疆,美在山川,美在冰雪。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的雙手,讓秀美山河更加燦爛,在全面實現了小康目標后,正奮進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
山川冰雪之美,是新疆的自然魅力,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也為新疆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源。
2月4日,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的女運動員,是來自新疆阿勒泰地區的維吾爾族姑娘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她站在冬奧會的舞臺上,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誠。
因為冰雪這項體育運動,更多人聚焦新疆的山川之美、冰雪之美。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在冰雪運動中相互學習,一起鍛煉,共同進步。冰雪是大自然對人間的詩話。山川有情,冰雪有愛。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冰雪基因與生俱來。
阿勒泰地區的“人類滑雪起源地”名號并非沽名釣譽。在距離阿勒泰市區僅40分鐘車程的汗德尕特蒙古族鄉,我們的祖先在1.2萬年前甚至更早,就用彩繪巖畫給我們留下了清晰的提示和明確的答案。巖壁上排列有序的彩色小人清楚可見。他們手持雪杖,身體前傾,彎腰屈膝,或背著獵物,或在風雪中馳騁,其姿態與現代滑雪如出一轍。古老的毛皮滑雪板,兩塊木板,兩根鐵線,板底特制的馬毛與前進方向相向,旨在上坡時增加摩擦阻力。古老的傳統智慧,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中一次次凸顯。古老與現代,質樸與奢華,前者的高級美感虜獲現代人的芳心。
阿勒泰地區多個滑雪場處于北緯45度的“黃金雪線”上,這是大自然的饋贈。這里具有“雪季長”“雪質優”“雪量足”“雪域廣”“刮風少”等天然優勢。民眾對冰雪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強。良好的群眾基礎因素,由該地區推選的16名高山滑雪國內技術官員與迪妮格爾·衣拉木江一樣,成功實現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之夢。
人是最美的風景。新疆之美,最美莫過于新疆的人民,在于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新疆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命運與共,讓新疆的人文之美、冰雪之美,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彰顯出更加獨特而動人的魅力。
特別是在這兩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共同體意識,在新疆大地上不斷牢固。
阿勒泰地區多地建立的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不失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樣板。西北之北的新疆阿勒泰富蘊縣有著名的可可托海英雄礦“三號坑”。天富蘊藏,歷史記憶深處的榮光時刻提醒著這里的人們,紅色基因,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不朽精神需代代傳承。
新時代、新征程的富蘊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去年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積極創建新疆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潤”物無聲地主動推動建立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其其格20年前跟隨父母從寧夏到富蘊金蘊社區定居。她繼承了父親的一手好廚藝,羊肉泡饃、撒子、糖卷馃做得精致又好吃,深受社區居民的喜愛,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銳氣。一到飯點,這家具有回族特色的餐廳,人頭攢動,包廂滿座。有時要提前三天才能預訂到包廂。
“剛到此地,印象中到處都是低矮稀落的平房。”其其格說,20年間,小區里一棟又一棟的樓房拔地而起,一排又一排地持續縱橫發展,金蘊社區已有常住和流動居民過萬人。
無獨有偶,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四川火鍋同樣受到社區居民的喜愛。火鍋店萬老板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上百種的菜品,自助式的模式,三五成群的食客,火鍋店常常是歡樂的海洋,深受各族同胞的喜愛。
除了飲食,小區內街兩旁哈薩克族民族手工藝品店鋪人氣高。古麗拉深受母親的影響,從小喜愛刺繡。她從事民族手工藝刺繡超過40 載,廣收徒弟,設手工作坊,為廣大婦女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花氈、花帽、毯子、氈房、服飾、頭飾、掛飾、毛毯,就連小小的鞋墊,手工作坊里事無巨細,應有俱有。哈薩克族是傳統的游牧民族,崇尚自然,花朵、羊角的紋飾寄托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繡出了祖國大好河山,新疆壯美山川,繡出五彩的人生。
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等多民族聚集的富蘊金蘊社區是典型的民族互嵌式社區。這樣典型的民族互嵌式社區在阿勒泰地區比比皆是。
“夏騎馬,冬滑雪,一年四季踢足球”,在阿勒泰實驗小學,2000 多名師生課余生活豐富多彩,混合編班、混合住宿以及混合編隊,不斷促進各族學生學在一起、玩在一起、住在一起、成長在一起。各民族少年滿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培養,在游戲中積累,在玩耍中厚積。
社區、學校、廠礦企業、公司社團等視角下的多民族融合的倫理性存在多樣性和豐富性。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民族互嵌式社區典型個案,是社會性工作的創新思路,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為接地氣和最鮮活的故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各族同胞正萬眾一心、團結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從北疆到南疆,廣袤的新疆大地上,各民族同胞不斷交融匯聚,以智慧、勤勞和善良,共同開發建設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