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粉
(河南省濮陽市第六人民醫院臨床一科 濮陽 457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逐漸增加,失眠已經成為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失眠的主要表現為早醒、易醒、入睡困難等,常伴有善哭易怒、情緒不暢、郁郁寡歡等不良情緒[1]。失眠常與情志異常相互關聯,導致肝失疏泄,出現臟腑氣機失常象,最終造成“氣郁-失眠-氣郁”惡性循環的局面[2]。失眠雖不會直接威脅人類生命健康,但長此以往必會影響整體身心健康。西醫臨床常用苯二氮 類藥物治療失眠,并輔以抗抑郁、抗焦慮等藥物[3~4]。因西藥毒副作用較大、藥物依賴性強、停藥后復發率高,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中醫治療失眠無明顯藥物依賴性,不良反應比較小,且其療效獨特,值得深度挖掘。柴胡疏肝散具有調和氣血,促進肝氣條達之功效[5]。本研究探討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肝氣郁結型失眠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肝氣郁結型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5 例。觀察組男20 例,女25 例;年齡18~70 歲,平均年齡(48.29±6.81)歲;病程4~36 個月,平均病程(17.35±2.46)月;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42±0.83)kg/m2。對照組男22 例,女23 例;年齡18~70 歲,平均年齡(49.11±6.23)歲;病程5~36 個月,平均病程(18.15±2.37)個月;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28±0.91)kg/m2。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6]中肝氣郁結型證診斷標準,臨床主要表現為失眠,并伴有胸部脹滿、抑郁不悅、情緒不佳、胸脅部脹痛、善太息、脘悶噯氣,脈弦;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7]關于失眠癥的診斷標準;年齡>18 歲;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婦女;合并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者;合并嚴重肝、腎、心、肺功能障礙者;因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等引發的繼發性失眠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艾司唑侖片(國藥準字H31021534)治療,每日遵醫囑服用1~2 mg,睡前服,連續治療4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減,組方:陳皮、香附、炒枳殼、炒柴胡、川芎各10 g,炒白芍15 g,炙甘草5 g。兼脾氣者虛加炒白術10 g、炙黃芪15 g;兼心血虛者加當歸10 g、酸棗仁20 g;兼肝郁化熱者加黃芩10 g、黃連3 g;兼痰濁內擾者加竹茹10 g、法半夏10 g。每日煎服1 劑(200 ml),睡前1 h 一次性服下,連續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 (1)采用本院自制中醫證候積分量表,根據癥狀程度分為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依次予以0~3 分。(2)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量表包括催眠藥物、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等共7 個因子,每個因子0~3 分,分值范圍0~21 分,患者的睡眠質量與得分呈反比。(3)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量表分界值為53 分,不良情緒嚴重程度和分數呈正比。(4)根據PSQI 評分評估患者臨床療效。治愈:患者夜間睡眠時間≥6 h,睡眠狀態恢復正常,醒后精力充足,PSQI 評分至少下降75%;顯效:患者夜間睡眠時間與治療前相比至少增加3 h,睡眠深度明顯改善,PSQI 評分下降51%~74%;有效:患者夜間睡眠時間與治療前相比增加不足3 h,PSQI評分下降25%~50%;無效:患者夜間睡眠時間未發生改善,PSQI 積分下降不足25%。臨床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5 45 t P 13.24±4.67 14.32±3.98 1.181 0.241 3.98±2.76*8.75±3.22*7.545 0.000*
2.2 兩組SDS 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SD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SDS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SDS 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5 45 t P 58.64±2.37 59.16±2.26 1.065 0.290 39.06±3.48*44.37±3.72*6.963 0.000
2.3 兩組PSQI 各項因子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催眠藥物、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評分以及總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PSQI 各項因子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PSQI 各項因子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睡眠時間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催眠藥物治療前 治療后入睡時間治療前 治療后睡眠質量治療前 治療后1.32±0.53*1.98±0.59*5.582 0.000組別 n 睡眠效率治療前 治療后45 45 t P 2.05±0.52 2.07±0.61 0.167 0.868 0.67±0.79*1.82±0.21*9.437 0.000 2.34±0.51 2.42±0.48 0.766 0.446 1.11±0.36*1.68±0.52*6.046 0.000 2.34±0.62 2.36±0.59 0.157 0.876 1.39±0.34*1.88±0.45*5.828 0.000 2.56±0.51 2.58±0.49 0.190 0.850總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睡眠障礙治療前 治療后日間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45 45 t P 2.45±0.63 2.53±0.72 0.561 0.576 1.29±0.37*1.82±0.41*6.438 0.000 2.09±0.79 2.11±0.82 0.118 0.906 1.24±0.43*1.74±0.92*3.303 0.001 2.41±0.54 2.47±0.62 0.490 0.625 1.19±0.65*2.12±0.72*6.432 0.000 16.24±5.49 16.54±5.86 0.309 0.758 8.21±2.13 13.04±2.35 5.520 0.000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 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中醫學認為失眠發病機制是熱邪滋擾,致使氣血陰陽出現失調,誘發胃腑失和,病變之位在于心,于表面外擾,于肝臟、腎臟、脾胃等組織內擾[8]。中醫辨證法將失眠分為脾虛濕盛型、肝氣郁結型、心脾兩虛型、肝腎兩虛型,肝氣郁結型失眠為常見類型,因肝氣郁結,氣血運行過程受阻,脾氣受損,進而心失所養,故致失眠[9]。輕者難以入寐或者寐而易醒,甚至醒后不寐,重者整夜難以入眠。因內傷、外感等因素,引發胃、腎、膽、脾、心、肝等臟腑功能出現失調現象。心雖為不寐病位,但受肝臟影響,因氣機不暢、肝失疏泄等可誘發肝氣郁結型不寐[10]。肝氣郁結型不寐臨床癥狀為少寐、坐臥不寧、多夢易醒、脘悶噯氣、精神抑郁或焦慮、不思飲食且苔白、脈弦細,治療以安神解郁、理氣疏肝為主[11]。柴胡疏肝散具有理氣疏肝之功效,方中柴胡為主藥,可解郁疏肝,與香附、川芎、炙甘草等藥材合用,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柴胡疏肝散加減聯合艾司唑侖治療肝氣郁結型失眠,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艾司唑侖是一種抗焦慮藥物,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對苯二氮 受體產生藥效,加強中樞神經中的γ-氨基丁酸受體的作用,從而使邊緣系統功能受到抑制。西藥長期使用易成癮,而且艾司唑侖具有一定的延遲反應,用藥后的第2 天仍感覺不適,因此并非治療失眠的理想藥物[12~13]。柴胡疏肝散包含陳皮、香附、炒枳殼、炒柴胡、川芎、炒白芍、炙甘草共7 味中藥,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可酌情加減。方中柴胡可入肝膽,疏肝解郁、調達肝氣;香附、白芍、枳殼可促使肝膽之氣舒暢,柔肝行氣;陳皮可健脾,亦可化肝郁之痰結;川芎可活血行氣;炙甘草可調和諸藥,補益心脾。諸藥合用可調和氣血,促使肝氣條達,其寐遂安[14]。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SD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柴胡疏肝散加減改善失眠癥狀的同時,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柴胡疏肝散可恢復機體神經內分泌的功能,調節應激功能,改善免疫功能,其成分可抑制5-羥色胺神經功能,進而緩解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15]。且柴胡疏肝散中香附擅理氣疏肝,川芎屬血中氣藥,陳皮擅行滯理氣,進而和胃,諸藥合用可確保氣機暢通無阻,疏解郁滯,恢復升降,使肝條達,諸癥自消。臨床失眠病因病機較為復雜,癥狀多樣,治療應以主癥為主,可減少診療時間,促進癥狀改善,提高治療效率,若單一用藥效果不佳,可采用聯合用藥法,進一步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肝氣郁結型失眠,可改善中醫癥狀,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減輕抑郁情緒,有效提升臨床療效,值得推廣使用。